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雁翔国际-官方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雁翔国际
查看: 10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摘自百度:周雁翔:一蓑烟雨任平生

[复制链接]

2278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14 20:15: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摘自百度:
申请入驻


周雁翔:一蓑烟雨任平生2021-12-16 12:03:40 来源: 时讯时播  举报

分享至




图为 周雁翔先生在北京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与中国丝路文化促进中心留影

一蓑烟雨任平生

     ——周雁翔印象

                      家水      牧野

雁翔是个迷一般的传奇,异乎寻常的存在。他中学没有毕业就去了军营,下过乡、当过兵、做过工,典型的工农兵,而他却挚爱文学,笔耕不辍,出版有诗词集、散文集、短篇小说、杂文集、箴言集、楹联集、编译古典文学《聊斋志异》、论文集、文化创意与策划设计文集、长篇小说《蒲松龄》、《寒灯夜语》电视连续剧《蒲松龄》、单本剧《磨难曲》、专题片、音乐片等百余部作品,累计著述千余万言。继长篇叙事诗《书魂》与长篇报告文学《情缘血河》、《谁持彩练当空舞》后,近日又有长篇小说《寒灯夜语》问世,硕果累累,不胜枚举。

他在蒲松龄纪念馆工作十四年,从一个部门负责人成长为馆长,把蒲松龄纪念馆的各项工作搞得红红火火,风生水起,多姿多彩,创下骄人业绩,令世人嘱目,因此,被老百姓誉为蒲松龄纪念馆最好的馆长。他任淄博市图书馆馆长不过六年,就独辟蹊径,改善管理,扩大图书专业交流,促成香港汉荣书局董事长石景宜先生对淄博市图书馆的书籍爱心捐赠,且发起组建了全国地市县公共图书馆馆长联谊会,名噪南北,一时无二。他离职后在北京创建了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中国絲路文化促进中心,旗下有十几家大型文化基地,范围遍布大江南北,涉及多个门类和行业,活动频出,影响日盛。他任淄博市文促会聊斋文化专委会首任会长仅一年,就策划组织了纪念蒲松龄诞辰38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还主持成立学术专家组,对《醒世姻缘传》作者进行学术研究,组织了《四季如歌一一诗书画印展》的全国巡展活动,各项活动搞得有声有色,高潮叠起,好评如潮。他创意策划的大型文化主题项目走出了国门,将中国的和平文化推广到世界,他精心策划创意的《世界和平女神》、《黄山-黄帝源》、《孟姜女故居纪念馆》等大型文化主题创意项目斐声海外,受到广泛赞誉。

他就好像態熊燃烧的火把,走到哪里,就能燃烧到哪里,且如星火燎原,势不可挡。他好像是一座灯塔,可以照亮前进的航向,使人们可以透过眼前的迷雾,可以看到更远的前方,心中有更远大的日标和明确的方向。他好像有巨大的磁场,能够凝聚团体力量,吸引更多志同道的有识之士,共同奔走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他有着超常独到的思维和大脑,各种奇思妙想和新颖构思不断涌现,许多的文化创意项目构思奇妙,如天马行空,神来之笔,令人叹服。他有着充沛的精力和能量,每天不知疲倦的工作和伏案达十几个小时,工作量是常人的几倍,挑灯夜战、夜以继日成为常态,业绩成果数量之多,超出了人们的想

当下文化是个热门话题,说文化,雁翔更是有他独到的理论与实践,他说:“文化是做的,不是争。做文化要掌握两把钥匙,一把是共性文化的钥匙,一把是个性文化的钥匙,共性是基础、是土壤、是躯体,个性是特色、是生命、是种子、是灵魂。只有掌握了这两把钥匙,打开文化中这两个密不可分的理论感念的内涵,您就找的了做文化的诀窍和走进成功的门栏。”这就是他的雁翔文化定律和他做文化创意策划设计的理论真谛与宝典,多年来雁翔就是遵循着这个概念和宗旨探索发展着他的理论,实践、践行着他的不懈的追求,无疑他成功了,硕果累累,枚不胜举,这一点,在他出版的《文化创意与策划设计》中得到了验证和圆满的总结。

在他身边,自恃有才的人也会觉着暗然;自以为勤勉的人,也会觉得不足;自以为有格局的人,也会觉有差距;自以为善谈的人,也会收敛锋芒。他的大智慧和勤奋刻苦令人敬慕,无法超越和模仿。著名的作家,石英与他一见如故,欣然命笔,为他题写了:“周游八级,雁翔万仞”,著名词家乔羽给他的歌词专著《飞鸿之声》写了序,还题词:“齐鲁文明常在,蒲翁乡里有人”包含了敬佩与赞扬,著名老诗人臧克家赠雁翔题句道“凌霄羽毛原无力,坠地金石自有声”真是诗人心心相通,臧老还为周雁翔编著的《聊斋题咏》撰写了序言,著名作家姚雪垠与周雁翔亲切交谈并题联“经多实践思方壮,看破浮名意自平”相赠。这些题词,一直勉励着他风雨前行。


雁翔品如梅、性如松、情如竹

有人说雁翔品如梅,性如松,情如竹,他的格局,他的境界,他的智慧,他的成就,使他远远超越了一个诗人,一个作家、一个社会活动家和大型文化项目策划者的称谓,有人说他原本就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诗人,也有人说,他一直沿着摄影走下去,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摄影大师,然而,实践证明,他更是一个领导者,一个引路人,一个领头雁、一个大型文化团队的核心人物和精神领袖了。

虽然,作为性情中人,他的文章也还可以细琢,但是,瑕不掩瑜,他的格局、理念、眼光、思维是无人能及的。更为关键的是,他把热爱与执着都付诸了实际行动,经过了不懈的努力,有了最终的成果。而有的人却是一辈子都停留在想、空谈中,而从不付诸于任何实际行动,却还抱怨命运不公。这,也许就是他与常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和成功之所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也许你写比我好,可是你们没有写,而我写了!”话虽然朴实,却讲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事情都是干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或空谈出来的,你纵有万千才华不付诸行动也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无法成其正果。这也是现代社会反复强调讴歌的主旋律,即“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真谛之所在!任何成果都是奋斗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拼搏出来的。当然,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艰难。干的过程是辛苦备至,昼夜煎熬,也可以说,点点滴滴成果都是点点滳滴的汗水和心血,都是无数个不休不眠的白天和黑夜。这里没有捷径,没有侥性,没有神助,天上也不会掉馅饼,全靠自己努力的辛勤劳作才能得到。
所谓“天道酬勤”,大抵如此! 这么一个神奇的人物,他的人生历程也必定是充满了神奇的色彩的。

雁翔有幸,出生在建国之际的山东淄博沣水,家中长子,父慈母爱,平安健康长大。雁翔有幸,生长于一代文豪蒲松龄的故乡,从小生活在聊斋文化的氛围里,一生与蒲松龄有着不解之缘。
幼时的夜晚,他无数次聆听着父亲讲述的聊斋故事入眠,神秘的聊斋故事和蒲留仙传说令他如痴如醉,心驰神往,引发无限的遐想。他曾无数次眺望过蒲家庄古老的土城墙,眺望过蒲松龄故居大门口的沧桑老槐和黑漆大门里那神秘的院落,想
着绿屏斋书案上闪烁的灯光和聊斋故事里的狐仙神怪,心里浮现出许多的联想,希冀着黑夜里能出现一个会飞的狐仙,或是一个会穿墙的道士,亦或地上会瞬间长出一棵结满果子的梨树,或者菊丛边有一个醉卧的神仙。在他无尽的想像和期待中,一颗聊斋文化的种子在他心里悄悄的生根、发芽,并日益成长,以至于魂牵梦绕,终身难忘,结下不解之缘。

他中学期间适逢那个“史无前例”的日子,他的性情得到极大的释放,无拘无束,恣肆张扬。中学还没毕业,他就向往当一名军人,写了“跟毛主席当兵”的血书后,参军入伍到泰山脚下度过了几年军旅文艺宣传的时光。复员后,他到电器厂做了一名工人,在马达轰鸣中与机床为伴。这家电器厂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却是由文革中被裁撤的市水利技校创建,知识分子众多,文化氛围浓厚,与别家工厂自有不同。在这样的环境里,他白天在车间里辛勤工作,夜晚就在昏黄的灯光下,做着他的文学梦,苦吟着一行行诗歌,挥写着一篇篇散文,漫漫长夜,乐此不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辛勤耕耘终有收获。终于,随着他的诗歌、文章的不断发表,他的文学才华渐被发现,被调到厂工会专门从事文化宣传工作。自此,他走上了握笔杆子的文人之路,从此更加勤奋耕耘,一发而不可收。


80年周雁翔在蒲松龄纪念馆工作照

二十世80年代初期,由于他的文名日盛,他被调入蒲松龄纪念馆工作。来到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故居,置身一代大家的文脉气息空间,他仿佛是找到了灵魂的归宿,心灵的家园,进入了文学艺术的殿堂。他就像一个饥渴的人遇到一泓甘泉,又像一条鱼儿游进了大海,开始如饥似渴的汲取着聊斋文化的营养,心中充满着对学习的渴望和获取到大量所需知识的满足。他开始不分昼夜的写作锤炼,不分昼夜的研读文献,无数个夜晚,他伏案疾书,无数个夜晚,他构思在聊斋的小院,一首首诗歌就此写出,一篇篇研究论文,开始在杂志报纸发表呈现。这期间,他陆续发表了《情溢聊斋春漫淄博》、《飞鸿之声》、《金色的梦》、《雁翔诗选》、《磨难曲》、《聊斋情深柳泉意长》、《聊斋志异在国外》、《导游在人妖鬼狐的艺术世界里》、《蒲松龄纪念馆大全》、《蒲松龄新年谱》、《蒲松龄故居》、《聊斋题咏》更有《请喝一杯柳泉水》、《聊斋牡丹分外美》、《我爱聊斋石榴花》、《聊斋与柳泉》的歌声流传大江南北和一系列文化专著与文集影响国内外。还领导翻译编撰了《全译白话聊斋》、《少儿白话聊斋精选十卷系列丛书》、《聊斋故事全诗集》、《新聊斋故事集》等多部聊斋文学作品,扩大了聊斋文化的影响,满足了广大聊斋爱好者的需求,使聊斋文化的宣传和发展有了崭新的气象。

他创发行了国内首家专业研究蒲松龄和聊斋文化的季刋《蒲松龄研究》,并任执行主编。《蒲松龄研究》自正式创刋后,不仅为蒲松龄研究者提供了专业的沃土园地,进一步推动了蒲松龄研究的开展,更为聊斋文化的研究、学术交流及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一个偏僻的文化单位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对此,中国文化报曾用整版篇幅给予了详细的报道。

他丰富了聊斋文化的表现内容和存在形式,把聊斋文化和蒲松龄故事搬上屏幕上,他作为编剧参与创作完成了长篇电视连续剧《蒲松龄》剧本并参与了拍摄,后又陆续完成了多部聊斋文化的专题片与音乐片,并多方协调筹集,完成这些作品播映的各项工作,使蒲松龄和聊斋文化走上荧屏,走进千家万户,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为大家所熟知,使蒲松龄和聊斋文化变的有血有肉,亲切感人,从而拉近了一代文豪与普通百姓的距离。

他拓展了聊斋文化的发展理念,在经过详尽的考察,在认真调研和多方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聊斋城和聊斋大世界的方案和提纲》、《聊斋头柳泉源景区策划没计方案》、《聊斋古镇的构建与策划》,对聊斋文化的全方位发展和整体建设有着更为长远的规划和绸缪。

他扩大聊斋文化的开放交流,创新办馆方针、一改坐等游客上门的老传统,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快蒲松龄纪念馆的横向联合,使聊斋文化走出去,把其它优秀文化请进来,积极组织与《龚自珍纪念馆》、《重庆红岩魂纪念馆》、《甲午海战纪念馆》、《九江文化名胜管理处》青岛博物馆等国内几十家纪念馆与博物馆开展学术交流,结为兄弟单位,不但拓展了文化管理的视野,更是开阔了工作的思路和范围,还大大提升了所在城市间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使当时的蒲松龄纪念馆发展红红火火,朝气蓬勃,风生水起的进入一个巅峰期。



周雁翔不但亲自带队在全国各地举办蒲松龄纪念馆馆藏书画展,还在蒲松龄纪念馆创办夜校,亲自为全馆上课,讲博物馆学、名人纪念馆学聊斋学、礼仪学、讲解学、历史学、管理学等,还请外教学英语、日语、语言学等,大大提高了全馆文化素质与业务能力。
他注重人才的培养,吸纳社会人才招进馆内,培养了一过硬的讲解导游队伍,不但得到了专家学者领导的啧啧称赞,也赢得文化名人影视明星们的青睐,更广泛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一致赞扬和好评,致使国内同行慕名来学习的络绎不绝,说起蒲松龄纪念馆的讲解员无不感叹赞不绝口的成为一段佳话。那时他培育这支朝气蓬勃的讲解导游队伍可是文博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了提高全的文化素质、业务能力,他请许多专家来上课,传经送宝,他利用业余时间亲自为全馆员工授课、培训,他亲自策划设计撰写陈列大纲和讲解词,从宏观到具体细节,一字一句、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尊寻着他的创意实施,历史环境与历史意境统一,古朴典雅,能藏不露,从门厅、庭院到展厅和聊斋,从绿化到陈列到解说无不渗透这他的心血与汗水,更洋溢着他奉献的、一般人不能比拟的智慧,至今几十年过去了,但依然熠熠生辉。

他还创办了蒲松龄纪念馆的第三产业,设立了餐饮、装修、建筑等下属单位,不仅增加了纪念馆的经济收入,有利于加强故居的维护和修缮,而且还能方便游客的参观旅游,还带动了故居周边经济的发展。

渐渐的,人们发现,蒲松龄故居坑洼不平的街巷变成了平整的青石板路,村容村貌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仿佛是一个沧桑的老者重新焕发了青春;渐渐的,人们发现,蒲松龄纪念馆的陈列越来越丰富了,通过不断的征集,馆内藏品由百件扩展到了万件,人们每次参观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惊喜;渐渐的,人们发现,蒲松龄纪念馆的墙壁上出现了陶瓷艺术大师阎先公绘制的大型聊斋故事壁画,夸张的人物造型和梦幻般绚丽的色彩,如天马行空般变化的背景,将聊斋故事的浪漫魂丽演绎到极致,令人想像无穷,叹为观止;渐渐的,人们发现,蒲松龄纪念馆有了一些普通话纯正的年青女孩子,可以全程为游客做内容全面的规范讲解,游客在参观蒲松龄纪念馆时,不仅可以了解聊斋文化的昨天和今天,而且还可以听到和聊斋有关的美丽故事和动人传说,聊斋文化不仅是高山仰止,博大精深,而且是有血有肉,亲切感人;渐渐的,人们发现,蒲松龄纪念馆的庭院有了生机盎然的小竹林,那亭亭玉立的修竹为故居带来了怡人的诗情和画意,夏日里靑竹迎风起舞,绿叶婆娑,仿佛在讲述一个个迷人的聊斋故事,冬日里修竹凌寒而立,白雪落下时尤如披上轻柔的白纱,雪花中幻化出无数聊斋精灵,给人以无限情思,使人们在感受聊斋文化的洗礼时,还有另一番诗意的感受。

所有这些悄然发生的变化,无不渗透他的殚精竭虑,渗透着他的亲亲为,渗透着他的心血汗水,无怪乎蒲氏故里的乡亲都将他视为蒲松龄故居发展的功臣,视他为蒲氏一族的亲人。
他爱蒲松龄纪念馆,胜过爱自己的家,他爱蒲松龄纪念馆的文化气息,如同他爱早上清新的空气。他爱纪念馆的一草一木,如同爱自己的孩子,每天都辛勤呵护有加;他爱纪念馆的典藉文献,如同爱护自己的眼睛,不仅精心的守护,还千方百计的征集和研究,使其再现芳华;他爱聊斋文化的博大精深,总想使其传承发扬,声名远播,影响远大。他把自己的青春、心血都献给了蒲松龄纪念馆,蒲松龄纪念馆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成为他血肉相连、割舍不掉的牵挂。应该说,有这样的人担任蒲松龄纪念馆的馆长,可谓是相得益彰,天作之和。

在蒲松龄纪念馆的十四年,是他学习成长的十四年,也是他耕耘收获的十四年,是他辉煌的十四年,是他生命里的黄金期和最华彩的乐章!他在这里,从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成长为蒲松龄纪念馆的馆长。这十四年,也是他事业发展的加速器,理想腾飞的奠基石,为他今后展翅高飞插上了翅膀,为他今后潮头远航鼓起了风帆。可以说,蒲松龄纪念馆这片神奇的沃土养育了他,成就了他,而他,也以热血和智慧使蒲松龄纪念馆声名远播,大放异彩!


周雁翔等翻译编著的《精选少儿白话聊斋》十卷本

人们翘首期盼,充满好奇,不知接下来蒲松龄纪念馆在这位天才馆长的带领下,还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奇迹?毕竟蒲松龄纪念馆经低调沉默了这么多年,一旦高调复出,华丽转身,人们心里自然充滿了期待。

可是,事情的发展与人们的美好愿景背道而驰。就在他为蒲松龄纪念馆沤心沥血,竭尽全力地绸缪着未来,描绘着蓝图的时候,一双神秘的手把这一切画上了休止符,按下了暂停键。


周雁翔立于蒲松龄与王渔阳两位先贤雕像之间做了个手势

一纸调令,中断了他憧憬的聊斋梦。其实何止这一纸调令,在他的《从聊斋到图书馆》诗文中形容是“十二道金牌”,那一夜,他在聊斋小院整整坐了个通宵,由此可见他当时的依依不舍的怅然心情。

早在1988年周雁翔就几次论证提出了建设聊斋大世界、聊斋城、狐仙园、保护建设蒲家庄古村落的议题,并亲自考察论证,创意策划设计发表和递交可行性方案,直到1992年,淄博市人民政府采纳了周雁翔馆长策划、论证、设计的“关于建设聊斋城和蒲家庄古村落”的建设方案,并由淄博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十五号文件实施。不久因周雁翔调任淄博市图书馆任馆长而搁浅,这个论证是周雁翔1988年至1989年的一个关于蒲松龄纪念馆发展建设的重要的里程碑,如果实施必然是聊斋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次跨越性的突破与腾飞。可惜了,人生总有好多无奈,可又怪谁呢?雁翔带着他无限的眷恋和他魂牵梦萦的聊斋,告别了这片他为之付出和奋斗的热土。

他的新职务,是淄博市图书馆的馆长。
许多人都以为,他从此会安居一隅,在淄博市图书馆的书山文库中沉静读书吃茶,淡泊修行,因为世人眼中,图书馆这个安静孤寂的领域,实在不可能再掀起什么风浪,擦出什么火花来。可是,没过多久,市图书馆发生的明显变化,让许多人始料不及,大跌眼镜。人们才意识到,原来在图书馆也可以有这么多的想像空间和发挥余地。

雁翔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他是个干一行爱一行的人,很快他就拿出了他本质里“拼命三郎”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了图书馆的工作。

首先,市图书馆大门口那狹长的胡同小路竟变成了艺术长廓。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原来市图书馆靠街的一面建起了文化商场,图书馆的主楼被挤压到了文化商场的后面,要到达图书馆的办公区域只能从一条狹窄的楼间小巷通过。这条小巷灰暗、破败,淄博市图书馆的大牌子就委屈的挂在这小巷的入口处。这种状况,曾经被许多人讥讽和垢病,却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保持着原样。这一切,终于因他的到来而发生改变。

他亲自策划设计并组织人员,将这条小巷的路面铺上了彩色水泥,拆除了一侧的残墙断壁,将这条小路的墙壁装饰一新,修建成了80多米的“绿岛文化艺术长廊”,并先后举办了“中国图书简史展”、“地方文献展”、“图书馆新馆荟萃展”、“摄影作品展”等百余个展览。人们穿过这条狭长的小巷时,映入眼帘的是五彩斑斓文化和艺术气息,不再是单纯的行进了一段距离,而是走过一段文化艺术的旅程,体味了一种诗意的氛围,有着一种奇妙的审美和愉悦的享受。当时竟然成了淄博一道靓丽的风景被人传颂。

换新装的不是小巷,他还拆除掉馆内破旧的旧房破墙,建设了绿地,花池,在馆内迎门处设立了他亲自参与设计、由名家绘制的题为“图书馆之光”的大型彩色陶瓷壁画。由此,整个图书馆的面貌焕然一新,充满了生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谁也没有料到,这世人眼中的隐世之地居然也被他赋予了神奇的色彩,也被他搞得红红火火,风水起,也被他开创了新的天地。人们不得不刮目相看,重新审视这个神奇的人物,不知道又会出现哪些出人意料的手笔。

很快,事情就有了答案。一种新颖的连锁店形式的《风帆读书社》在全市相继出现,人们就近就可以看到最新出版的图书和喜欢的读物,市图书馆将服务的视角延伸到了基层市民中间,最新的图书,最快的流通,最优的服务,出现在人们的面前。爱书的人惊喜的发现这一新生事物,如同在荒漠中发现了一片绿州,一时间好评如潮,趋之若鹜。这样既为读者提供了阅读方便,也开辟了新形势下办馆新思路的举措,被省文化部门在全省推广。

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专项图书服务也开始崭露头角。他倡议支持在市图书馆内新开辟了“地方文献资料室、“齐文化书库”、“聊斋学书库”等专项服务部门,将有地方特色的书籍、文献、资料进行专项管理和存放,不仅有利于地方特色文献资料的征集和使用,还方便专业学者和文化爱好者的查询和使用,给当地文化的研究和普及活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受到广泛赞誉。

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图书馆为社会公益部门,长期以来发展受到经费窘迫的制约。为了打破图书馆发展的经济瓶颈,他顶着巨大的风险与压力,大刀阔斧的调整与理顺了与文化商场的关系,解除了部分违约合同,解决了承包人长期欠款的问题。又成立了“淄博金钥匙集团开发总公司”,下设“图书销售公司、“文化用品公司”、“绿岛酒家”、“大卫艺术社”等经济实体,加强了图书馆的经济能力,为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同时,也美化了图书馆的外部环境,提高了淄博市图书馆的社会形象。

他还主持出版了全市第一部图书馆研究论文集一一《百家论丛》。他发起征集了全市有关图书馆理论和实践的200多篇研究论文,选优结集出版了全市第一家图书馆研究论文集一一《百家论丛》,极大的调动了大家学习研究探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建设的积极性,在图书馆学界形成学习研究实践的蔚然新风。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大手笔还在不停的展现。
首先周雁翔抓住每年一度的图书馆宣传周大做了文章,多年来全国图书馆大都搬张桌子椅子在马路边像摆小摊一样应付一下,这次谁都想不到周雁翔亲自创意策划设计,调动了各方面的力量,满街的横幅竖幅:“图书馆是智慧的太阳”物化的请到博物馆,文献化的请到图书馆”、“我们是鱼、图书馆是智慧的海”“图书馆是社会的发恼”“让我们托起图书馆这轮智慧的太阳”等,他们唱着自己写的《图书馆之歌》、演着自己编排的节目《春满图书馆》,上百个宣传站,上百个关于图书馆的展览、几十个演出队、锣鼓队、宣传车、五区三县的图书馆代表队来了、文化系统各个单位的宣传站来了,各个文艺团体、歌舞团、京剧团、五音剧团、专业的、业余的都来了,兄弟馆来了,省里主管部门来了,文化部图书馆司司长来了,市里分管领导都来了,整个共青团路汇成了图书馆的海洋与河流,轰轰烈烈,热闹非凡,图书馆一个宣传日搞得这么大可说是空前绝后,总指挥俨然是周雁翔,在整个活动的高潮中,新闻发布会准时召开。无疑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周雁翔在这个全国每年都同时在搞的活动发挥到了极致,演绎得如此精彩,轰动了全国,振兴了昏昏欲睡的图书馆,也刷新了图书馆宣传周。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花样之新奇、空前绝后无可复制,一切安排轰轰烈烈、安然有序,井井有条,这里面倾注了雁翔的智慧与心血和一般人做不到的精力。毋容置疑,淄博图书馆在全国图书系统独占了鳌头名声大起。周雁翔又一次获得了成功,当然,也为以后的人生埋下祸福的伏笔。


周雁翔在山东省图书馆工作会议上介绍办馆经验

为了扩大图书馆的对外开放交流,开阔眼界与视野,提升管理水平,他马不停蹄又与上海市黄浦区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福建等图书馆同仁倡议发起组织了中国地市县公共图书馆馆长联谊会,并主持举办了全国第一届有两百余家地市县图书馆馆长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被选举为联谊会首届主席。他连续主持了十四届全国图书馆馆长联席会议,并创办了由淄博市图书馆承办的联谊会会刋《图书馆天地》报刊,还在全国各地图书馆设立了通讯员队伍,定期刋发交流图书馆的最新动向和信息,促进了全国范围内图书馆界的业务信息沟通和相互促进帮助,赢得了全国图书馆业界的广泛好评和一致赞扬。他还兼任全国图书馆学学术论文评委会主任,主持了十余届全国图书馆学学会和评奖活动,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了全国各地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工作。

一个长期偏安一隅、静默无声的市图书馆居然被他搞得如火如荼,电闪雷鸣,五彩缤纷,热火朝天,令人不可思议!恐怕也只有他,才有能力做到这些!可以说,他就像一束光,一团火,给他从事的工作和周围的环境带来充足的正能量,将无数的不可能变为实际的现实,开创了图书馆事业璀璨的光明和成功的辉煌!


在62届国际图联代表大会期间,周雁翔与国际图联秘书长在一起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为一个地级市的淄博市图书馆,竟然成为香港汉荣书局董事长石景宜先生向中国大陆捐赠图书的60家图书馆之一!这让许多人始料未及,猜不透个中的缘由。但这件事由他促成,大家似乎也不是十分意外,毕竟他做了那么多超出人们意料的事情。

石景宜先生是香港汉荣书局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开启“海峽两岸文化”的第一人。一九七八年以来,遵循“教育为夲”、“文化开放”的理念,持续地向海峡两岸图书馆捐赠了数百万册图书,为中华民族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雁翔通过石景宜的故乡佛山图书馆与石景宜先生结缘,也许是他对图书馆事业的滿腔熟情和踌躇满志打动了石景宜先生,也许是他的气度与才华被石景宜宜先生所欣赏,石景宜先生不仅将淄博市图书馆列为向全国捐赠的60家图书馆之一,两次慷慨捐赠了万余册图书,而且欣然到淄博访问,成就了一段两岸文化交流的传奇与佳话。

对于石景宜先生的大爱报国之举,他也以滿腔的热情予以回馈。他开辟了石景宜先生事迹宣传专栏,利用各种形式、多种媒体宣传赞颂石景宜先生的事迹,弘扬石景宜先生的精神。对于石景宜先生捐赠的万册赠书,他在图书馆内专门设立“景宜书苑”,专项收藏石景宜先生的赠书,既显示了对石景宜先生的高度敬仰热爱和对石景宜先生赠书的珍视,同时也丰富了淄博市图书馆的馆藏图书序列,弥补了淄博市图书馆没有台湾地区图书的空白。

他有感于石景宜先生的赤子情怀,以石景宜先生的事迹和生平为核心,以滿腔热情,创作出六千余行的长篇叙事诗《书魂》,讴歌了石景宜先生多年来为振兴民族文化事业奔波于海峡两岸的事迹,同时也描绘了石景宜先生早年由摆书摊糊口到成为香港书局大家的奋斗历程。《书魂》读来酣畅淋漓,荡气回肠,心潮起伏,高山仰止。谁都明白,周雁翔以此来呼吁个人及政府重视图书馆建设,呼吁社会关注图书馆的发展与繁荣,呼吁人们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心情燃烧如火,字字行行情深义重,寓意深远。文化部图书馆司司长杜克感慨地说:“周雁翔是图书馆界难得的人才,可惜这样的馆长太少了。”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高占祥亲自为《书魂》写序,高度赞扬评介推荐,后来,《书魂》一版再版,刋发万册,被全国各地图书馆和海内外机构收藏,如:法国图书馆、德国图书馆、丹麦图书馆、比利时图书馆、朝鲜图书馆、港澳台等图书馆都有收藏,《书魂》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深入的长远影响。

如果说,石景宜先生无私奉献而不求回报,是他高尚的精神境界和视野格局,是大爱无疆,“上善若水”,但如果接受了别人的馈赠而认为是理所当然,就绝对不是一件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理念的事情。雁翔对于石景宜先生的图书捐赠,以滿腔赤子之情和长诗《书魂》回应,除了他夲人古道热肠以外,也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所传承的的人文体现和华夏儿女的火热情怀,他的行动温暖和感动了一些人那日渐荒凉的心田,升腾起了一种对于真情的渴望回归和感恩图报的热切渴望,至今还在温暖着海峡两岸众多华夏儿女的心房。

在图书馆的日子,雁翔的创作如泉喷涌,先后在报刋杂志上发表了百余篇论文和《托起智慧的大阳》、《名人与图书馆的不解之缘》、《论图书馆的演化、现状与出路》、《树立图书馆旳新形象,展现图书馆人的新风采,把让整个社会认识、理解、重视、关心、支持、利用图书馆作为己任》、《做好地方交献的文章是建设有特色图书馆的重要突破口》、《关于淄博市图书馆新馆的建设与选址》《功在千秋利在当今》《欧洲图书馆考察报告》、《图书馆纵横》等二十多部专著和学术论文,还和同行合作主编了《图书馆手册》与《图书馆词典》等。

他在图书馆界好像刮起了一股旋风,掀起了一股热浪,使整个图书馆界鲜活了起来。淄博市图书馆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市级图书馆一跃成为全国图书馆界的翘楚。他夲人也被评为全国图书馆界的先进个人,还特邀出席了国际图联的62届、63届的大会,受到国际图联主席和秘书长的接见和表彰。以至于有人将他比喻成全国图书馆界的一匹黑马,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照亮了那一方静寂的领域。

他就好像一粒倔强的种子,只要有一块土壤,他就会在那里生根;只要有一点水分,他就会在那里发芽;只要有一点阳光,他就会茁壮成长,结出硕果。谁都阻挡不了他的爆炸式的生命焰火的光芒。

他的成绩实在是太突出了!不论做什么都是那么热情执着,那么倾尽全力的去做,不论是行政管理还是文学作品都是独辟蹊径,不同凡响,使人只能望其项背。

他实在是太耀眼了!不仅文才出众,还有强大的社会活动能力,能将一件默默无闻的事情做有声有色,多姿多彩。他思维活跃,创意超前,敢想别人所不敢想,敢为别人所不敢为,大刀阔斧,雷厉风行;他纵横驰骋,大开大合,敢于开拓新领域,开创新局面。他干轰轰烈烈,风水起,声名远播,如日中天。

他就像一个跃马冲锋的将军,一心向着前方的敌人大力冲杀,冲锋陷阵,攻克着一座座城堡,收复着一寸寸失地,开辟着一片片疆域,创造着灿烂的辉煌。

面对着如此的成就,这么优秀的表现,人们会怎么看呢?人们的反应往往是五味杂陈的。有的人从中看到了差距和不足,会“见贤思齐”,努力进取、奋发向上、急起直追,渐与贤者比肩,这是强者的姿态与境界。而有的人也会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优秀者的成绩,质疑优秀者成功的动机和手段,聊以自慰的在心理上缩小与优秀者的距离。还有的人也可能设计一个绊马索,或一个陷阱,从而阻止优秀者前行的脚步,至少也可以显得自己的步履不是那么蹒跚与落伍。更有甚者,自己的心灯不亮,还总想把别人的灯吹灭。古往今来,不外如是。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很快,风就来了! 如日中天的辉煌瞬间落幕!高速行进的列车再次被拉下了刹车!
他又被调离了工作岗位!新职务是淄博市博物馆的副馆长,职务后面还特别用括号注明了是馆长级。

“工作需要”,永远是一切无法言说的最冠冕堂煌的借口,且屡试不爽!裙带关系的利刃还是伸出了黑手……

对于一只雄鹰来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了翱翔的天空;对于一匹骏马来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了驰骋的草原;对于一个英雄来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壮志难酬,才华无用武之地!可以想像,民族英雄岳飞在奋勇抗金、收复失地且捷报频传的时候,被十二道金牌强令从前线召回时刻的心情,无怪乎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满腔悲愤,流传千古,动人心弦!哀哉!世有千里马而伯乐不常有!惜哉,痛哉!

对此,许多人都深感惋惜和遗憾,更有数位德高望重的图书馆界老专家、当时的首都图书馆馆长、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吉林省图书馆馆长、首都师范大学图书情报系主任等联名写信推荐他到深圳图书馆任职,雁翔感谢之余,婉言谢绝了。雁翔自嘲地说:“有些人自己心里灰暗,自己不亮,还总想把别人的灯吹灭,这历来都不新鲜,我从乡下(蒲松龄纪念馆在乡下)调到城里来(图书馆在城里),是农转非了,现在是发配沧州看草料场了。”

他已经看透炎凉,洞悉世态,如苏轼般心胸豁达,面对各种坎坷一笑了之,还将经历的种种挫折笑称是生命长河里的朵朵浪花!他说:“坎坷成就了浪花,磨难也是财富。”

他在博物馆度过的凣年,是相对轻松的。没有了肩头重担,卸下了责任和担当,只专心做些学问研究和分管的领导工作,倒也惬意自在。这期间,他陆续写出了具有淄博特色的陶瓷展《火的盛会》文化创意的大纲以及陈列设计的具体方案,长篇报告文学《情缘血河》、《谁持采莲当空舞》、诗集《爱在四季》、《雁翔行吟》、图书理论专著《图书馆员必读》和出版了专著《中国图书馆发展与繁荣》主编了文博系列丛书《历史的重托》、《开拓与进取》、《史海捡贝》《理论与实践》,图书馆系列丛书《知识与信息的时代》、《荡漾在知识的海洋》、《书海荡舟》、《为了明天》等诸多著述。
甚至,他还研究起了中医药与大健康,著有《酶与生命》、《水与生命》、《磁与生命》、《血河长清》、《银杏心脑血管病的克星》;摄影集《瞬间与永恒》、《光与影的合唱》等文章著述,不论是春风得意还是逆境中的电闪雷鸣,他从没放下手中的笔,任尔风雨骤,心静稳如山,我行我素,依然成绩卓著,令人称奇。
在博物馆的几年,他的知识面和学习研究的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提升,也算得上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了。


图为: 周雁翔出版的部分著作

“烧不死的鸟儿是凤凰”,这话不错。藩篱困不住千里马,鹰展双翼必长空,只要心存目标,任何时刻都可以启航,只要心存希冀,任何时刻都有诗和远方。

这样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在他退休以后,掙脱掉了各种桎梏和羁绊,他毅然选择北上,做了北漂一族,重新开始了人生的新征程。

雁翔说他是飞向太阳的鸟,而且是一飞向光明的火烈鸟。果不然他在北京短短几年间,就开拓出令人嘱目的崭新局面,做出了耀眼的成绩,打拼出一片辉煌的天地。人们很难相信眼前发生的这一切,感觉好像天方夜谈,不可思议。但是,这一切发生在他身上,似乎也不意外,毕竟他做的天马行空、超乎想象的事情屡见不鲜。
为了弘扬华夏传统文化,为了他一直追求的文化梦,神州大地到处留下了他的身影,创建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丝路文化促进中心、华夏诗书画印艺术研究院、华夏聊斋文化研究院、华夏荟百草中医药研究院、华夏企业文化研究院、华夏音乐舞蹈文化研究院、华夏文学艺术研究院、华夏民间文化研究院等,还被联合国世界思路论坛任命为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文化艺术委员会主席,被联合国文化发展委员会文化创意理事会任命担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被授予:“爱心大使”“和平使者”等,同时被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聘为高级文化艺术顾问等。周雁翔更忙了,他真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头雁,率领着他的追梦团队,列阵九天追逐着他们心中宏伟目标,实践着他的的梦想…………
想…………


他开创的文化新局面,具有大格局,大气象,不仅扩展了文化的内涵,在国内树立起一面旗帜,而且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在联合国的国际文化艺术舞台上大放异彩,奏响了絲路文化的交响乐章。

他在北京创立的“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担任主席团主席;还建立了隶属于联合国世界絲路论坛旗下的“中国絲路文化促进中心”,担任中心主任。后来,他还成为联合国絲路论坛文学艺术委员会的主席、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的高级文化艺术顾问。他开始在更广阔的空间和领域里跃马扬鞭,纵横驰骋了!

他发挥“中国絲路文化促进中心”与“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中心”的特长和优势,強强联合,使各项工作合作共进,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契机,发挥“文化先行”的优势,开展絲绸之路相关文化遗产研究、交流、挖掘、整理、推广的专业学术工作,深入推进絲绸之路文化产业的合作发展。

他在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中国絲路文化促进中心旗下设置了华夏诗书画印艺术研究院、华夏文化创意研究院、华夏文学艺术研究院、华夏工艺美术文化研究院、华夏影视文化艺术研究院、华夏企业文化研究院,华夏音乐舞蹈艺术研究院等三十余家专业学术研究机构,通过各种形式,展开跨学科的学术研究,搭建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各种大型学术文化活动。

他在全国各地整合文化资源,开放交流平台,相继建立起辽宁、安徽、湖南、上海、江苏、深圳、广西等省的十几家文化基地,还在青岛筹备建立华夏影视文化基地,法显文化研究基地,大健康文化产业基地,将传统文化的理念和联合发展的思路深植于各个行业和领域,渐成星火燎原之势,受到各行业人士的热烈拥戴和欢迎。他将文化理念植入产业基础,以黑龙江五常胖米郎绿色有机大米、山东淄博的聊斋天然农业种植、山东等地的迷迭香中草药种植等为基础,建立起华夏农业文化基地,以传统文化传承、聊斋的《农桑经》来指导绿色有机植物种植和采摘收藏加工等工作,保持植物的天然特色和品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捧。与此同时,他在美国、塞浦路斯、日本、俄罗斯、韩国、东南亚等建立了和正在筹建的文化交流办事处,启用着:雁翔国际、华夏国际、丝路国际的文化通道与起飞的平台。

他从大文化的角度出发,将文化理念融会贯通到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以合作共赢、互为臂力,共谋发展为宗旨,在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中国絲路文化促进中心旗下建设起了十几个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研究机构,以文化内涵和特色文化理念提升企业的软实力,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与长远发展的动力。

他以广东统用厨卫集团的“蚂蚁精神”为导向,在广东统用集团董事长陈大航的支持下,在广东潮州建立了华夏企业文化研究院,于2020年9月揭牌成立,正式拉开了企业文化研究发展的帷幕。广东统用集团坚持“勤劳、团结、奋斗”的蜜蜂精神,从一个小小的卫浴水箱起家,发展成为卫浴行业的标杆企业,产品占领中国半壁江山,引领世界卫浴行业的新潮流,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可以说是一个企业文化的传奇励志故事,其发展历程发人深省。在广东潮州统用厨卫集团建立华夏企业文化研究院,就是在学习、借鉴广东统用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探讨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使企业文化融入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企业更加长久健康持续的向前发展。为使广东统用的企业文化“蚂蚁精神”发扬光大,他还专门制作了全面反映广东统用集团董事长陈大航传奇经历和奋斗成长的电视专题片《勇立潮头济远航》,以精彩的画面和诗意的解说,诠释了陈大航的蚂蚁精神和统用的企业文化。他还在《中华创新》杂志出版发行了广东统用厨卫集团的企业专刋,亲自撰写了《一个用蚂蚁和蜜蜂精神铸就传奇的人》的长篇报告文学,淋漓尽致的集中展现了陈大航和他领导的团队的传奇创业历程和团结奋斗精神,读后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急欲见贤思齐,与之共舞。

在建立了华夏企业文化研究院的基础上,他又积极酝酿筹建“华夏企业家文化联盟”,意在吸收各行各业的优秀企业家加盟,搭建一个企业家进行文化沟通、交流、探讨的平台,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长久生存,提供一个研究交流的平台和沟通融会共同发展的渠道,为企业家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活动舞合。

他所策划创意的各项活动永远都是大手笔,大智慧,大开大合,气势恢宏,令人折服。
这期间,他的大文化创意项目也呈现井喷式的爆发状态,几年的时间里,他策划创意的《母爱撑天世界和平文化博览园》、《世界和平女神与世界和平女神圣地》、《齐长城文化风景区》、《孟姜女故居纪念馆》、《黄山-黄帝源文化部落与轩辕祠》、《鬼谷圣园》、《华夏儿童城》、大型华夏历史文化穿越项目《我从远古走来》、《留仙谷》、《鬼谷圣园》等百余个大型文化项目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开枝散叶,结出硕果,受到广泛赞誉。尤其是他策划设计的、《孟姜女故居纪念馆》《母爱撑天世界和平文化博览园》大美黄山《黄帝源》更是闻名遐迩,声名远播,受到业内专家、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和当地民众的热烈盛赞,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
他策划创意的《孟姜女故居纪念馆》修旧如旧,形神肖似,形貌古朴,造化天然,成为一张闪亮的齐长城文化旅游名片。他在整个《孟姜女故居纪念馆》的营造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努力。在淄博市申报的孟姜女哭长城传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后,他就在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中找寻有关孟姜女传说的蛛丝马迹,从众多的资料及现存遗迹中查找佐证和依据,对孟姜女哭长城的发生地和重要传承地做了缜密的现场勘察和考证,发现齐长城遗址附近的淄川区涌泉村劈山和城子村一带,几乎人人都会唱“孟姜女哭长城”的小调,会讲述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说明此处有很深的关于孟姜女传说的文化底蕴。且涌泉村南有一处废弃石屋,相传孟姜女曾在此居住过。于是,在相关部门和齐长城风景区支持下,他决定将废弃的石屋重新整修,复原陈列扩建成“孟姜女故居纪念馆”。
在整修的日子里,他亲自坐镇施工现场,事事亲历亲为,按当地民俗和生产条件,尽量接地气还原那个时代的民俗民风。修复后的“孟姜女故居纪念馆”,简洁古朴,原石垒就的干搭磊墙体,陈旧麦草铺就的屋顶,石板的炕桌,简陋木制的纺车,土陶的油灯,斑驳的墙壁,不仅再现了孟姜女的生活环境和居家场景,设有生活物品、劳动用具陈列,还在东西两侧厢房中陈列了有关孟姜女的历史文献资料及实物,还有齐长城的图片展示和文字介绍及收藏的书画作品展示等,悬挂有雍力先生亲自绘制的孟姜女画像和楹联。
院中还有一汪眼睛形状的水池,中间一座鼻梁形状的石桥,名曰“双泪池”,极富像征寓意。修复后的《孟姜女故居纪念馆》,参观者络绎不绝,广受好评,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增加了齐长城旅游的文化含量,而且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齐长城的文化亮点。山东作家协会和《山东文学》社在这里举办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名作家齐长城与孟姜女故居采风活动,更加使《孟姜女故居纪念馆》声名远播。人们感慨于修复者的良苦用心,独具慧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之时,也感叹于两千年生生不息的悠久齐长城文化和执着不屈的千年孟姜女精神。

他也因在策划创意修复《孟姜女故居纪念馆》中的杰出成就和突出贡献及良好口啤,被聘为《孟姜女故居纪念馆》的终身名誉馆长。

千百年来,孟姜女的故事流传至今,绵延不断,人们建庙供奉,香火繁盛,孟姜女从一个反抗暴政、反抗战争的善良纯朴女子演变为众人心中的东方女神,在民间传承和口口传说中奠定了广泛的群众信仰基础和精神传承。

他从孟姜女的传说故事中受到启发,从传统的民族文化中浓缩出“和平”与“母爱”的精神文化主题,萌发出建设和平女神文化主题项目的创意。他于2014年9月带领一群志同道合有志于文化创意的有识之士,用了几年的时间,精心设计策划了《母爱撑天世界和平女神文化博览园》大型文化主题项目,30万字的文字与图片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描绘出一幅宏伟的文化大项目蓝图。

他所策划的《母爱撑天世界和平女神文化博览园》项目,气势辉宏,规模庞大,占地面积六千余亩,设计有和平广场、和平大道、国树园、国花园、和平女神雕像、三条入海景观大道、两座六层的鸽子楼和九层的和平钟楼。还有酒店、教学、展览等配套设施。《母爱撑天世界和平女神文化博览园》大型文化主题项目,实际上是一个调动民间的力量与资金,完成国家与民族的一个使命,一个共同的全人类的义务,一个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历史意义的工程,一个功在千秋,彪炳千古的宏伟大业。

为此,他不遗余力、殚精竭虑、讴心沥血的做着项目的论证和推广工作,先后组织召开了十几次项目的大型论证会议和推广宣介会议,又多次到上海、厦门、海南、大连、连云港、烟台、青岛、浙江等东部沿海城市考察论证项目的选址和落实工作,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

鉴于他在和平女神项目上的卓越成就和贡献,联合国和平基金会授予他“和平使者”的荣誉称号,委任他担任世界和平女神联合会副会长。

他把文化创意的思路延伸到了各个层面和领域。自2017年始周雁翔策划了全国少年儿童《星光飞扬》的才艺大赛和少儿春晚,取得了圆满成功,影响遍布全各地,极大地激发了少年儿童对文化艺术的热爱与活动,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2019年淄博市成立了淄博文促会聊斋文化专委会,他担任首任会长后,更是将一腔热情顷力投入进去,把各项聊斋文化创意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高潮叠起,硕果累累。

他首先主持建立了聊斋文化专委会的下属各专业机构,设立了柳泉书画院、聊斋印社、聊斋文学院、聊斋艺术团、聊斋文化博物院、聊斋资料文化中心等部门,任命公布了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并积极安排展开了各项工作。之后,还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对部署的各项工作进行督促检查落实。

他与聊斋文化专委会的中坚力量联手,在2020年5月创意筹划组织了纪念蒲松龄诞辰38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虽然受到疫情的干扰和影响,他仍然克服困难,坚持如期举办了蒲氏宗亲祭祖、聊斋俚曲演唱、[聊斋杯]书画展等系列庆典活动。尤其是[聊斋杯]书画展,从海内外征集到一千余幅书画作品,经过层层筛选,有二百余幅书画精品力作在聊斋会馆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展出,成为纪念蒲松龄诞辰38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的重头戏。
纪念蒲松龄诞辰38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开幕式之际,有淄博市文促会、聊斋文化专委会主要领导、著名艺术大师、书画大家和当地领导参加,四邻八乡的群众也闻声扶老携幼赶来,许多媒体进行了报道,盛况空前,最响深远,开创了聊斋文化宣传的新局面。[聊斋杯]书画展览期间,有众多的聊斋文化爱好者和仰慕者前来参观,连90多岁的老奶奶也携仗前往观展,令人慨叹和感动。之后,还在山东聊斋文化旅游公司董事长蒲胜业的支持下,将[聊斋杯]书画展的作品结集成册,刋印出版发行。纪念蒲松龄诞辰38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在聊斋文化历史上是空前的,受到社会各界和故居仙乡人们的广泛赞扬和一致好评。

为了解决《醒世姻缘传》作者的归属爭议这一长期悬疑未决的聊斋文化发展的问题,他又以聊斋文化专委会聊斋文学院为主,成立了《醒世姻缘传》专题学术研究专家组,用大量的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和历史遗留佐证材料及蒲氏相关家族资料,来论述证明《醒世姻缘传》的作者归属问题。日前,经过艰苦的查证和研究,己完成了五万余字的论辩初稿,待经学术专家组进一步研究论证后,即可与大家见面。这项专项学术研讨活动从活动开启之初,就深受各方关注,各种网评和观点纷纷涌现,掀起了研究聊斋文化的热潮。待汇合论证各方观点,将这个问题论证终结后,将是聊斋文化发展上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可以推动聊斋文化的研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为了进一步拓展聊斋文化的研究范围,扩大聊斋文化的研究内涵,他还将聊斋印章学纳入重点研究课题,于2019年秋在淄博聊斋会馆召开了“聊斋印章学研讨会”,以蒲氏后人蒲伟业先生历时数年所研究的几百枚印章为突破口,深入研究考证聊斋印章所反映的蒲松龄著作中的写作背景和生平轨迹。研讨会从大量发现的聊斋印章得以证明,蒲松龄不仅是一代文豪、学问大家,还是一代篆刻大师,其治印品味之高,寓意之深,数量之最,在中国文学家中实属罕见。通过研究聊斋印章,进一步解读了聊斋文化,对研究蒲松龄的生平与著作,对聊斋文化的发展有了新的突破,从而丰富了聊斋文化的内容,将聊斋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向前大大的推进了一步。

为了进一步丰富聊斋文化的时代氛围,他与聊斋文化专委会柳泉书画院一起,邀请几位书画名家,依托他的长诗《四季如歌》,创作出120余幅书法绘画的精品力作,策划组织了《四季如歌一一诗书画印展》。《四季如歌一一诗书画印展》在2020年末和2021年新春之际在淄博聊斋会馆进行了首展,后来又到山西白马寺、靑岛文化城、江苏连云港欢乐谷和上海等地进行了全国多地巡展,所到之处反响热烈,广受好评。

可以说,以楷、隶、行、篆不同书体的书法作品和写意山水、花鸟画的形式表现《四季如歌》长诗,本身就是一件在书法绘画史上很有创意的开先河的事情,尤其是在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四季如歌一一诗书画印展》中那抒情四季的诗,写意四季的画,那讴歌生生不息旳生命的赞歌,就像是在寒冬时节迎面吹来的最温暖的春风,温暖着人们那渴望春天的心,带来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和希望。

在展览同期,还同步结集出版了《四季如歌一一诗书画印展》作品集,给参观的人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淄博聊斋文化专委会在他的带领引导下,在他的运筹帷幄下,好像安装上超级马力的发动机,强劲有力的进行运转,连续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高潮迭起,引人注目,影响广博,好评如潮!人们好像又看到了他当年任蒲松龄纪念馆馆长时那骄健的身影和日夜忙碌的神采。
然而,雁翔表面平静、泰然,但内心那颗具有诗人情怀的心却洪流滚滚翻腾着波澜,正如他所言:“不干事好说,干事就难,要吗,同流合污,要吗,在贪腐的环境里挣扎,在利集团的掌控里行船,谈何容易?与贪婪的嘴脸和利益集团的争斗并摆脱掌控,随时都有被诬陷和触礁的危险。”风也好,雨也好,总算过来了,但其中的心酸、泪水、屈辱、无奈又有谁知?苍天有眼吗?




虽然说,他离开蒲松龄纪念馆也好些年了,但是,聊斋文化好像是扎根在了他的心里,融化在了他的血液中,留在了他的梦想中,不管走到哪里?他魂牵梦绕的,念念不忘的,依然是这个养育他,培养他,成就他的文化宝地,艺术殿堂!对于聊斋文化深深的依恋,尤如割不断的纽带,将他与聊斋文化血
肉相联的凝在了一起,再也不能分离。
当他看到聊斋文化的发展遭遇到瓶颈,蒲松龄故居的大型壁画遭到人为的毁坏,聊斋文化园区因多次承包而陷入低谷,滿腔悲愤,夜不能寐。他在长诗《珍宝之殇》中,痛悼大型聊斋壁画的人为毁坏,字字如血,行行如泪,痛心疾首溢于言表。人们很难想
,一个微不足道的理由竟能让一件聊斋文化的艺术魂宝毁于一旦而无人问津,无人负责,人们对此熟视无睹,就好像从未发生过一样!

他痛心于聊斋文化发展的畸形和冷寂,痛心于聊斋文化园区建设的停滞和衰弱,以一颗赤子之心,集数年的研究和考察实践,写出了《聊斋文化发展建设的三个可行性方案提纲》。他在《聊斋文化发展建设的三个可行性方案提纲》中,以大聊斋的文化理念,对于整合现有资源,恢复古建村貌,开发特色景区,都提出了切实的方案和举措。他在向有关部门积极建言献策的同时,还在各种媒体和平台,大力呼吁对聊斋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弘扬。

他,把最殷切的希望和最美好的愿景都寄予在聊斋文化的发展蓝图之中。他希望,能尽一切的努力,使聊斋文化的发展能够摆脱利益集团的操控和短期行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带来的问题,能实现长久的持续的全面的向前发展;他希望,聊斋文化发展能有个全局的整体的规划和设想,不以人变,不以人立,在科学、创新的基础上,打造聊斋文化的大环境和大氛围,使聊斋文化能成为淄博市最亮的一张地方名片;他希望,聊斋文化得到更广泛的弘扬和传播,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能为留仙故乡带来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能有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和更加辉煌的未来。
对他文化底蕴丰厚的家乡,周雁翔语重心长说:“淄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们必须做好,一座城,两个人的文化,一座城,当然指的的是齐古都文化,两个人,远有蒲松龄,近有焦裕禄,这不仅是淄博得天独厚的骄傲,更是我们难得的宝贵财富。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做,更没有任何理由做不好。”


图为:周雁翔在聊斋文化研讨会上发言,呼吁市区两级政府及
有关部门的领导重视聊斋文化,他说:“聊斋文化是我们独有的金矿,
我们必须自己开采,不能一包了之,否则,我们就是聊斋文化得罪人”

从一个诗人和作家的角度来看他,他属于性情中人,对于在人生旅程中打上生命印记的每一处、每一地都充满着深深的眷恋,依依的深情。
他用诗,用歌,用文字,用照片,记录着和表述着他的感受,他的真情。他的出生地淄博沣水的袅袅炊烟,依依溪柳;他的成长地121地质勘探队宿舍区的圆形大院,中式排房;他的学习地淄博十五中的宽阔操场,沸腾校园;他的文化圣地蒲松龄纪念馆的浓浓书香,厚重历史;他的文化海洋淄博市图书馆的书山路径,南北书人,都深深的融入到他的脑海和血液中,成为他心中永远抹不去的印记,成为他魂牵梦绕的挂牵。
尤其是他对创办的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中国絲路文化促进中心,更是投入了他全部的热情和精力,希冀着一个文化大发展的明天和未来,为此,他殚精竭虑,沤心沥血,南北奔波,未雨绸缪,不舍昼夜。

虽然在人生路上经历了那么多风雨,经历过那么多落差,经历了那么多波折,可他依然对未来充满热情,充满期盼,执着为他心中的大文化梦和两个中心的发展梦思考着,筹划着,奔波着,忙碌着。



在他身上,岁月只是增加了他的阅历,而絲毫没有改变他的心态。他仍然在诗中讴歌着希望,讴歌着生命,讴歌着未来,讴歌着人生长河里的每一朵浪花;他仍然在文化创意中用诗意的语言和民族的元素勾勒着他设计的每一个项目,每一处景区,每一座庭园。他把浓浓的民族情结和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到他所创意的文化项目的每个细节和每个角落,到处都有诗的情,画的意,文的歌。

据悉,目前雁翔正酝酿着他的新诗集《时空里的舞蹈》,箴言集《心与脑碰撞的沉淀》、另一部长篇小说《黑楼梦》,还有他的自传长篇叙事诗《生命的旅程》,再就是实施他的和平梦,在东部海域建立《母爱撑天世界和平文化博览园》、在淄博建设《鬼谷圣园》、在黄山完成《黄帝源》项目,最终完成《聊斋文化特色镇》的文化创意策划设计的心愿。



他好像意识不到岁月的流逝和时间的变化,每天都在滿腔热情、不知疲倦的奔波忙碌,思考创意,只是为了他心中的那个远方和他所憧憬的世界。在他的心中,永远都有诗和远方,永远都有明天和未来,永远都有美好和希望。他好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大雁,一只飞向太阳的大鸟,心中自有高山大泽,心中自有蓝天长空;他又如一个游历人生的赤子,半生归来仍是少年,那颗赤诚之心一如当初,那滿腔的热情从未改变。正如著名诗人艾青在《光的赞歌》诗中所写的:“让我们的生命发出最大的能量,让我们象从地核里释放出来似的,极大的撑开光的翅膀,在无限广阔的宇宙中飞翔”。

“让我们从今天出发飞向明天,把每个日子都当新的起点”。周雁翔,正是这样的人!
由此,我想起了宋代东坡先生的诗句:“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不正是雁翔行踪与他心路历程的写照吗?


                                     雁翔就像领头的雁,帅领着他的追梦团队一直在路上


                                                 周雁翔和他的诗书画印四季如歌

                                                                           辛丑年冬作者于北京
                                                                              网编:韩家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雁翔国际-官方论坛

GMT+8, 2024-10-31 05:35 , Processed in 0.08369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