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雁翔国际-官方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雁翔国际
查看: 35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书报国留华章

[复制链接]

2284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9 23:20: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序言:
   
         以书报国留华章
    一一为著名诗人周雁翔长篇叙事诗作序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高占祥


        
                      高占祥与周雁翔在一起

    诗歌是文化历史长河中最有激情和魅力的浪花,它产生于劳动,饱含着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高度概括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不仅以凝练的语言、感人的形象、优美的节奏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以那美好的愿望和执着的追求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早在《尚书·尧典>中就有“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的至理名言,道出了诗歌是表达人的情感、意志和愿望的真谛。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几千年来咏唱不衰,一直成为我们民族闪烁着光辉的诗教课本。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喜爱诗歌的民族,是一个善于创作诗歌的民族,是一个在诗歌中奋进的民族。也许是工作关系,我不但喜爱诗歌,热爱诗歌的创作,也爱和诗人交友,雁翔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
    初次认识周雁翔,是一九九二年我去淄博到蒲松龄纪念馆参观,那时他是蒲松龄纪念馆的馆长,从蒲松龄纪念馆有条不紊的工作秩序,看出雁翔的管理才能;从院内的布置点缀到室内的陈列,从讲解员的解说到他们取得的科研成果,可知雁翔的广博学识。从他那热情、直爽、大方、好客的为人处事中,可以看出他是个典型的山东汉子,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临别,我应雁翔之邀为该馆题写了“短篇巨著世稀才,狐谐鬼唱人聊斋”的诗句相赠。
    第二次了解雁翔,是在庆祝香港回归一周年时,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了《华夏大地——炎黄百子诗词书画集《一书,我担任该书的名誉主编,并为之作序。该书收录了雁翔的作品和事迹介绍,由此进一步加深了对雁翔的了解,知道雁翔由蒲松龄纪念馆调任淄博市图书馆馆长。他不但为蒲学和聊斋文化作出了贡献,而且还为图书馆事业取得了令人高兴的成就,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图书馆先进工作者,还当选了全国地市县公共图书馆馆长联谊会的主席,且在工作之余已有十余部专著和多种形式体裁的作品计五百余万字问世、真是可喜可贺。

     
    这次雁翔来京,将他新作——长篇叙事诗<书魂>的书稿厚厚的一摞置于案上。嘱我过目写序,并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我长期从事文化事业的领导管理工作,深知个中艰辛,当应支持,何况这是件好事,故欣然命笔。
    诗歌创作曾有过它的红火,曾有过它的萧条,曾有过它的朦胧,曾有过它的复苏。建国后长篇叙事诗达到了它的鼎盛,但近年来出现了冷门,分析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望着雁翔这长达六千余行的长诗,有着一种新鲜感和萌动感。是什么事件、是什么情感,触发了诗人的文思潮涌,开启了长诗的闸门奔腾而来呢?我情不自禁的顺手翻来,不由地被一行行的诗句和诗中的主人公所吸引……
    《书魂》以为中华民族图书馆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汉荣书局董事长石景宜先生的事迹和生平为核心,以诗人的目光和语言,不仅讴歌了石景宜先生多年来为民族文化事业奔波于海峡两岸的业绩,同时也描绘了石景宜先生早年在世界风云变换,国运蹇涩中由摆书摊糊口而成为香港书局大家。从他正视社会人生的积极态度,到先生爱书赠书,历经磨难矢志不移的精神,可见位卑尚忧国,荣达济天下的人生志向。对于石景宜先生,我是熟悉的,无论他向全国政协赠书,还是向全国图书馆赠书,我都非常地清楚并怀有深深的敬意,一个民族要想攀登上世界科学文化的高峰,首要的条件是文化的开放;唯有开放才能比较鉴别,才能扬长避短和取长补短,才能有灿烂的创造。而图书馆事业正是民族文化振兴的基地、科学文化的宝库、人类智慧的源泉、无数成功者的摇篮。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建国后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及国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有很大差距。石景宜先生正是从新中国改革开放伊始的一九七八年起,乐此不疲地向海峡两岸赠书,从教育这一立国之本上奉献他的爱国精神。“书如青山任陈列,以书报国谱新篇。”石景宜先生为中国的图书馆事业作出了贡献和榜样,他是开启“海峡两岸文化”的第一人。
     雁翔作为一个基层图书馆的馆长,忘我地为书奔波为书呼。他把图书馆工作视为神圣的事业,以诗人的气质和敏锐的目光,抓住这一创作素材,进行开掘,而石景宜先生的精神更激发了诗人的激情,引发了诗人的灵感。由此不难理解,雁翔为何要将石景宜先生奉为“书魂”,并且以波荡汹涌的激情,汪洋恣肆地咏唱出这长达六千余行的<书魂>长诗!这不仅是诗人对石景宜的赞颂,是诗人对时代的呼唤,更是诗人内心世界潮起潮落的真实情感。
    读雁翔的《书魂》,不觉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吟咏之间,仿佛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扬帆,扑面而来的一会是温馨的浪花,一会是险恶的惊涛;书籍发展的历史,也鉴照了人类的文明史。

     
    读雁翔的《书魂》,给人以奋进,如攀书山,如荡书海,眼前晃动着耀眼的航灯,面前树立着榜样的旗帜,耳旁回荡着文明的呼唤,胸中燃烧着理想的奋斗激情。
     读雁翔的《书魂》,仿佛走进了一座座富丽堂皇的图书馆,看到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学者,听到了沙沙作响如同美妙音乐的翻书之声,仿佛看到了一个伟大的民族正在知识的滋养中崛起、壮大、振兴。
     读雁翔的《书魂》,一个“取之于书,用之于书,回报于书;迷于书,痴于书,醉于书,恋于书,功于书”的千载难觅的形象如跃在眼前。石景宜先生艰苦创业的人生道路和他赠书育人的光辉形象,昭示着中华民族强盛的未来。爱国主义精神是祖国永生的热能,祖国就永生在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的精神中。



  作家、诗人、文化创意策划设计家周雁翔教授
附:
       长篇叙事诗《书魂》开篇之序诗

                                  书之源

                                                          作者:周雁翔


岁月的流水,
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
历史的年轮里,
却留下了深深地记忆。
当我们向二十世纪告别,
地平线上新世纪的曙光已经升起。
在这百年一遇千年一回的时刻,
回首与展望谁能抑制沸腾的思绪:
难忘历史的凝重与潇洒,
难忘历史的悲歌与喜剧,
难忘历史的沉默与辉煌,
难忘历史的狂热与血雨……
也许那一幅幅画面会慢慢地褪色,
也许那一幕幕场景会在淡漠中消失。
然而历史自有永恒的丰碑,
抹不去忘不掉令代代沉思……
知识载体是人类奋斗史上最为不朽的硕果,
图书馆是社会的大脑汇集人类不朽的知识。
从茹毛饮血的蛮荒,
到第一缕炊烟在旷野上四弥。
从如豆的闪闪灯花,
到电的发明照亮了金灿灿的大地。
成功的经验,
失败的痛苦;
漫长的跋涉,
伟大的创举;
惊心动魄的事件,
可歌可泣的人物。
多少伟大的思想!
多少伟大的灵智!
活跃在字里行间,
鼓舞着我们前仆后继。
不论历史多么久远,
它都是我们面前明亮的镜子。
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如不朽的丰碑永远屹立。
一时劝人以言,
百世劝人以书。
有书就有了阳光,
生活不能没有书籍。
书是人类历史长河的灯塔,
书是人类永不熄灭的火炬;
书是前人对后人的嘱咐;
书是前人交给后人的武器;
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书是人类进步发展的阶梯;
书是一代代人智慧的结品;
书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旗帜。
自神农结绳,
自伏羲画图。
自诅诵观鸟,
自苍颉造契,
在混沌初开的年代,
诞生了混沌初开的文字。
伴随着那条黄龙似的大河,
站起了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民族。
当苏美尔人铺下泥板,
挥动着一支支木棒削成的大笔;
当腓尼基人的聪明,
化作了西方最早的字母;
在古老的黄河岸边,
人类最早的图书馆已经雏立。
刻满文字的牛骨整齐的排列,
一片片甲骨文成为最早的书史。
那最早的图书管理员忠于职守,
到死都在精心地护理。
华夏最古老的文明哟,
就这样拉开丁壮丽辉煌的序幕。
意满木楼,
情滥锦书,
竹简上记载着风风火火,
秦皇统一了文字却又焚书坑儒。
当人们把喜怒哀乐写上了薄纸,
那造纸的蔡伦却被迫饮毒而死。
为什么诗三百篇都是圣贤发愤之作?
为什么传世的经典都是带血的字迹?
文王拘而演《周易》,
《春秋》出自遭厄运的仲尼,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世传《吕览》不韦迁蜀,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司马迁为《史记》忍受了大辱奇耻。
李杜穷困潦倒了,
留下了千古绝唱的唐诗。
风雨飘摇的两宋春秋,
孕育了流传千古的宋词。
一曲动天的《窦娥冤》呼来至今不化的六月雪,
一把带血的《桃花扇》搧不完秦淮河畔的灯红酒绿。
红楼一梦至今未醒,
聊斋一聊没有穷期。
著书的苦,
印书的急,
读书的难,
藏书的进。
那活字印刷的发明功不可没,
毕舁终了却是清贫的布衣。
创业何许的艰难,
发展更是充满荆棘。
我们的先人以无比的智慧,
给我们留下了饱蘸心血的财富一笔笔。
历经战乱焚焚烧烧,
改朝换代其主多易。
中国书史上多灾多难,
何止令一代人万分痛惜。
西汉末年赤眉起义书毁战火,
东汉末年书又损于董卓京都的迁移;
西晋末年“刘石乱华”书又遭难;
南朝周师入郢有自焚藏书的元帝;
隋杨广被杀书亦被杀;
唐天宝安禄山入关再毁书籍;
金伐北宋开封陷落图书陷落,
蒙古军克临安抢书如洗。
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毁书,
是编纂《四库全书》的乾隆皇帝,
他搜尽天下之书取其有利所用,
可怜相当于四库全书的版本都毁之一炬。
一次次破坏一次次新生,
一次次大落一次次大起。
历经磨难的先辈,
历经磨难的书籍,
又给我们一次次新的发现,
又给我们一次次新的惊喜。
禁书形如抽刀断水,
焚书烧出更多的秘密,
汉武帝末年“古文经书”的重大发现,
有《尚书》、《论语》、《孝经》、《礼》,
这些民族的瑰宝,
藏于孔夫子的家壁。
西晋初年汲家冢竹书的出土,
数十年竹书终又重见天日。
1899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
把我国文字的历史提早了几个世纪。
当敦煌宣布发现二万余卷藏书的新闻,
整个世界都为之叹服惊奇。
良书播惠九州,
好事流传百世。
书源中自有不解的书缘,
多少人被书替代了自己的名字。
南北朝刘孝标被人称“书淫”,
隋朝公孙景茂的名字被“书库”代替;
有“书仓”曹平;
有“书城”李泌;
有“书柜”丘琼;
有“书窟”盂景翌;
宋之陆游以“书巢”为荣,
明之朱濂是有名的“书迷”……
是谁只乞斜阳照书城?
是谁血熔群籍铸青史?
是谁勤勉治学书为伴?
是谁毕生读书求真知?
更有为书人憔悴,
更有藏书成癖不可医。
更有情注于书溢于书,
更有诗魂书魂两相依。
书山书海传佳括,
古往今来谁能比?
踏着书潮远古来,
一代书使潮头立。
千金一掷化书赠,
山呼海应——石景宜。
开启海峡两岸文化的第一人,
两岸赞颂迎“书使”。
吃书醉书缘为书,
赠书为乐情更痴。
心血化作甘露洒,
书化魂灵难分离。
为书操劳忘身老,
以书报国鸿鹄志。
献身文化称人杰,
利在中华人称奇。
笑在两岸图书馆,
功盖华夏图书史。
谁道汉荣书局小,
他胸怀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
莫谈杯水车薪难浇久早的苗,
这伟大的精神会唤起一个民族的振奋和崛齐。
我们的国家需要这样的精神,
我们的国家需要更多更多的石景宜。
我们的民族需要读书、读书!
我们的民族需要学习、学习!
听,
旧世纪的暮鼓正在呼唤新世纪的晨钟,
看,
新世纪的曙光已在旧世纪晚霞中升起。
在这世纪之交的时候。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合着时代的脉搏呼吸。
让书魂融进我们民族的魂魄,
让石景宜的精神更加亮丽。
他是炎黄子孙的楷模,
他是献身祖国文化事业的旗帜,
图书馆不会忘记。
海峡两岸不会忘记,
中华民族不会忘记,
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

             
          不管风雨如何,面前永远都四是金碧辉煌


                                                                                                                                 1999、7、于北京寓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雁翔国际-官方论坛

GMT+8, 2024-12-29 10:13 , Processed in 0.0707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