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雁翔国际-官方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雁翔国际
查看: 17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贵在创新发展

[复制链接]

2283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2 15:14: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周雁翔: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贵在创新发展[url=][/url]
[size=0.16][url=]文史客站[/url]
[size=0.12][size=0.12]2022-10-21 14:39[size=0.12]北京

[color=var(--main-bg-color,#4e6ef2)][size=0.13]关注

[size=0.19]
雁翔评论:
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贵在创新发展
周雁翔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努力建设文化强国重要途径。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传承;二是创新。

笔者意为:传承是根本,创新才是生命力所在。因为创新才沉淀着文化,象征着财富,才是永远挡不住的诱惑;创新证明着质量,标志着品位,是一篇写不完的史诗;创新引领着时尚,装点着生活,是一道挡不住的风景;创新总结着过去,照耀着未来,是一片遮不住的彩霞。您可以漠视一切,但您的眼睛不能拒绝风景;您可以愤世嫉俗,但您的心灵不能抗拒美丽;您可以家财万贯,但您不可能将世界据为己有,世界上还没有人因为太阳有黑子而拒绝光明。这就是创新的风采,这就是创新的魅力所在。创新带给人们的是美的享受,且不论男女、老幼,创新带给人们的,是博大的世界;且不分种族、肤色,生活因创新而更加精彩!文化与文化遗产都因创新发展而传承,没有创新发展和利用,传承就失去了存在的全部意义。

  文化建设,离不开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的延续,重在传承。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传承好我们的优秀文化。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许多传统文化都面临着失传的局面,所以要想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我们首先要保护好传统文化,只有保护好传统文化,才能发扬好传统文化,也才能进一步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要建立健全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政策,加大对传统文化保护的资金投入,贯彻落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更要明确保护与传承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和发展,这样我们才能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创新好、发展好、利用好。而发展就必须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历史证明:传承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发展的过程。

文化繁荣,贵在创新。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也贵在创新发展,因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仅仅依靠现有的文化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加大创新,通过创新丰富传统文化内涵,实现文化大繁荣。要立足现有资源,深入挖掘培育特色文化,通过创新不断打造文化精品、树立文化品牌。

笔者最近观看了山西的鼓乐剧《杨门女将》,就是传承创新的典范。不论从演技、鼓技,还是精彩的创作,都令人耳目一新,编导与创作者都颇具匠心的大胆的用鼓乐语言,将传统的山西鼓乐在《杨门女将》里表现的淋漓尽致,令观者在心灵震撼与艺术享受的同时感叹不已、赞口不绝。山西鼓乐《杨门女将》不愧为传承创新发展的经典和千古绝唱。

山西绛州鼓乐历史悠久,是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项目之一,每一种打击技法都属于重点传承的文化遗产。在鼓乐剧《杨门女将》中,编导者在绛州传统鼓乐十八种打击技法的基础上又重新进行包装,创新、发展、变幻出数十种技巧。有人认为鼓乐不就是敲敲鼓吗?万莫小看了一个“敲”字,虽然是敲鼓,单单一个“敲”法,在绛州鼓乐中就演化出敲鼓边、击鼓心、打鼓帮、顶鼓腔、磕鼓环、搓鼓棰、磨鼓钉等18中不同的技法,每种技法都能幻化出丰富的情感。在山西鼔乐剧《杨门女将》有序有跋的四幕剧里,历时一个多小时。没有一句台词,凭50多名年轻的鼓手高超的击鼓技艺与表演,用不重复的手法和演技,讲述了一个人物角色多样、情节丰富,感情起伏跌宕的完整历史战争故事。编导者以大胆智慧的传承创新手法与技巧,以别具特色的服装和对比鲜明的造型以及精美绝伦的鼓乐语言,天衣无缝的将刚与柔、阴与阳、情与理、美与丑、高与低、善与恶、忠与奸、爱与恨、大与小、强与弱、明与暗、宏与微、悲与喜,展现的声情逼真、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不论是雄浑中的铿锵雄健,还是温柔委婉的变幻莫测;不论是声势宏大的战场厮杀;还是细腻之中人物情感的表达。鼓点或急促,或舒缓,或繁密,或激昂,在交响乐舞美灯光的辅助下,无不进行了准确的展现和表达,让观众目不暇接、 惊心动魄。这就是传承与创新带来的惊喜,这就是传承创新发展的奇葩和硕果 。

而相隔着一座山的山东吕剧是我们的家乡戏,说来为之汗颜。同样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个是因创新而精彩,红红火火振奋人心;另一个因守旧而萎靡不振令人叹息。实践证明:传承离不开创新,创新才是传承的灵魂,缺乏了创新,必然会阻碍传承。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不发展就会失去生命力,最终因失传被历史所淘汰。

山东吕剧为什么走不出山东,而在山东也远离了人们的视线,使人陌生,这和她众多的姊妹剧种: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河南的豫剧等相比,不但大大逊色,严重了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和莫大的遗憾。为何山东山西大不同啊!原因何在?是我们的剧种不好吗?是我们山东的艺术家水平低吗?是因为我们山东缺乏人才吗?多少年啦,我们一直停留在解放初期五十年代的《李二嫂改嫁》的水准上。当然笔者不否认许多山东吕剧艺术家做出的贡献和传承的功绩,但是我们应该做的更好更完美啊!

不言而喻,相比我们的守旧保守多了些,缺失了创新和锐意改革,拘束于过多的“条条框框”,陶醉于过去辉煌和荣誉,顾虑了太多的闲言碎语:什么“没吕剧味了”,“这哪像吕剧啊”等等,令创新者望而却步,固步自封。当然原因远不止这些,在此影响下,山东何止是吕剧,包括山东柳子戏,淄博的五音戏等众多的山东剧种都不景气,这些难道还不令我们反思吗?

没有创新,没有发展,这也许是山东吕剧及其众多的山东特色剧种走不出山东,远远落后于安徽黄梅戏、浙江越剧、河南豫剧的重要原因吧。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其实任何传统的文化遗产都是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进程不断发展的,原地踏步走,不进则退,必然落后于时代而被淘汰,这是历史的规律。

欣慰的是前段时候笔者观看了山东吕剧院的现代吕剧《补天》,令人为之振奋。作曲家栾胜利在唱腔中进行了许多大胆的创新尝试,为该剧增添了不少新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和成功,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正因为《补天》的创作有所创新和发展,才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好评,这绝非偶然。虽然创新的胆量和力度还不够,但也总算给吕剧带来了些希望。让人欣慰,让人感慨,让人反思。笔者以为我们的文化遗产只有在传承中改革创新,才能产生诱惑力和生存延续的强大生命力。传承的目的在于延续和发展,而延续发展的灵 魂在于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没有生命力就没有传承可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和中央领导在全国文联和作协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等一系列文件精神,给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带来了一个文化艺术大繁荣大发展的春天,我们应响应中央的号召,弘扬民族文化,振兴山东剧种,这是义务也是责任,更是历史的使命。

我们期盼着山东以吕剧为代表的各个剧种改革创新,更希望重振山东以吕剧为代表各个剧种的雄风。借党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春风,迎接山东文化艺术春天的到来。当然,创新不只是文化,社会的进步,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创新在生活里无处不在,创新是每天早晨的太阳,她的每一天都是新的、灿烂无比的开始、、、、、、

纵观我们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创新没有行业之分,创新没有疆域之隔,创新无处不在且没有终点。创新是发展的前奏,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进步、提高。因此说“创新永远是引领潮流时尚的文明旗帜,创新永远都是国家、民族凝聚不散的灵魂所在。



花山居士于鲁中花山无花斋

作家诗人文化创意策划设计家周雁翔

作者简介:
周雁翔,当代作家、诗人、文化创意策划设计家。聊斋学、博物馆学、图书馆学专家、研究馆员职称。出版专著三十余部、创作影视作品十余部、主编各类文集百余部。代表作:长篇叙事诗《书魂》诗集《雁翔诗选》《爱在四季》报告文学《情缘血河》;歌词集《飞鸿之声》电视连续剧《蒲松龄》音乐片《我们是龙的传人》《聊斋情》音乐故事片《磨难曲》摄影集《美好的瞬间历史的永恒》;录音带《情溢聊斋》小说《醒》文化理论书籍《文化创意与策划设计》论文集《托起智慧的太阳》《百家论丛》《蒲松龄纪念馆》等千余万言。曾任图书馆、博物馆、蒲松龄纪念馆馆长,中国地市县图书馆馆长联谊会主席、论文评审委员会主任等,是《蒲松龄研究》季刊和《图书馆天地》报的创刊人主编。
现任: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席、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文化艺术委员会主席兼任中国丝路文化促进中心主任、淄博市中华文化促进会聊斋文化专委会首任会长、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高级文化艺术顾问、和平文化的倡导人,《母爱撑天世界和平文化博览园》的创意策划发起人。
责编 韩家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雁翔国际-官方论坛

GMT+8, 2024-12-22 17:13 , Processed in 0.10275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