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雁翔国际-官方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雁翔国际
查看: 17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哭泣的青云寺 访青云寺有感

[复制链接]

2284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11:24: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哭泣的青云寺   
                            ——再访青云寺有感

                                                               周雁翔

   在蒲松龄纪念馆工作时,为研究蒲松龄的生平和著作,寻觅蒲松龄生活的轨迹,笔者曾南下宝应、高邮、扬州,西去大明湖畔,东到崂山下清宫等多次考察闻讯,而对蒲松龄设馆教学三十余年的西铺更是无数次的造访。青云寺离西铺不远,是蒲松龄爱去的地方,因此,青云寺不仅是蒲松龄生活中的一个驿站,心路历程里的一个归宿,更是我研究蒲松龄和我文化之旅的一个不能释怀的情结。
     盛夏,闷热污浊的城里气温与空气,令人窒息。周末应朋友之邀,驱车去西厢感悟大自然的馈赠与圣洁,不想刚过几个山头,难见的蓝天白云刚刚露出笑颜,突然风起云涌,大雨倾盆,真是山里雨,毛儿脸说变就变,让人防不胜防,不过清新的空气与充足的负氧离子给予生命的满足和惬意,使人分外的愉悦、畅然、痛快。仿佛,做一个深呼吸,就可以把在城里呼吸的毒素排除,就可以让人吐故纳新清理五脏六腑,来一次轮回彻底脱胎换骨了、、、、、、
   朋友在自己院子里收获了黄瓜、西红柿、茄子、小白菜、还有野苦菜,无须担心农药,更没必要担心添加剂、催化剂和地沟油的侵害,几个清炒,一壶小酒,放心的小酌对饮,在门外雨声淅淅沥沥的伴唱中,毫无干扰的交谈,情志十分酣畅,心灵万分的宁静。那山、那雨、那情、那意,在空灵中升华,没有任何宣传的沉寂 ,清刷着浮躁,愤懑、磊块、不平,仿佛一切烦恼都被这山风山雨和沉寂悄悄地淹没了、、、、、、
     一夜酣睡,在百鸟的呼唤中醒来,耳畔传来流水声声,池满了,河涨了,大山开始生动起来,林木葱荣都如贵妃出浴,分外的妩媚、新鲜、妖娆、靓丽,自然馈赠的全是真真切切,没有虚假、没有忽悠,没有干扰,没有噪音,顿觉进入了一个遥远的世外桃源,飘逸中吟听着天籁,净化中安抚着回归的灵魂。
这里的山顶山立着一块三面碑,一面是淄博,一面是莱芜,一面是章丘,三地界相连之处,实属难得的一方自然生态的灵山秀水,不知这样的地方还有多少?也不知这里还能清净多久?更不知何时会突然成为哪个开发商的楼盘?因为这年头,圈地的、圈山的更是大有人在。不是笔者危言耸听,接下来这片山就没那么幸运了。
   从西厢回城有两条路,一路攀山越岭走博山,另一路是近路,直接从西厢插进淄川岭子的地盘,一说岭子,我突然想起了青云寺,于是坚持走岭子重访青云寺的愿望由心底涌出。朋友们都说岭子这一路开山开的尘土飞扬太脏,劝我别走这边,我说刚下了雨,不会太脏。大家见我对青云寺的热情无法掩饰的流露,终于感染大家,于是我们向岭子进发,直奔青云寺而来。刚进岭子地界,渐入了荒山野岭,一路扬尘,逼得我们不得不关闭了车窗,虽在深山,全然没有了清新和绿色,一处处本来就植被很少山体被开垦的体无完肤,遍体鳞伤惨不忍睹,在泥泞残破的山路中颠簸,竟找不到了青云寺,凡是好点的水泥路,走到尽头都是开采山石的现场,转来转去竞走不出伤痕累累的山坡,大家都笑着说:“这是刚下雨 ,要不您连眼也不敢睁。”难怪他们都不愿走过这里。没办法只好找老乡带路,费了好大劲,终于峰回路转的又来到了魂牵梦萦的青云寺。
     在一条隐蔽的山沟内,绿树浓荫中,若隐若现的露出了青云寺殿堂青瓦,不知咋地,我竟象荒漠中发现了绿洲清泉,一步步端详着走进了她。青云寺,位于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的盘山、九纹山幽谷中,距淄川县城25公里,是原淄川县八大寺之一。《淄川县志·三续仙释》载:“寺初名上泉庵。正统中,僧人净明结茅于此,舍身以为浮图,开山为田,自耕而食。有徒曰道通,再传曰德山,皆苦身修行,垦田渐广。三传至圆明,于正德六年出家,慨然以宏教为任。辛苦积资,剪荆棘、辟榛莽,因地为寺。四方檀越嘉其精进,多施财为助,不数年遂成大刹。又于中建精舍数间,招名流读书其内。百余年来,文人墨士碑版题咏之盛,一时称最。至今述邑中名胜,以青云寺称首焉。”青云寺建寺已500年,历代曾重修多次,现存大雄宝殿(祖师殿)、天王殿(山门)、碧霞元君行宫等5进院落、50余间殿堂,为佛道合一建筑。全盛时该寺有寺田100多亩、僧道30余人。蒲松龄坐馆西铺村毕际有家时,曾多次前往游览,留下了一些诗文。
  有记载的蒲松龄曾多次来过青云寺,一次是在康熙十七年(1678)春天,是来看望在此苦读的李尧臣,写有七律《闰月朔日,青云寺访李希梅》,诗云:“诸峰委折碧层层,春日林泉物色增。山静桃花幽入骨,谷深溪柳淡如僧。崩崖苍翠云霞满,禅院荒凉鬼物凭。遥忆故人邱壑里,半窗风雨夜挑灯。”是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春天,写有七律《重游青云寺》,诗云:“深山春日客重来,尘世衣冠动鸟猜。过岭尚愁僧舍远,入林方见寺门开。花无觅处香盈谷,树不知名翠作堆。景物依然人半异,一回登眺一徘徊。”其实蒲松龄在毕家设馆授徒长达三十年之久,对于这样得天独厚的休闲养生清静之地,他何止来过两次,青云寺是蒲松龄会友、研读、思考、寄情,著述、休闲的理想之地,蒲松龄与青云寺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
   康熙四十年(1701)初夏,青云寺祖师、天王两殿的重修工程竣工,蒲松龄受人之托,撰写了《青云寺重修二殿记》,赞美了青云寺的美景:“萦青缭白,幽入仙源;天小云深,画成方幅。”描述了青云寺重修后的盛景:“西林香谷,披妙鬘之风云;鸳瓦鱼鳞,睹琉璃之宫阙。金容满月,雅欲开颜;碧嶂流霞,居然展笑。”
  不说别的,单从蒲松龄的两首有关青云寺的诗,就非常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青云寺的周边环境以及草木、鲜花、鸣鸟。一是山势陡峭。青云寺坐落于淄西“邱壑里”,环寺皆山,层峦叠嶂,正像蒲松龄在《青云寺重修二殿记》中所说,“天小云深,画成方幅”。蒲松龄在诗中形容青云寺四周“诸峰委折碧层层”,“崩崖苍翠云霞满”,是说该寺周围山势曲折回环,苍山含翠,布满云霞,蔚为壮观。二是山谷幽静。“山静桃花幽入骨,谷深溪柳淡如僧”,是说桃花淡淡的香味深入人的骨髓,溪边的柳树淡定如同寺庙里远离尘世的老僧,作者在这里用桃花的幽香和溪柳的淡定,衬托出了山谷的寂静幽深。三是寺院荒凉。蒲松龄说青云寺隐藏在深山中,要到寺庙去真不容易,“过岭尚愁僧舍远”。该寺“禅院荒凉鬼物凭”,是说该寺荒凉破败,行人稀少,山中鬼怪藏匿在寺中作祟,读来令人心生恐怖。四是草木茂盛。青云寺四周有淄博市最大的古树群,多为珍贵古木,还有很多不知名的树木,青云寺就掩藏在树林中,因此蒲松龄在诗中说“树不知名翠作堆”,“入林方见寺门开”。五是花香袭人。“花无觅处香盈谷”,是说野花飘香,香满山谷,人们却寻觅不到野花的踪迹。六是鸟鸣报警。“尘世衣冠动鸟猜”,是说作者进入山谷,山鸟看到外人来到青云寺,就高声鸣叫,好像在向同伴发出警告,有生人来到这里。由此可见蒲松龄对这里非常熟悉而且情有独钟。
  甚至于蒲松龄撤帐归里后,还牵挂惦念着这里。蒲松龄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辞馆回蒲家庄后,被县学推为学长。已是暮年的蒲松龄(蒲松龄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特向县里儒学教谕递交的《请惩无品生员呈》揭露了青云寺僧人的不端行为:“某僧,葬伊师祖,雇到生员某等为之赞礼。”认为某秀才为青云寺圆寂和尚赞礼,有辱读书人的声誉,要求教谕“整饬学规,风厉士节”,对参与此项活动的某秀才“严加斥革”。这不仅是揭发这里的僧人不法行为的正义之举,更重要的是说明了蒲松龄对青云寺深厚情感的维护及其晚年的不了情与深深的眷恋。 此外,著名文人张至发、张中发、王教、毕自严、高珩、毕际有、唐梦赉、沈润、孙蕙、邱璐、沈燕及、邱行素、毕道远、毕柳村等都有诗文赞美青云寺。寺内原有碑林,保存古碑七十余方,如明人王教撰有《上泉庵佛殿记》,张中发有《暮春同友人重游上泉庵》碑,毕自严题壁诗碑,都已被毁,唯有蒲松龄所撰《青云寺重修二殿记》碑侥幸保存下来,现存于蒲松龄纪念馆。此碑长170厘米,宽70厘米,青石阴刻,楷书,碑文176字,为研究青云寺及蒲松龄的珍贵文物。
蒲松龄是淄博的骄傲,也是全民族的骄傲,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今天国家把文化纳入民族文化灵魂和高度重视文化,鼓励发展文化,繁荣文化的大好形势下,文化品牌成为热门话题,为此为争文化和争夺文化名人和遗迹引经据典的打官司无休无止。我们怀抱着珍宝却不珍惜而熟视无睹,今人不要上演和氏璧的故事,让后代骂我们苍苍然泪尽血出、、、、、、
    笔者以为聊斋文化是淄博得天独厚的财富,蒲松龄生活的轨迹从蒲家庄到西铺是条黄金旅游热线,而集佛教、道教、蒲松龄及其文化名人,自然生态为一体的青云寺,是一个辉煌的的结点,也是淄博文化中的一个亮点,更是当地资源不可多得最后的生态家园。然而笔者看到的是满目创伤,一个个被蚕食呻吟的山岭,正在痛苦中包围着哭泣的青云寺,采石的隆隆炮声、爆炸声,正一步步向青云寺逼近。在青云寺门前的台阶上就可看见被劈开的山体,与青云寺附近剩存的绿色极不协调,如青云寺裸露的伤口在流着血。我们不能成为破坏自然地罪魁祸首,我们更不能成为后代子孙得罪人。救救这里呻吟的山岭,救救青云寺这一隅净土。如果蒲松龄在天有灵,不知有何感慨,他又该给谁上书递交揭露陈辞呢?

         
               
             本文作者:周雁翔教授


                    周雁翔作品集封面照

周雁翔简介
         周雁翔,当代作家、诗人、文化创意策划设计家。聊斋学、博物馆学、图书馆学专家、研究馆员职称。出版专著二十余部、创作影视作品十余部、主编各类文集百余部。代表作:长篇叙事诗《书魂》诗集《雁翔诗选》《爱在四季》报告文学《情缘血河》;歌词集《飞鸿之声》电视连续剧《蒲松龄》音乐片《我们是龙的传人》《聊斋情》音乐故事片《磨难曲》摄影集《美好的瞬间历史的永恒》;录音带《情溢聊斋》小说《醒》文化理论书籍《文化创意与策划设计》论文集《托起智慧的太阳》《百家论丛》《蒲松龄纪念馆》等千余万言。曾任图书馆、博物馆、蒲松龄纪念馆馆长,中国地市县图书馆馆长联谊会主席、论文评审委员会主任等,是《蒲松龄研究》季刊和《图书馆天地》报的创刊人主编。
   现任: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席、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文化艺术委员会主席兼任中国丝路文化促进中心主任、淄博市中华文化促进会聊斋文化专委会首任会长、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高级文化艺术顾问、和平文化的倡导人,《母爱撑天世界和平文化博览园》的创意策划发起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雁翔国际-官方论坛

GMT+8, 2024-12-22 22:09 , Processed in 0.0908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