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雁翔国际-官方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雁翔国际
查看: 13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蒲松龄与岭子的不解之缘——牧野

[复制链接]

2283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7 12:07: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蒲松龄与岭子的不解之缘

                                             【牧野】

    蒲松龄的故乡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的蒲家庄,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可还有一处所在,俨然是蒲松龄的第二故乡,这便是位于淄川西部的岭子镇。
这位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大名鼎鼎的文学家、闻名于世的《聊斋志异》作者,不仅是岭子当地的人们耳熟能详,而且岒子西山学校的聊斋俚曲合唱团将聊斋俚曲唱响在校园,渊源流传至今。有关蒲松龄和他的朋友圈的传说故事,被当地的乡亲津津乐道,广为传颂,甚至连当地的民间歇后语也与蒲松龄有关。这不能不令人赞叹,这位世界级文学大师的艺术魅力浸润了这片土地。

蒲松龄一生与岭子有着不解之缘,他一生教书著书的主要地点就在岭子的沈家河和王村西铺。最早设馆教书的沈家河村,以后设馆三十年的西铺村,都离岭子不过数里远。蒲松龄经常在教学之余,与友人游历的豹山、青云寺也不过距此十华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许多题材取之于岭子当地的民间传说和百姓口述,语言生动,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蒲松龄有许多诗词、文赋也与岭子有关,有多首诗作写到豹山和青云寺。在青云寺和豹山一带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蒲松龄的传说和佳话。

豹山位于冲山山脉最西端,距蒲松龄教书的西铺仅四华里之遥,古时是淄川与章丘的界山。豹山的山势上升平缓,山上树林葱茏,山顶视野开阔,举目远望,天地苍茫,气象万千,很适合徒步登山游览,是一座山以人名的历史文化名山。
豹岩观位于豹山的山顶之上,观内建筑比较分散,并不是院落结构,星星点点的倒有点儿像江南水乡的散落布局。豹岩观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观内南边有两块巨大突兀的山石,巨石的顶部平坦,似可登顶远眺或小憩,别有一番景象。据说,蒲松龄在教书闲暇时,经常与朋友一起登豹山,游豹岩观,春赏桃花,夏临清风,秋观红叶,冬看雪景。蒲松龄与朋友在豹岩之上把酒言欢,畅快淋漓之时,极目远眺山下风景,远山如黛,树木葱茏,田地阡陌,村廓朦胧,思绪万千,诗意泉涌,佳作频出,直抒胸意!蒲松龄现存的一千多首诗中,写豹山、豹岩观的就有十首之多,可见他与豹山、豹岩观的情结之深,渊源之久了。
蒲松龄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曾写有三首关于豹山的诗,其中的一首:三月十九日,同邱行素乔梓、毕莱仲兄弟登豹山看桃花。
重重花影日光微,主客开襟坐四围。
春滿芳林红渐老,寒凝新草绿初肥。
君家子弟皆英妙,我兴癫狂欲遄飞。
此际不因匏系苦,便应潦倒醉忘归。
蒲松龄在诗中抒发了与文朋诗友登豹山赏桃花,流觞豪饮的壮阔胸怀,也流露出郁郁不得志,以酒浇愁的悲酸心境。
其实,在古往今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明珠埋没、和氏壁不被人识的现象屡见不鲜,层出不穷,数不胜数,独不单蒲松龄一人耳。蒲松龄虽然一生功名仕途受挫,终生与富贵无缘,然他三十年坐馆西铺毕家,才华受到毕府赏识,在毕府饱读万卷诗书,得以安心著述,也不失为人生幸事。他独辟蹊径,以一部《聊斋志异》传世,名滿天下,以短篇小说称王,亦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

青云寺位于岭子西部的盘山、九纹山的山谷之中,是原淄川县八大寺之一。
去青云寺的路,蜿蜒曲折了许多,山势也渐见陡峭。在峰回路转,几个大的急转弯后,在群山环抱中,在苍翠掩映下,青云寺的殿角屋檐隐约呈现在眼前。说它隐约,是说你一下子找不到它,青云寺的正门,在门口院子外边一条小路的尽头,二门则在院子东侧的一个拐角处。蒲松龄曾这样描写青云寺的隐约和苍翠,“入林方见寺门开”,“树不知名翠作堆”。
青云寺颇有规模,是佛道合一的建筑,有五进院落,五十余间殿堂,院中有一石砌围栏的凸起古井,殿后山岩下还有一个供奉佛的深邃山洞。青云寺依山势而建,上依绝壁,下临深涧,殿堂前的深涧以石桥与其他建筑和道路相连,高低错落,红窗灰墙,古朴典雅,别具特色,自有一番风景。
青云寺一向是文人墨客的雅集之地,历史上就有辟出精舍,供文人雅士在其内读书的优良传统。历代对青云寺多有题咏,有王教、毕自严、毕际有、唐梦赉、蒲松龄等文化名人题写的石碑七十余方。
有记载,蒲松龄曾两次到过青云寺,一次是康熙十七年(1678年)春天,来看望在此苦读的好友李希梅,写有七律:(闰月朔日,青云寺访李希梅)
诸峰委折碧层层,春日临泉物色增。
山静桃花幽入骨,谷深溪柳淡如僧。
崩崖苍翠云霞滿,禅院荒凉鬼物凭。
遥忆故人邱壑里,半窗风雨夜挑灯。
虽然历史上记载他两次到过青云寺,但事实上,他应该是多次到过这里。因为青云寺就在蒲松龄故里蒲家庄至他的坐馆教书处王村西铺的必经之路上,且青云寺又距西铺仅十华里远,因此,青云寺应该是蒲松龄会友、研读、著述、休闲的理想之地。
在这门前山涧,背靠绝壁,峭壁嶙峋,滿目苍翠,殿宇俨然的清寂环境中,蒲松龄大概会生发出无穷的想像,无尽的情思,文思泉涌,妙笔生花。那些古树或许会幻化成无数的精灵,那些山花也会幻化成美丽的花仙,而他的梦想和愿景也会在花仙和精灵们的故事中得以展现,他的孤愤也会在故事中得到释放和缓解。
在康熙四十年(1701年)初夏,青云寺祖师、天王两殿重修工程竣工,蒲松龄还受人之托,撰写了《青云寺重修二殿记》,赞美了青云寺的美景,描述了青云寺重建后的盛况。现在碑文还保存在蒲松龄纪念馆内。

蒲松龄一生著述二百多万字,除创作了名滿天下的《聊斋志异》外,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的杂著存世。计有文集十三卷,四百余篇;诗集六卷,一千余首;词一卷,一百余阕;戏夲三出。考其写作历程,大部分是在西铺毕府完成的。康熙十八年来到西铺毕府时,他的《聊斋志异》己经写完大半,来到毕府后,他经常在教学之余,游览周边山川胜景,聆听民间传说故事,搜集创作素材,再对《聊斋志异》进行修改和补充,终于完成了他用心血凝成的孤愤之作,也属天时、地利、人和了吧。据不完全统计,《聊斋志异》的四百余首故事中,有五分之一取材于王村西铺当地或毗邻的章丘、长山、岭子等地区的民间故事或传说。

由此可见,岭子和西铺是滋养《聊斋志异》的丰沃土壤,是《聊斋志异》故事的源泉,是《聊斋志异》的诞生地。
时至今日,虽然蒲松龄已仙逝了三百多年,但是留仙俚曲永存,聊斋文化常在,蒲松龄和他的聊斋活在了岭子乡亲们的心里。也正因此,蒲松龄用他的神来之笔刮起的聊斋之风才能三百年不息,且风迩了整个世界!
这,大摡便是聊斋文化的魅力,经久不息,渊源流传!
     
        
        
      作者李玉芳(牧野)在向岭子西山学校赠送自己画的墨宝《硕果累累》
      
            李玉芳在领子考察关于蒲松龄在岭子的踪迹
      
        作者:李玉芳近照。图为:李玉芳在广东潮州成立
               华夏企业文化的揭牌仪式上宣读两个中心
   (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与中国丝路文化促进中心)
                 关于建立“华夏企业文化研究院”的批文

  
作者: 李玉芳简介:     
       李玉芳,笔名牧野,女,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山东省淄博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淄博市文促会聊斋文化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柳泉书画院副院长,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暨中国絲路文化促进中心副秘书长,华夏诗书画印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师从于著名写意花鸟画大师齐辛民先生,写意花鸟画作品在北京国中美术馆、河北石家庄、山西白马寺、江苏连云港、上海、山东多地展出,多次获奖,广受好评。作品被众多机构和藏家及个人喜爱并收藏。
   自幼喜爱文学和诗词歌赋,所撰写文章主题鲜明,层次清晣,重点突出,文笔清新自然,活泼流畅,朴实简洁,多篇活动新闻报道被评为热点新闻,广受赞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雁翔国际-官方论坛

GMT+8, 2024-12-22 17:37 , Processed in 0.0776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