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2-9-26
- 最后登录
- 2024-12-27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0316
- 精华
- 4
- 帖子
- 2096
|
雁翔生命科学著作:
作者:周雁翔教授
酶与生命
周雁翔 著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人们
──── 周雁翔
目 录
序言
引子
第一章 生命的呼唤
第一节 生命与自然
第二节 解读自己
第三节 走出亚健康
第四节 长寿不是梦
第二章 神奇的生命酶
第五节 酶是什么
第六节酶的形态
第七节酶的特性
第八节酶的种类
第九节酶的命名
第十节酶的使命
1 还原酶“左右逢源”
2 转移酶“移花接木”
3 水解酶“酶中的大户”
4 裂合酶“双面效应“
5 异构酶“改头换面”
6 合成酶“连接组成新分子”
酶的两个搭档
7 维生素
8 矿物质
第十一节 微生物是酶的源泉
第十二节 酶催化着生命的进程
第十三节 揭开肠胃消化的秘密
第三章 酶一强大的生命免疫屏障
第十四节 粘膜免疫系统
第十五节 生态免疫营养
第十六节 酶一微生物酵素的功效
第四章 走进酶的王国
第十七节 细胞质中的溶酶体
第十八节 酶异常是疾病的原因
第十九节 酶试剂用于疾病的诊断
第二十节 酶与疾病的治疗
第二十一节 酶和基因
第二十二节 能摧毁细菌最坚硬防线的酶
第二十三节 酶与磺胺药
第二十四节 酶与青霉素族
第二十五节 降脂减肥的靶酶
第二十六节 抑制靶酶消炎止痛
第二十七节 端粒酶可欲知衰老和癌症
第二十八节 请酶来保护你的牙齿
第二十九节 微生物酵素──酶的临床应用
第三十节 酶与负离子的关系
第五章 酶与生命
第三十一节 没有酶就没有生命活动
第三十二节 酶的流失与补充
第三十三节 酶是一只不朽的生命之歌
第三十四节 跨入酶的时代
第三十七节 结论一一国内外专家论微生物酵素一一酶
后记
序言
人类进入生命科学的时代
当生命科学进程的潮流涌进二十一世纪的时空 燃起绚丽壮观的浪花时,人类迎来了生命科学的春天。科学家们首次惊喜的公布人类基因组草图“基因信息”。“人类天书”在二十一世之初终于打开,人类第一次看清了自己,揭开了生命奥妙的层层面纱,打破了生命宇宙之谜的种种神话,走进了一个崭新美丽的新世界。这不仅是全球科学界重要的里程碑,同时也开启了前所未有的生命科学和医学大革命的序幕。
科学是伟大高尚的,它是超乎阶级民族界限的全人类的国际共同语言,更是人类文明进程的象征和旗帜。在科学的王国里毫无温情脉脉可言,一切流言和虚假都与此无缘。科学接才纳俊,唯勤奋才能步入其神圣的殿堂;惰情和投机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立足之地。在科学春天来临的今天,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呵护意识与日俱增,探索长寿秘诀,延缓衰老、保健防病的新观念已不是达官贵人的专利,而今已成为时尚和贫民百姓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课题。用科技关爱生命,用健康创造享受生活已成为新世纪的潮流,人类社会真真正正走进了生命科学的春天。
时代的春风给无数商家注入了青春的活力,他们抓住人们的渴望和保健防病的需求。一时保健品如雨后春笋遍地从生,风涌而至。一些影视名人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不断的出镜引导着吃这个吃那个,一会补钙,一会补锌;众多的保健品弄的人们眼花缭乱,不知所措;特别 是一些假冒伪劣的所谓保健品充斥市场,使许许多多人上当受骗步入误区。更有甚者:弄的人财两空、悲痛欲绝;加之现代文明背面带来的负面影响、环境污染、不科学的生活习惯、现代化快节奏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力等,无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人们究竟如何摆脱疾病的折磨,如何保健防病,更成为一个人人关心的问题。
生命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 ;我们要倍加珍惜。珍惜生命不应在生命受到威胁时,而是在日常生命中,从健康时就应倍加呵护,而这种呵护和珍惜生命是科学的有序的因人而异的。在多如牛毛的保健品中不可乱用多用,只能是科学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笔者曾因劳累过度患有多种疾病,如:腰椎、颈椎及脑血管障碍等,为治病求医走了不少弯路,钱没少花,而病痛和无奈相伴而行。总结起来一句话,自己没有科学的选择。后来自己选用了佳俊生物电子研究所研制的络美电位治疗仪,同时选择了北京保罗集团引进日本高科技生物技术生产的微生物酵素。它们一个是根据生物电发明的当代高科技结晶,一个是根据人体微生物益生菌研制的生物催化酶,一个是物理理论,一个是营养免疫理论,二者互补,相互促进,水涨船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但根除了疾患带来的痛苦,而且身体强壮,精力充沛,如同焕发了青春,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为此对科学、对医学、对人体的奥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内心开始步入了生命科学的探讨和追求。在这条并不平坦的崎岖道路上,我认识了不少良师益友;在探讨血管疾病的跋涉中认识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博士生导师、世界血管外科学会理事景在平教授、赵君博士、赵志清教授等众多的良师益友。参加编著《酶与生命》这本书的仇本海老教授,长期从事生物教学造诣,彼此相识相交。他为人谦和,工作认真,吃苦耐劳,悟性极强;加之他出身医学世家,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学识。特别是他乐于助人,为人排忧解难的精神令人感动。编著这本书的毕桂华副教授,长期从事临床在基层,利用中西医结合,特别是把中华传统医学中的精华无毒副作用的自然疗法集于一身。身怀绝技,为无数病人解除了病痛,深受病患者及其家属们的爱戴,口碑甚好,有女“菩萨”之称。崔凤芝副教授是一名热情大方的医学家、军人,供职于济空医院。她不但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在医学的钻研与实践结合中更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荣获了“中华名医”的殊荣,《酶与生命》这本书她更是功不可没。翕然,她是一位长期从事保健事业的社会活动家:她热情奔放,为人坦率大方,从不计较得失;常为大家舍小家,对事业充满执著和拼搏的精神无不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编著《酶与生命》一书 ,她是发起倡导者。共同的追求,共同的呼唤,令我们携手迈进生命科学的春天。
《酶与生命》是我们共同学习探讨求知的结果,也是我们用心血浇灌的一束生命科学的不起眼的小花。让它走进生命科学春天,加入生命科学春天的合唱;同时,也奉献给所有热爱生命,渴望健康的人们。
是为序
作者2004年6月于鲁中竹韵楼
引子
这是一本什么书?
这是一本探索生命奥妙的书,
这是一本让人们认识、了解酶与生命的书。
假若你读完这本书,
您就向奥妙无穷的生命科学的世界迈进了一步。
酶是一种生命的催化剂,
在科学高度发达的日本称为微生物酵素。
所有的生命都离不开这种微生物酵素──酶的催化,
所以,这是人人都需要,都离不开的生命酶。
没有微生物酵素──酶
就没有生命。
所有的生命活动现象,
就是微生物酵素──酶的反映。
朋友,
为了您的健康,
为了你生活的幸福,
请打开这本书,
让我们走近微生物酵素──酶。
第一章 生命的呼唤
人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人类自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面对着苍凉的大地,茫茫的环宇,发出“我是谁?”的追问!灵魂与肉体精妙绝伦的结合,全然不可思议,为了揭开这个千古之谜,一代代科学家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题记
第一节 生命与自然
在浩繁的星空中,飘浮滚动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她是何等的神秘、何等的诱人、何等的富丽,她就是我们的母亲──地球。肥沃的土壤如同母亲的肌肉,坚硬的石头如同她遍身的骨骼,江河湖溪如同她不息的血脉,宽阔无垠、波涛汹涌的大海犹如母亲的子宫,它就是这个星球上生命的摇篮。
早在大约四万万年以前,地球母亲还是贫瘠的,在她广阔的陆地上,没有动物、没有森林,甚至连一根草都没有,除了到处光秃秃的岩石外,没有丝毫的生气,然而在她的母体之海里,却已经开始孕育着生机勃勃了!
海水里滋生着充满了荡漾的海藻,这是一些小的看不见的绿色生物,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把水和空气制造成自己的食物,自由自在的演绎着自己生命的乐章。就在这最早期的生物中,诞生了第一代统治海洋的小动物群——三叶虫。那时,整个海洋都是三叶虫的世界,可谓最早期的动物之王。生物学家称这个时期为三叶虫时代。
后来,在生物的进化中,三叶虫退出了生活的舞台,被鱼类时代所更替。在鱼类的进化中,大部分硬骨鱼产生了肺,在这些有了肺的鱼类中,有一种对将来充满希望的鱼—总鳍鱼,总鳍鱼内部的骨骼形成了两栖类雏形。就在这一时期内,陆地上出现了平铺在地上的又小又简单的类似海洋中的植物,这些细小的植物也渐渐的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终出现了陆地上第一批较大的植物——羊齿类。到鱼类时代的末期,陆地上已遍布了羊齿类的森林。为脊椎动物登陆准备了大量的丰富食物。于是,发源于海洋的动物终于向陆地进军,爬上了岸。当然并不是所有海洋动物都能登陆的,率先登陆的当然是具备了登陆条件的,有肺,有象腿差不多的总鳍的总鳍鱼了。
爬上岸来的总鳍鱼逐渐进化为陆地的动物,这是最原始的两栖类动物。自海洋的动物登陆后,陆地上的生命也开始繁衍起来。当时,陆居动物有蝎子、蜗牛和各种各样的昆虫等。在两栖类动物的末期一个新的物种群又诞生了。这就是真正成功的在陆地上生活的脊椎动物——爬行类,也有人叫爬虫类。
爬行类终于脱离了海洋,河流和其它水域,比起两栖类来是个飞跃和大的进步。它们已经能在陆地上下蛋,孵出后代来。在广阔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爬行类逐步繁盛。种类越来越多,它们不仅统治了陆地、水面,有的还生翅飞行于天空。又经过了相当漫长的一段岁月,陆地上的动物发生了新的变化,当时最强大的要算恐龙了。慢慢的整个世界都被恐龙所统治。科学家们把这一时期称为“恐龙时代”。
大自然按照自己的客观规律变化着,生命的进行曲也在不断的变化着调门。尽管恐龙又高又大,称王称霸,终也走到了进化的尽头。恐龙经不住大自然严酷的考验,最终也灭绝了。而一些新的长毛的带四条腿的温血动物不但生存下来,而且渐渐的登上了新的统治舞台,这就是最古老的哺乳类。哺乳类传宗接代的方法已不是像爬虫类那样产卵,而是胎儿在母亲的身体里孕育,受到母亲的保护,这不能不说是生命进行曲变调的一个高潮。
大约六万年前,经过地壳的一次大变动,澳洲和附近的一些岛屿与世界的其它地方分开了,被包围在汪洋大海中间,所以澳洲的哺乳动物的进化与其它陆地上的进化隔绝,形成了进化的差异。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别的大陆出现了更进步的哺乳类,有一些就是现代野兽和家畜的祖先。它们更替了原始的哺乳类,成功的哺乳类动物大部分生活在陆地上,有一些生活在海洋里,如:鲸和海豚;有少数是能够飞的,蝙蝠是飞的最好的哺乳类动物。那时陆地上的老虎以身强力大、凶残暴戾、张牙舞爪、威风凛凛的打下了它兽中之王的基础,它追杀其它的动物作为美餐,给其它动物带来了生命的威胁。为逃避伤害,大大小小的动物各自都具备了一些逃生的本领。但有一类动物却多了一个优点,它们住在树上,相对危险就少了许多,这类动物就是灵长类。
灵长类的祖先在六千万年前开始出现,它们身体长,腿短,有点像老鼠。最初跟别的小动物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它们才变得更加适宜于生活早树上。从这些早期的灵长类发展进化出狐猴、猴、类人猿,直到进化为人。你可知道你的身体是上千万年前在树上进化的产物?你可知道自己的祖先一直在树上生活了大约五千万年之久?大自然的千变万化,生命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无时不在演变进化,灵长类后来终从树上下来,从爬行到直立行走。又在缓慢的岁月中,有了能劳动的上肢化为的手,下肢两脚步行的走出了人类。虽然生物学家各存其见,但人是大自然的产物。这一真理是谁也否认不了得。自地球上蛋白质和核酸的出现,就标志着化学演化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阶段。蛋白质和核酸的多分子体系形成了蛋白体。有了蛋白体,生命也就开始诞生了。这是地球上非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转化的里程碑。亦是一次大的全新的质变和巨大的飞跃。
原始蛋白体的进一步发展和进化出现了细胞。细胞是所有生命,包括植物,动物的身体结构的基本单位。细胞在进化中,出现了细胞核。它的主要成分是染色体,是一种核蛋白,也是核酸和蛋白质的结合物。染色体被核膜包围着,形成了细胞核。有细胞核的细胞叫真核细胞。现在绝大多数生物的身体,都是由真核细胞组成的。最早的动物都是单细胞动物,多细胞动物是在后来演变进化才发展起来的。人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所有生命的发展进化,都是大自然界物质本身变化的结果。从无生物到有生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不管是三叶虫世界,还是鱼类时代,从两栖类登陆到龙的王国的结束,无不在大自然物质变化的法则之中。顺之者畅、逆之者亡,物竞天择,许许多多的生物灭绝,销声匿迹了,许许多多的适应生存下来并不断的繁衍生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进化生存壮大起来。人类同样历经了大自然的考验,不但生存壮大完善发展起来,而且成为生命之首,真正的动物之王。不愧为大自然的骄子。灵魂与肉体精美绝伦的结合,令人不可思议的天地之精灵。
自人类诞生以来,就在不断的探索、追求、想象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追问自己“我是谁?”于是有了种种神话,种种传说。即使走到今天,人们也没有停止过揭开这个世世代代的千古之谜。然而科学家们至今还没有结束不同的推断,争论不休。关于生命起源可说是百家争鸣。单自生论就形形色色,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的学说,新的观念,新的论断,也不断的时起时落。虽然取得了一些突破和大的进展,然而生命的起源是一个非常遥远的问题,单靠生物的化石是不够的。在相当广阔的时空范围内去追根寻源,犹如大海捞针。也许这是人类一项永远也不能竣工的工程。我们只能一步一步靠近它,不断的用有知的钥匙打开未知的生命奥妙之门,一层一层揭开生命的面纱,打开人类命运的黑匣子,不断的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在大自然的规律中认识生命与自然的关系,把握生态的平衡,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命生态环境。因为我们是大自然的产物,在我们的肌体里存在着大自然的种种物质,生命离不开自然,大自然和生命息息相关,人类更不能例外。人类生存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就必须了解掌握生命与自然不可分离的生死之缘。假若没有了空气,没有了阳光,没有了水,没有了营养,也就没有了生命;没有了生命,何谈人类呢?因为我们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给予的,而且是缺一不可!由此而言,我们必须爱护自然,珍惜自然,因为这就是珍惜生命,爱护我们人类自己啊!
在现在文明的背后,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导致了无数悲剧的发生。臭氧层的破坏,造成了地球母亲生态系统天然的保护层出现了臭氧层的“空洞”,且每年还在不断的扩大,导致了紫外线和其它宇宙有害辐射线长驱直入到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单这一点继续下去,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将无法生存。还有滥伐森林,植被大大减少,导致了山洪爆发,水灾水患不断,绿色的家园逐步荒漠化,沙尘暴疯狂的袭击城市、村庄,人类的伙伴,许许多多的动物无家可归频临绝迹,使人类生态失去了平衡。如继续下去,无疑是把自己一步一步逼向生命的绝境;更有甚者,环境的日益污染使人们不知不觉得在慢性自杀,空气的污染,水质的污,染废弃物的污染和很多不起眼的污染,几乎每日每时都在我们身边发生,君不知这些都在威胁着我们自己的生命。土地资源的危急,水资源的忧患,无时不在威胁着地球上的生命,威胁着我们人类自己。除去天灾,还有人祸,战争与贫穷,同样对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与破坏纵火与犯罪,贪污与腐败,社会快节奏的发展,精神上的压抑,心理上的不平衡,现代文明下的现代病。如:突如其来的非典和禽流感的告急;人类70%以上的人在亚健康的痛苦无奈中徘徊、期待;还有人口爆炸的巨大压力,地球母亲重载难负;鸟儿期待着森林,鱼儿渴盼着清波,蜂儿寻觅着万紫千红,生命在呼唤着蓝天碧水、绿地和雨露、阳光……
人类的明天将是什么样子呢?悲观主义者描绘了世界末日的景象,向全人类敲响了警钟。我们谁都必须承认人类自己面临着危机,但谁也不想坐以待毙。我们必须承认现实,认识自然,把握自然,改造自然,创造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论国家、民族、集体、个人,都应从无知和愚昧的困惑中解放出来,确实认识到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自己与自然的关系,立足现实,放眼未来,为自己、为子孙保护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和未来。绝不能急功近利,只顾眼前的利益,做出不益于环境和自然的破坏行为,成为千古罪人。实践证明,人类是可以补救过失,改善环境,美化自然,维护起大自然中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享受生活,让生命健康、饱满、靓丽、多彩、演绎出生命的乐章。
第二节 解读自己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的营养缺乏病在减少,而一系列的“富贵病”“文明病”“现代综合症等新的疾病,不断困绕着人们健康的生活。人们都熟知就有肥胖病、糖尿病、脂肪肝、肿瘤、心脑血管病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生活和生命。
经专家们研究、统计,明确了产生“富贵病 ”“文明病”的罪魁祸首主要是不良生活习惯及营养饮食不当所致。而这些“富贵病”“文明病”的发展势头凶猛,已成为当今威胁人类生命的最大杀手和诱因。因此,解读自己,了解人体及人体需要哪些营养,培养科学的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每个人对自己有个基本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一门科学和知识,更有助于自己的健康和高质量的生活。人体最基本的单位是有细胞组成,人体大约有100万亿个细胞组成。人体细胞也是一个不断发生存在衰老和死亡的过程。现代医学和纳米技术的问世应用,治疗人体疾病又有内腔组织发展细胞修复,从活化细胞开始,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生存活跃在 体液环境里,并不断进行着物质交换:汲取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细胞饱满健康,人自然会健康长寿;细胞寿命长,人自然会长寿;细胞寿命短,人寿命自然就会短。人体每天都有大量的细胞衰亡,同时,每天又有许多新生的细胞补充,延续人们生命的乐章。正是由于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各类细胞才构成了精美绝伦的人体。任何艺术界的魅力都无法与人体相比美。位与人体最外边的皮肤,保护着人体内部血管和防止病菌侵袭 ,是人体的外部屏障。因此,保护自身的皮肤不仅是为了美丽,对生命至关重要。皮肤有三部分组成: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它们均有细胞构成。支撑身体的是骨骼。人体有206块骨头连接而成 ,它也分为三个部分: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在骨与骨之间连接的物质叫骨连接。骨的基本结构也是有骨细胞组成,也分为三部分,即:骨膜、骨质和骨髓。大脑是人的司令部、指挥部,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丰满的人体均匀的分布着肌肉。肌肉也分三种: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这三中肌肉均有肌肉细胞组成,能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长期以来笔者还收纳了人体以内三大网络,即血管网络,神经网络,淋巴网络。这三大网络在中西医学上可能有共同的认可,而另一大网络,即是中医学说中的人体经络。我们认为所谓经络,在现代医学应称之为人体的内网络。其实,这二个网络是一个网络,均属无形的遍布全身,并行与神经血管网络之中,对人体有着奇妙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博大精深的中医学说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和养生之道,而从器官网络的角度来说,应该说是一个被忽略的网络。这是值得我们好好总结和研究的课题。这器官网络连接着整个人体的各个 器官和各个系统,它们精密的配合。如:心脏、肝脏、肺、胃、脾、肾等形成不同的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与生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人体是个复杂的符合体,研究人体和生命科学是一项长期的,也许是一项永远不能竣工的工程,我们只能一步一步贴近它,不断地揭开它的奥妙。这是本身力所不能及的。但我们必须在可能的情况下解读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脉,了解自己的身体需要什么,需要哪些营养才能补充自己的生命能量,享受健康灿烂的人生。现市上的保健品并不是人人可以补的,可以吃的,据调查人体有80%的病是吃喝出来的,莫轻视。吃吃喝喝有学问,如: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年龄时期,不同的体质,不同的工作行当需要补充的营养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用保健品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用,方能达到保健防病的目的。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的至理名言。因此更好的了解自己,掌握一些营养的科学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营养健康贯穿于每个人的有生之年,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各个角落,几乎无处不在,与人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学会正确的方式和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品摄取营养,将对健康、智力、美乳都大有裨益。本书所介绍的生物酶不失为保健品中的极品,这是一种人人都需要和离不开的生命催化剂,如果我们人体里缺少了它,什么营养都无从谈起。因为,没有酶就没有生命的现象和生命的进程。
第三节 走出亚健康
人从健康到发病,非一日之因。人体从健康到疾病之间,存在着一个过度的中间状态,新医学称之为“第三状态”,时尚称之为“亚健康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并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体质健壮。”同时世界卫生组织还制定了十条健康标准:1、精力充沛;2、心态端正;3、睡眠好;4、应变能力强;5、抗病能力强;6、身体结构协调;7、眼睛有神;8、牙齿健康;9、头发有光泽;10、皮肤细滑。我们可对照分析自己的健康状况。而现代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有70%以上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在当代医学中,“疾与病”含义不同,“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程度,便视为“病”,这种患疾的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亚健康或称为“第三状态”。那么怎样算是亚健康状态呢?一般有下面七种前兆:一是时有心慌、气短、胸闷;二是常感腹部不适,疲乏无力,记忆力减退;三是失眠多梦,头目欠清;四是食欲不振,脘腹不舒;五是易患感冒、恶寒、怕热;六是时有心烦、自感身热、出汗或自己不是性功能低下。当你出现上述情况,经医院检查又无阳性特征时,说明你的身体濒临亚健康的边缘,当引起警觉,适当采取有效措施,让身体得到恢复,否则你会一步一步走过亚健康,导致发病。据专家总结,揭示了九种亚健康的成因:一是心理失衡;二是营养不全;三是噪音郁闷;四是练体无章;五是逆时而作;六是淫;七是情;八是乱用药品;九是内劳外伤。上述仅是大致的概括,形成亚健康的成因很复杂也很多。现代人生活中总觉得精力不够,腰酸背疼,这里不舒服,那里不得劲,去医院检查也无啥病,于是放松了警惕,觉得没啥,没引起足够的重视,莫不知自己已进入了似病非病的亚健康综合症。许多传统的旧观念认为小病不算病,只有住院作手术才认为是得了病,尽管不惜一切代价的去治疗,去挽回自己失去的健康,结果大都是人财两空,流下了惨痛的教训和遗憾。在人们步入新世纪生命科学的今天,保健防病、告别要害、远离医院的新观念正蔚然成风。动员起来,行动起来,关爱生命,关爱健康,科学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珍惜生命,走出亚健康,拥抱生活,重塑精彩的人生,演绎生命的乐章,让绚丽健康的生命与新世纪共舞。
第四节 长寿不是梦
鱼儿爱游大江河,大雁爱落向阳坡。这是生命生存的需要。蜂儿恋花鸟爱林,人望幸福树望春,这是生命生活本能的愿望和追求。大自然变幻莫测,生命在险象环生中生生灭灭,层出不穷,繁衍不息,几乎所有的生命都在抗争着有利的生存环境条件,让自己的种族代代相传。然而,大自然似乎并不考虑这些,依然是一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势。它以春夏秋冬变幻着它的暖热凉寒,它以风雪雷电发泄着它的脾气;怒可掀起惊涛骇浪,狂可狭万里飓风;悲可大雨倾盆,乐可笑洒春风,喜可百花盛开。在它无常的喜怒哀乐中,许多生命灭绝了,许多生命新生了,就在这生生灭灭中,形成了一个生态环境,一条长长的可穿越时空的生物的链条。在充满生命的大自然中,人终演绎动物之王,登上了统帅的宝座,成为万物之尊和万物之灵。这是因为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劳动,在顺应自然的同时,善于总结大自然的规律,掌握大自然的规律,并不失时机的创造改善着自己生存生活的条件;继而追求着生活的质量,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类自古以来就不断追寻长生不老的妙方,并为之苦苦的追求奋斗,从一个误区步入另一个误区,为此付出了无数人的生命。从秦始皇派人去仙山琼阁寻求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到人们梦想羽化成仙、人神交游,长生不死的美好愿望及如痴如醉的信奉,无不反映着长寿是千百年来人们共同的梦想。俗话说,人过七十古来稀;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健康的七十多岁的人已是非常普遍、普通的现象,早已不是古来稀的概念。因为人们在生活中,受科学养生追求健康的新观念的影响,百岁工程早已在人们心中自发的启动、蔚然成风。
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人的正常寿命可活到120岁以上,一般说,人的寿命是生长期的5—7倍。按生长期到25岁的话,人至少要或到160岁以上才算正常。然而,许多人几十岁就终结了自己的生命。既是在今天许多高寿的人活到70—80岁,也只是才到青壮年;只活了生命的一半,难到不十分遗憾吗?这究竟是为什么?是谁剥夺了人们另一半生命,是谁过早的把人们带进了死亡之谷?
这谁都会说:是衰老,是疾病。可人们离正常的生命终点还远,为什么就过早的衰老,过早的疾病缠身了呢?这个问题就非常复杂、因素众多了。
首先是形形色色的污染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食品等环境的恶劣化导致生命的慢性自杀,继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压力过大、精神负担过重,加上人们不科学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等,打乱了生命之钟的节奏,人和自然失去了平衡,相继自律平衡也失去了稳定,使各种现代文明病滋生,给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危害,生命亮起了红灯,带来了生命的危机。
大自然在遵照自己的规律不停的变化,生命体也在大自然的影响下无时无刻的变化。因为人就是个浓缩的自然,是大自然中的自然。因此,必须顺应自然、保持平衡。实际我们的人体就是一个若大的战场,每天都有激烈的战斗和大批的伤亡,那么是谁在我们体内这个看不见炮火硝烟的战场里殊死搏斗呢?用最简单的语言说明,那就是益生菌和有害菌的生死之战:益生菌是人体强大的自我防护部队,有害菌是入侵者和自生的腐败分子,这是敌对的两类菌群。前者保护着人体的生命健康,后者危害人体的生命健康,它是一种病毒的脱变和入侵。每当有害菌由呼吸或饮食、皮肤等渠道侵入人体或自身病变滋生的有害菌兴风作浪时,体内的有益菌群就会一呼百应的调动起来对入侵者和腐败者毫不留情的歼灭,并清除出体外。在这场恶战中,双方都会有不同的伤亡;最终大多数是有益菌胜利。人体内几乎无时无刻的都在进行的大大小小的战役,身体的卫士更是常备不懈无时无刻的驱逐着来犯之敌,而且大多数都是益生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否则,人就会发病,甚至生命垂危。不论益生菌还是有害菌,都归属于微生物。一个健康的人体内,正常的菌群大约有几十万亿到百万亿,而且大多数是有益菌。它们从人体表面到人体内,布满了身体的每一个地方,它们随着人的生长发育、营养变化、年龄的增长也会发生生理性演替,保障维护着人的健康和生命。然而,这些菌群并非有益就永远有益,有害就永远就有害。当它们在达到一定的条件下时就会发生相反的作用,有的还变为利害均备的菌、益生菌和有害菌的数量在正常比例的范围内,并存于正常的生态部位,不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均属正常的菌群。然而,一旦因外部或内部原因造成菌群比例失调失衡,这就造成了正常菌异常的变化,导致病毒的感染、疾病的发生而危害人的健康甚至生命。由此,不难看出,人类要想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实现长寿之梦,是需要多种因素和若干条件的只要我们尊重科学,并且科学的根据自己身体的需要来积极的维护自己的健康,注重保健养生,长寿在今天已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健康长寿的梦呢?古往今来中华内外总结出许多养生之道和长寿的妙方,都是可借鉴和利用达到健康长寿目的的。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人离开自然就无法生存;更因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体都按比例的存在着大自然赐于的各种物质和能量,所以人必须和大自然保持一致和平衡,理解爱护自然就是爱护自己的生命的道理;我们才能呼吸清新的空气,喝无污染的水,食用无污染的食品,从自然中及时补充自己的营养和能量;这些都是生命健康必要的先决条件。当然单这些还不够,人是灵魂与肉体完美结合的生物体。所谓灵魂,亦是一种精神;人无精神如丢了灵魂,就是这个道理。七分精神三分病之说更是道出了人之精神至关重要的真谛。所以,人减少压力与驱散心理负担,抖起精神,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在人生艰难崎岖高低不平的道路上永远保持一种平衡的精神和心理状态,亦是健康的灵魂,这更是万万不可缺少的。再就是生命是运动的生命,生命是活动的生命。如果没有了运动和活动,生命也就僵化了。同时,还要改正一些不科学、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酗酒、爆食爆饮,心理不健康等;还要杜绝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犯罪等,因此带来精神的紧张、压抑,躁动、彷徨、忧郁、恐慌无不严重损害着身心的健康,甚至还会引发杀身之祸。因此,根据上述所说,有专家总结了如下四条作为健康长寿的四大基石。一是均衡的营养;二是稳定的情绪;三是适量的运动;四是正常的作息。虽然还不那么完美,但能做到上面四条,健康长寿的梦已离你不远了。
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人类已开启了用高科技关爱生命,掌握自己命运的健康长寿之门,这无疑是一个喜讯。在这喜讯面前,如何把握自己步入寿星的行列,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的。因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条件和自己身体的状况都有着相当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把握自己的具体情况,科学的取长补短,采取选择适合自己的健康养生的措施和适合自己的保健品,多学习掌握生命科学的知识,才能真正科学的养生保健,让长寿之梦变为每个人的现实。生老病死是一个客观的自然规律。我们每个人都要正确的认识它,同时我们要掌握科学的武器,并充分利用科学知识来关爱我们的生命,用健康来创造我们的生活,这是社会的进步,更是科学的进步。
然而在生命科学的冰山面前,人类不过刚刚融化了它小小的一角,尚需人类前赴后继的向生命科学进军。在这里我们用微生物酵素-一一酶,作为一把打开生命之门的钥匙,让大家领略生命的奥妙无穷,体味生命的博大精深,在这生命科学的春天里,收获健康长寿的秘诀,收获生命的真谛。把健康长寿的种子播撒给所有热爱生命的人的心中。
第二章 神奇的生命酶
人类自诞生那天开始,就不停的
寻找着开启生命奥妙之门的钥匙,
在漫长的岁月里,终于发现了一种
微生物——酶。酶又称酵素,是各种
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酶存在于所有
活细胞内,使细胞展现出种种生命现象,
启动催化着生命的进程。没有酶,就没有生命。
大自然中所有的生命现象,都不过是酶的反应罢了。
因此,酶是人体决不能缺少的生命之酶。
——作者题记
第四节 酶是什么?
酶是一种生命的催化剂。
日本人称“酵素”,英文和中文都叫“酶”。实际上,在医学上,叫“细胞因子”,包括我们在生物化学上所说的“酶”,也是“细胞因子”,它是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各种因子有不同的作用。
酶(enzyme)是活细胞中的生物催化剂,能催化细胞中的化学反应,而本身并不参与形成产物。细胞或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及各种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酶所作用的物质称为底物,在酶的作用下,底物转化为产物。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但近年发现某些核酶分子(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被称为核酶(ribozyme)。
第五节 态酶的形
肉眼是看不到酶的,必须用显微镜和X光透视。酶是非常小的物质。有X光观看。酶像水晶,大多呈四角、五角等多角形,也有无角的、无色透明。酶到底有多大,答案是一公里的一亿分之一。但在电子显微镜下观看,各种不同形状的酵素连接着,好象望不到边际的长城。
第六节 酶的特性
1高度催化效能
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比一般催化剂催化反应的速度要高10?——10?倍。例如,尿素在20℃的微酸中分解成氨和碳酸,而在脲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但脲酶的催化效能要比酸高100万倍。
2高度不稳定性
酶的活性极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如:高温、强酸、强碱、重金属离子等均易使酶蛋白分子变性,从而导致酶的活性丧失。在最适环境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最高。如:人体温度37℃,PH在6——8之间时,酶的活性最高。但有些酶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最适PH是2左右,因此,在有胃酸存在的酸性环境中,它能有效发挥作用,而胰蛋白的最适PH为8以上。
3高度专一性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大多数化学催化剂具有很高的通用性,就是说它们可以催化许多化学反应。如:盐酸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催化剂,它能催化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也可催化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脂肪酸和甘油等等。化学催化剂仿佛是一把万能的钥匙,可以打开许多不同类的锁,但酶却不同,如:水解淀粉必须用淀粉酶,而这种酶不能水解蛋白质和脂肪,酶的特征之一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即高度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对生物体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对一个小小的细菌来说,体内同时进行着1500——2000中化学反应,2000多种酶不停的对这些反应进行催化,几乎是每一种酶登场亮相,不早不晚,各种酶前赴后继,环环相扣。生物体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量和酶的活性来控制着生物体内的代谢活动,试想若酶的催化没有专一性,那么生物体内的反应就无法有序地进行。酶的高度专一性特点可以用来制作各种诊断试剂和生物传感器等。在医学、生产和管理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七节 酶的种类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大约8000种不同类型的酶,细胞中就有几百只能感酶,各有不同的作用,还不断有许多新的酶被发现。在其中已经获得了数百中酶的结晶。
国际酶学委员会根据催化特点将酶分成了六大“家系”。每类酶的成员都与自己的基本特性。它们分别是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s)、转移酶(transferases)、水解酶(hydrolases)、裂合酶(lyases)、异构酶(isomerases)和合成酶(synthetases或ligases)。每一大类酶有有自己的分支。
第八节 酶的命名
1883年法国科学家杜格劳(Duglo)提出了一种命名的原则,此原则至今仍得到广泛的承认。按杜格劳的命名原则,一个酶的名字不仅反应酶的底物(substrate),而且要反应酶的作用类型,再加上酶的后缀(ase)。如:葡萄糖异构酶,“葡萄糖”是作用底物,“异构”是反应的类型;谷氨酸脱氢酶,“谷氨酸”是作用底物,而“脱氢”是反应的类型。在一些水解酶类的名字中。常常省去作用类型,仅仅按作用底物来命名,例如分解尿素、麦芽糖、蔗糖和淀粉的酶分别称为脲酶、麦芽糖酶、蔗糖酶和淀粉酶。有些酶的名字说明了它的来源,像胃蛋白酸、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牛胰核糖核酸酶,以上这些名字都是酶的俗名(trivialname)。简单明了,大家容易接受。
酶的系统命名原则是相当严格的。每个酶除了有一个学名外,还有一个根据六大家系确定的编号。编号共有四个阿拉伯数字,数字间由“.”隔开。能表明酶促反应的底物、产物、辅酶和性质。例如,乳酸脱氢酶的编号为Ec1.1.1.27。EC表示酶学委员会;编号的第一个“1”表示它属于第一类酶,即氧化还原酶类;用第二个阿拉伯数字代表亚类,例如氧化还原酶的第二各数字表明哪个化学基因在接受电子,而水解酶的第二个数字则说明了水解的键的种类:亚类中再按催化反应的性质和受体的种类加以细分,得亚亚类,用第三个数字表示;酶的编号中的第四个数字知识亚亚类中各酶的顺序数字,并无特殊意义。
第九节 酶的使命
酶可以构建一个小到病毒,大到大象、鲸鱼的任何事。所有令人惊异的酶反应都应归结到六大家系的功劳薄上。您在了解了它们各自的本领后,就知道在怎样的情况下该请哪种酶来为您服务了。
1 氧化还原酶“左右逢源”
生物体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果缺乏氧化还原酶就有可能患病。例如:人体内有一种酶叫“苯丙氨酸氧化酶”,它有将体内多余的苯丙氨酸氧化成酪氨酸,从而维持体内正常的苯丙氨酸的浓度水平。有些儿童由于体内缺乏苯丙氨酸氧化酶,多余的苯丙酮酸。苯丙酮酸随血液进入大脑,会损害大脑的发育,从而使这些儿童变成弱智。这些儿童的尿中往往喊有大量的苯丙酮酸,使尿有一股甜味,所以,这种疾病被称为“苯丙酮尿症”。
2 转移酶“移花接木”
在生物体内,转移酶类专门奔波与两类化合物之间,促进一种化合物的基因向另一个化合物转移,同时将另一种化合物的基因置换出来。
转氨酶是一类常见的转移酶。医生常借助化验血中转移酶的浓度来诊断疾病。转氨酶主要存在与人体的肝脏和心脏组织中,它们整天忙碌着将一种化合物的氨基转移到另一种化合物上。例如,肝脏中含有一种转氨酶叫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顾名思义,它能将谷氨酸上的氨基转移到丙酮酸上来,同时将丙酮酸上的酮基转移到谷氨酸上。氨基转移丙酮酸上,生成了丙氨酸。失去氨基而获得酮基的谷氨酸变成为α一酮务二酸。这些化合物对生物的新陈代谢都很重要。当肝脏受到损伤后,这种转氨酶就会从肝脏组织中释放出来,进入血液,于是血液中的转氨酶含量就会明显的升高,根据血液转氨酶的指标来判断人是患有肝脏疾病及其严重的程度。
3 水解酶类“酶中的大户”
水解酶是发现最早,应用最广,种类最多的一类酶。像淀粉酶、蔗糖酶、麦芽糖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等。
4 裂合酶“双面效应”
它能催化一个分子成两个或多个分子,当然也可以将两个或多个分子变成一个分子。碳酸酐酶能催化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酸,也能催化碳酸裂解。食物中的糖、脂肪等物质进入人体后会被彻底氧化,在为人提供能量的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酸,碳酸又随血液循环到肺部。肺是动物吸入氧气,排除二氧化碳的地方,在肺部血液中的碳酸经过碳酸酐酶的催化,重新裂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随肺的呼吸排除体外。根据需要,碳酸酐酶在不同部位扮演着相反的角色。
5 异构酶“改头换面”
异构酶广泛存在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在充分供氧的条件下,糖原可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分解过程中生物体获得能量。这分解过程要经历许许多多的反应。当然少不了异构酶,糖原和磷酸反应分解成1—磷酸葡萄糖,但它要进入糖代谢就必须先转化成6—磷酸葡萄糖,这就是磷酸葡萄糖异构酶的一个工作。它将1—磷酸葡萄糖分子上的磷酸基因从第一位碳原子搬到第六位碳原子上。1—磷酸葡萄糖就成了6—磷酸葡萄糖。与转移酶不同,异构酶催化的是分子内部的基因转移。
6 合成酶,又称连接酶“连接组成新分子”
裂合酶和水解酶的主要功能是拆散分子,而合成酶的功能正好相反,它的作用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撮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分子。当然,合成酶催化的反应必须消耗能量ATP。连接酶在蛋白质合成中扮演着重要不可缺少的角色。
第十节 酶的两个搭档
1维生素
我们已经知道许多酶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它们需要非蛋白质成分的参与。人们将这
些非蛋白质的组成部分称为辅助因子。辅助因子本身没有催化作用,但在酶反应中它们担负着运输核电子、原子或某些功能基因的任务,所以酶催化过程中也就少不了它们。这些因子就是微生物和无机离子。它们对于生物来讲需要量并不大,但却是必不可缺少的。从以下的历史事例中,我们就可以明白维生素对生命的意义:
1535年,法国探险家卡蒂尔(Cartier)的海船到达美洲纽芬兰。经过长时间的航行,船上103名成员中有100人得了坏血病。患者先是浑身无力,接着双腿肿胀,皮肤布满出血点,牙龈出血甚至腐烂。坏血病迫使海船不得不中途靠岸,此时已有25人不治而死,其余四分之三的病人也都奄奄一息。后来,抛锚地的印地安人用一种松树叶熬汤给病人服用,才使得到生死线上挣扎的75条人命幸免于难。究竟是什么让这些船员患上同一种病?为什么用树叶能治好这种病?当时无人能回答。200年后的1753年,苏格兰医生林德(Lind)在他的著作《论坏血病》中指出,用柠檬和柑橘能预防这种坏血病。于是,英国水兵的食谱中多了柠檬和柑橘,果然十分灵验。现在我们知道,其实他们就是在食物中添加了必不可少的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1928年,生理雪茄圣捷尔吉(Szent_—Gyorgri)提取了维生素C,并为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896年,荷兰医生艾克曼(Ijkman)发现,仅仅给家禽喂养精白米,鸡鸭会患脚气病,而给糙米喂食,脚气病就会好了。就这一发现使他们在1929年容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很显然,水果、蔬菜和米糠中含有某些物质,对健康十分重要。1911年生化学家丰克(Funk)从米糠中提取了能抗脚气病的白色提并称之为“维生素”(Vitumin),早期的中卫译名为“维他命”,意味着“惟有它,才有命”。
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大约有13种。
维生素A(视黄醇与—胡萝卜素)
功效:保持身体内部和外部皮肤健康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可以防止感染。是一种抗氧化剂。并可以增强免疫系统。能够预防多种形成的癌症。是夜视必需的营养物质。
缺乏的症状:口腔溃疡、夜视能力差、痤经常感冒或感染、皮肤干燥且成鳞状、头屑、鹅口疮或膀胱炎以及腹泻。
用量:
推荐日摄食量:儿童350—500微克RE,成人600微克RE。
建议最佳营养物质摄入量:儿童800—1000微克RE,成人2000微克(6000 国
际单位)。
治疗用量:每日2250—6000微克视黄醇。
如果已怀孕或准备受孕,则用量不能够超过3000微克(1万国际单位);3000—3万微克的—胡萝卜素。
(注:RE=视黄醇等效物。1微克RE=3.3国际单位。)
中毒:超过下列剂量可能发生中毒现象。
儿童:每日4000—2万微克或单次服用计量达205万微克的视黄醇。
成人:长期每日8000—3万微克或单次服用量达30万微克的视黄醇。
最佳食物来源;牛肝脏、胡萝卜、卷心菜、西葫芦、甘薯、南瓜、番茄、木瓜、橘子等。
有助于吸收的物质:与锌共同作作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有助于保护维生素A。在进餐的时候服用。
妨碍吸收的物质:加热、光照、酒精、咖啡以及吸烟。
维生素B1(硫胺)
功效:能量制造,大脑活动以及消化过程必须的营养物质。可以帮助身体利用蛋白质。
缺乏症状:肌肉松弛、眼睛疼痛、易怒、注意力不集中、腿部刺痛、记忆力欠佳、胃部疼痛、便秘、手部刺痛及心跳过速。
用量:
推荐日摄食量:儿童0.4—1.1毫克,成人0.8—1毫克。
建议最佳营养物质摄入量;儿童3.1—3.3毫克。成人3.5—9.2毫克。
治疗用量:儿童12.5—50毫克,成人25—100毫克。
中毒;无需担心。
最佳食物来源:豆瓣菜、西葫芦、羔羊肉、蘑菇、豌豆、油菜、蚕豆等。
有助于吸收的物质:与B族维生素、镁以及锰元素共同作用。在进餐时进行补充。
妨碍吸收的物质:抗生素、茶、咖啡、压力、避孕药、酒精、硫化试剂:如发酵粉、二氧化碳(防腐剂)。
维生素B2(核黄素)
功效:有助于将脂肪、糖类以及蛋白质转化为能量。是修复和维护身体内部及外部皮肤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有助于调节体内的碱度。对头发、指甲和眼睛的健康也很重要。
缺乏的症状:眼部灼痛或砂眼、强光过敏、舌部疼痛、白内障、头发干枯或出油、湿疹或皮炎、指甲断裂以及唇部干裂。
用量:
推荐日摄食量;儿童0.4—1.1毫升,成人1.1—1.3毫升。
建议最佳营养物质摄入量:儿童1.8—2毫克,成人1.8—2.5毫克。
治疗用量:儿童12.5—50毫克,成人25—100毫克。
中毒:尚无任何中毒记录。体内流失或服用过量会导致导液呈淡黄绿色。
最佳食物来源:蘑菇、豆瓣菜、卷心菜、芦笋、南瓜、豆芽、鲭鱼、牛奶、番茄。
有助于吸收的物质:与其它B族维生素和硒共同作用。最好在进食的时候进行补充。
妨碍吸收的物质:酒精、避孕药、茶、咖啡、碱性制剂、如发酵粉、二氧化碳。
维生素B3(盐酸)
功效:能量制造,大脑活动依旧皮肤健康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可以帮制平衡血糖水平并降低胆固醇浓度,还可以用于炎症和消化问题的治疗。
缺乏的症状:精力缺乏、腹泻、失眠、头痛或偏头痛、记忆欠佳、焦虑或紧张、抑郁、易怒、出血或牙龈过敏、痤疮以及湿疹、皮炎。
用量:
推荐日摄食量:儿童5—10毫克,成人13—17毫克。
建议最佳营养物质摄入量:儿童25毫克,成人25—30毫克。
治疗用量:儿童25—50毫克,成人50—150毫克。
中毒:服用剂量不超过3000毫克尚无任何中毒记录。
最佳食物来源:蘑菇、金枪鱼、鸡肉、大麻哈鱼、芦笋、卷心菜、羔羊肉、全麦等。
有助于吸收的物质:与其它维生素B合成物及铬共同作用。最好在进食时服用。
妨碍吸收的物质:抗生素、茶、咖啡、避孕药及酒精。
维生素B5(泛酸)
功效:参加体内能量的制造,并可以控制脂肪的新陈代谢。是大脑和神经必需的营养物质。有助于体内抗压力荷尔蒙(类固醇)的分泌。可以保持皮肤和头发的健康。
缺乏的症状:肌肉颤搐或痉挛、冷淡、注意力不集中、足部灼痛或足跟痛、恶心或呕吐、精力缺乏、轻微锻炼即筋疲力尽、忧虑或紧张及磨牙。
用量:
推荐日摄食量:儿童及成人3—7毫克
建议最佳营养物质摄入量:儿童10毫克,成人25毫克。
治疗用量:儿童25—150毫克,成人50—300毫克。
中毒:服用量不超过推荐如摄食量的100倍尚无中毒现象。
最佳食物来源:蘑菇、椰菜、紫花、苜蓿芽、豌豆、小扁豆、番茄、卷心菜、芹菜、草莓、蛋类、西葫芦、全麦。
有助于吸收的物质:与其它维生素B合成物共同作用,维生素H以及叶酸有助于维生素B5的吸收。在进餐时服用。
妨碍吸收的物质:压力、酒精、茶及咖啡。加些和食品加工的进程都会破坏其成分。
维生素B6(吡哆醇)
功效:蛋白质的消化和利用、大脑活动以及荷尔蒙制造必须的营养物质。有助于平衡性激素,因此被用于经前期综合症以及更年期的治疗。是天然的抑制剂和利尿剂。有助于控制过敏反应。
缺乏的症状:偶尔会回忆起做过的梦、水肿、手部刺痛、抑郁或圣经过敏、易怒、肌肉颤搐或痉挛、精力缺乏和鳞状皮肤。
用量:
推荐日摄食量:儿童0.5—1毫克,成人1.2—1.4毫克。
建议最佳营养物质摄入量:儿童2—5毫克,成人10—25毫克。
治疗用量:儿童25—125毫克。成人50—250毫克。
中毒:服用剂量超过1000毫克曾出现中毒现象——因为未同时服用维生素B合成物来平衡其摄入量。
最佳食物来源:豆瓣菜、花椰菜、卷心菜、辣椒、香蕉、西葫芦、洋葱、以及植物种子和坚果。
最佳增补剂:龇哆醇以及肠溶性的龇哆醛—5—磷酸盐。
有助于吸收的物质:与其他维生素B合成物、锌以及镁共同作用。最好在进餐时与锌同时进行补充。
妨碍吸收的物质:酒精、吸烟、避孕药、蛋白质摄入量过高以及加工食品。
维生素B12(氢钴维生素)
功效:人体利用蛋白质必需的营养物质。有助于血液对氧气的携带,因此在能量释放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它是合成脱氧核糖核酸必需的营养物质。同时对人体的神经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化解烟草中的毒素及取他的毒素。
缺乏的症状:头发状况欠佳,湿疹或皮炎、口腔对冷热过敏、易怒、忧虑或紧张、精力缺乏、便秘、肌肉松弛或疼痛以及面色苍白。
用量:
推荐日摄食量:儿童0.3—1.2微克,成人1.5微克。
建议最佳营养物质摄入量:儿童2微克,成人2—3微克。
治疗用量:儿童2.5—25微克,成人5—100微克。
中毒:口服尚无任何中毒记录。注射可能产生过敏反应,但极其罕见。
最佳食物来源:牡蛎、沙丁鱼、金枪鱼、羔羊肉、蛋类、小虾、牛奶、鸡肉等。
最佳增补剂:氢钴维生素。
有助于吸收的物质:与叶酸共同作用。最好作为维生素B合成物,在进餐时进行补充。
妨碍吸收的物质:酒精、吸烟以及胃酸缺乏。
维生素H
功效:在儿童时期尤为重要。可以帮助身体利用必需脂肪,并有助于促进皮肤,头发以及神经的健康。
缺乏的症状:皮肤干燥、头发状况欠佳、少白头、肌肉松弛或疼痛、食欲欠佳或恶心以及湿疹或皮炎。
用量:
推荐日摄食量;儿童以及成人10—200微克。
建议最佳营养物质摄入量:儿童以及成人50—200微克。
治疗用量:儿童25—100微克,成人50—200微克。
中毒:尚无任何中毒记录。
最佳食物来源:油菜、豌豆、番茄、牡蛎、西瓜、甜玉米、卷心菜、杏仁、樱桃、牛奶以及蛋类。
有助于吸收的物质:与其他B族维生素、镁以及锰共同作用。最好作为维生素B合成物的一部分,在进餐的时候进行补充。
妨碍吸收的物质:生蛋清中含有的抗生素蛋白以及煎炸食物。
维生素C(抗坏血酸)
功效:可以增强免疫系统——抵抗感染。可以用来制造胶原质并保持骨骼、皮肤以及关节的牢固与强健。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化解污染物中的毒素并可预防癌症和心脏病。有助于抗压力荷尔蒙的分泌以及将食物转化为能量的过程。
缺乏的症状:经常感冒、精力缺乏、频繁感染、出血或牙龈过敏、容易淤血、流鼻血、伤口愈合缓慢以及皮肤上出现红色血疹。
用量:
推荐日摄食量:儿童25—30毫克,成人40毫克。
建议最佳营养物质摄入量:儿童150毫克,成人400—1000毫克。
治疗用量:儿童150—1000毫克,成人1000—1万毫克。
中毒;如果过量服用可能引起腹泻,但是这并不是中毒的症状,减少用量后。该症状会迅速消失。
最佳食物来源:辣椒、豆瓣菜、卷心菜、椰菜、草莓、柠檬、猕猴桃、豌豆、瓜类、橙子、番茄。
最佳增补剂:维生素C是抗坏血酸。它在消化道中呈弱酸性,并且非所有人都适合大剂量(5克以上)抗坏血酸盐(如抗坏血酸钙以及抗坏血酸镁)呈弱酸性,且不易引起不适反应。但是如果你进餐时大量服用,则可能中和掉消化蛋白质需要的胃酸。如果你还希望补充与抗坏血酸跟相结合的矿物质,那么抗坏血酸盐就是很好的选择。维生素C与生物类黄酮共同作用。最佳增补剂包括以上列举的这些。
有助于吸收的物质:水果和蔬菜中的生物类黄酮可以增强它的效果,与B族维生素共同作用制造能量。作为抗氧化剂,与维生素E共同作用。
妨碍吸收的物质:吸烟、酒精、污染、压力以及煎炸食物。
维生素D(钙化醇,胆钙化醇)
功效:可以保存钙质,因此有助于保持强壮而且健康的骨骼。
缺乏的症状:关节疼痛或僵硬、背部疼痛、蛀牙、肌肉痉挛以及头发脱落。
用量:
推荐日摄食量:儿童及成人均为10微克。
建议最佳营养物质摄入量:儿童以及成人10—20微克。
治疗用量:儿童5—12微克,成人10—25微克(400—1000国际单位)
中毒:服用剂量达到1250微克有可能造成中毒。
最佳食物来源:鲭鱼、大麻哈鱼、牡蛎、白软干酪以及蛋类。
最佳增补剂:胆钙化醇(动物性来源)以及钙化醇(酵母来源)
有助于吸收的物质:维生素D在皮肤中生成,因此需要保证充足的日照,在满足了这些条件的情况下,不需要再通过食物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A,维生素C以及维生素E可以保护维生素D。
妨碍吸收的物质:缺乏日照以及 煎炸食物。
维生素E(d—2生育酚)
功效:一种抗氧化剂,可以防止细胞被破坏,也可以预防癌症,帮助身体利用氧气,防止血液凝块,血栓的产生并预防动脉硬化症。
可以加快伤口愈合速度,增强生育能力。是一种对皮肤有益的营养物质。
缺乏的症状:性欲低下,轻微锻炼即筋疲力尽,容易淤血,伤口愈合缓慢,静脉曲张,肌肉失去韧性以及不育症。
用量:
推荐日摄食量:儿童0.3毫克,成人3—4毫克。
建议最佳营养物质摄入量:儿童70毫克,成人100—1000毫克。
治疗用量:儿童70—100毫克,成人100—1000毫克。
中毒:长期服用d—2生育酚剂量不超过2000毫克尚无任何中毒记录,短期服用剂量不超过3.5万毫克尚无任何中毒记录。
最佳食物来源:未精炼的玉米油、向日葵籽、花生、芝麻籽、其他“植物种子类”食物,如蚕豆、豌豆、金枪鱼、沙丁鱼、大麻哈鱼、以及甘薯。
最佳增补剂:d—2生育酚(并非合成的d—2生育酚)
有助于吸收的物质:与维生素C以及硒共同作用。
妨碍吸收的物质:高温烹制、特别是油炸。空气污染,避孕药以及过量摄入精制或加工过的脂肪和油脂。
叶酸
功效:在怀孕期间是胎儿大脑和神经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对于大脑和神经的活动总是不可缺少的。是蛋白质利用和红血球生成必需的营养物质。
缺乏的症状:贫血、湿疹、唇部干裂、少白头、忧虑或紧张、记忆力欠佳、精力缺乏、食欲不振胃痛以及抑郁。
用量:
推荐日摄食量:儿童50—150微克,成人400—1000微克。
建议最佳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儿童300微克,成人400—1000微克。
治疗用量:儿童25—300微克。成人400—1000微克。
中毒:中毒现象非常罕见。但是服用剂量超过15毫克,可能引起胃肠不适,以及睡眠问题。
最佳食物来源:麦胚、菠菜、花生、芝麻籽、榛子、腰果、胡桃、梨。
有助于吸收的物质:与其他维生素B合成物,特别是维生素B12共同作用,进餐时服用。
妨碍吸收的物质:高温、光照、食品加工过程以及避孕药。
维生素K(叶绿醌)
功效:控制血液凝块的形成。
缺乏的症状:溢血(容易出血)
用量:
每日摄食量:尚未制定。肠道中的有益菌可以知道足够的数量。
建议最佳营养物质摄入量:儿童45微克,成人55—80微克。
治疗用量:不需要进行补充。
中毒:无需担心。
最佳食物来源,以微克/100克计。油菜(135微克)卷心菜(125微克)蚕豆(290微克)豌豆(260微克)马铃薯(80微克)番茄(50微克)
有助于吸收的物质:健康的肠道细菌——这样就不需要再通过食物进行补充了。
妨碍吸收的物质:抗生素以及婴儿时期缺乏母乳喂养。
那么,维生素在生物体内怎么样发挥作用呢?20世纪30年代研究发现原来大多数维生素是作为酶的辅助因子而发挥作用的。与镁蛋白结合较松弛的辅助因子称为辅酶(coenzyme),它们易被透析去除。辅酶对于某些酚来讲至关重要,少了它酶就失去了催化活性。
2矿物质
锌
功效:是体内200多种酶的构成成分,也是脱氧核糖核酸及核糖核酸的构成成分,是成长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于伤口愈合有重要的作用。控制荷尔蒙传递各个器官,如睾丸以及卵巢发出的信息。有助于增强有效处理压力的能力,可以促进神经系统以及大脑的健康,特别是正处于发育阶段的胚胎。有助于骨骼和牙齿的形成,头发的生长,并且是维持持久能量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缺乏的症状:味觉或嗅觉欠佳,两个以上手指甲上有白色斑点,频繁感染、延展的斑痕、痤疮、皮肤油脂分泌过多、生育能力较低、面色苍白、抑郁倾向以及食欲不振。
用量:
推荐日摄食量:儿童7毫克,成人15毫克。
建议最佳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儿童7毫克,成人15—20毫克。
治疗用量:儿童5—10毫克,成人15—50毫克。
中毒:服用剂量超过2克导致胃肠不适,呕吐、贫血、发育速度减慢、僵硬、食欲不振以及死亡。多年来一直限制病人服用10倍食物摄入量的锌,并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但是对于铜的摄入量应该进行一定的限制。
最佳食物来源:牡蛎、姜根、羔羊肉、山核桃、青豆、蛋黄、燕麦、花生、杏仁等。
最佳增补剂:氨基酸螯合锌、柠檬酸锌与甲基吡啶锌的效果优于硫酸锌和氧化锌。
有助于吸收的物质:胃酸、维生素A、维生素E和维生素B6、镁、钙以及磷。
妨碍吸收的物质:肌醇六磷酸锌(小麦)、草酸盐(大黄以及菠菜)、钙摄入量过高、酮、蛋白质摄入量不足、糖类摄入量过高以及压力、而且酒精也会妨碍锌的吸收。
硒
功效:抗氧化剂的特性有助于保护身体免受自由基和致癌物质的侵害,可减轻炎症,刺激免疫系统抵抗感染,可以促进心脏的健康并有助于维生素E的活动,是男性生殖系统以及新陈代谢必需的营养物质。
缺乏的症状:癌症家族史、未老先衰的迹象、白内障、高血压及频繁感染。
用量:
推荐日摄食量:儿童30微克,成人70微克。
建议最佳营养物质摄入量:儿童50微克,成人100微克。
治疗用量:儿童30—50微克,成人25—100微克。
中毒:服用剂量不超过750微克尚无任何中毒记录。服用剂量达到750微克会妨碍头发、指甲以及皮肤中蛋白质的正常结构与功能,此外,呼吸中可能会带有大蒜的味道。
最佳食物来源:金枪鱼、牡蛎、蜂蜜、蘑菇、白软干酪、卷心菜、牛肝脏、鳕鱼、鸡肉。
最佳增补剂:蛋氨酸硒以及半胱氨酸硒。
有助于吸收的物质:维生素E、维生素A、以及维生素C。
妨碍吸收的物质:精制食品。
钼
功效:可以帮助身体排出蛋白分解产物,如尿酸,可以强健牙齿,并有助于降低龋齿发生的可能性。能够清除自由基,石化产品和亚硫酸盐对身体的毒害作用。
缺乏的症状:尚无任何缺乏症状,除非过量的铜或硫酸盐妨碍了身体对钼的利用。动物缺乏该元素时会出现呼吸困难以及神经错乱的症状。
用量:
推荐日摄食量:尚未制定。
建议最佳营养物质摄入量:尚未制定。
治疗用量:儿童尚未制定,成人100—10000微克(1毫克)
中毒:每日服用的剂量如果超过10—15毫克很可能会导致类似痛风的症状,即血液中尿酸含量增高。
最佳食物来源:番茄、麦胚、猪肉、羔羊肉、小扁豆和蚕豆。
最佳增补剂:不建议额外补充。
有助于吸收的物质:蛋白质包括含硫的氨基酸、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
妨碍吸收的物质:铜以及硫酸盐。
锰
功效:有助于健康骨骼、软骨、组织以及神经的形成,可以激活20多种酶,包括抗氧化酶系统,可以稳定血糖浓度,促进脱氧核糖核酸与核糖核酸的健康,是剩余和红血球合成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还是制造胰岛素重要的营养物质,可以减少细胞损害,此外还是大脑活动必需的营养物质。
缺乏的症状:肌肉抽搐、儿童发育期疼痛、眩晕或平衡能力欠佳、惊厥、抽搐、膝部疼痛。
用量:
推荐日摄食量:儿童2.5毫克,成人3.5毫克。
建议最佳营养物质摄入量:儿童2.5毫克,成人5毫克。
治疗用量:儿童2.5—5毫克,成人2.5—15毫克。
中毒:无需担心。
最佳食物来源:豆瓣菜、菠萝、黑莓、覆盆子、生菜、葡萄、草莓、燕麦、甜菜根、芹菜。
最佳增补剂:氨基酸、螯合锰、柠檬酸或葡萄糖酸锰。
有助于吸收的物质:锌、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K。
妨碍吸收的物质:抗生素、酒精、精制食品。
有时结合酶的辅助因子是无机物,如铜、铁、锌等金属离子;有时有机和无机分子同时与酶蛋白结合,共同辅助酶成就催化大业。
第十一节 微生物是酶的源泉
微生物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酶的源泉,是动物和植物在许多方面都无法与之比拟的。微生物在大约35亿年前就悄然来到了这个地球。若论资格,在生物世界中微生物应尊为长老。微生物所拥有的领地、领海和领空非常广大,是动物、植物所不能企及的。几千米的深海,几万米的高空,荒芜人烟的戈壁沙漠,以及火山和冰川,都能找到微生物的身影。但微生物因为身材微小,一直“藏在深闺人未识”。直到300多年前,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Leeuwenhoek)第一个用显微镜真正观察到微生物,19世纪60年代,以巴斯德(Pasteur)和柯赫(Koch)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们才创立了微生物学。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基因工程等技术的发展,微生物更始酶学研究和酶生产中的宠儿和主力军。
如今,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了,人类所需要的食物,医药和生活用品等都是离不开微生物的支持和帮助。近年来,科学家从微生物中发现的酶就有2500多种,各国申请酶制剂方面的专利有1000多个。生产酶制剂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
利用微生物生产酶制剂的发酵方法主要有两类: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发酵的目的是向微生物索取酶,但酶在微生物中是混杂在各种化学成分之中的,如果不将酶 成分分离出来,那将会影响酶的应用,微生物产生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微生物直接将酶分泌到细胞外,这称为胞外酶。像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就属于此类。胞外酶的提取相对简单,只要将发酵液过滤处理,除去菌体就可以得到含酶的溶液。另一种酶被留在细胞内,称为胞内酶。这类酶的种类最多。动、植物中的酶的提取相对较复杂,一般先经过过滤和离心等方法将菌体细胞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接着设法破碎细胞让酶释放到细胞外,然后通过离心、沉淀、透析、层析、电泳、超滤、干燥和结晶手段进一步将其分离纯化,使酶成为冰清玉洁的“出水芙蓉”。
第十二节 酶催化着生命的进程
生命的存在一刻也离不开酶,一旦酶反应发生了问题或者酶失去了活力,那么生命就将走向歧路直至死亡。酶和生命活动的关系是由酶的催化特点,即高催化效率和高专一性来决定的。大致表现为四大功能:(1)催化代谢反应:在机体内已经建立的各种各样的代谢途径,形成各种代谢体系,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其中最基本的是两种体系;即生命复制体系(主要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和能量转化体系(主要是ATP合成);(2)执行生理活动;例如生物膜上的Na、K—ATP酶担任着离子的主动运输任务,神经末梢上的乙酰胆硷酯酶促成神经冲动的传导,碳酸酐酶维持着血液正常的酸硷平衡,等等;(3)参与外来物质转化,解毒等过程;例如酚氧化酶解除酚类对生物的侵害;(4)协同激素发挥效应。
生物细胞就像一座微小的化工厂,酶在细胞内就像勤劳而敬业的工作者,工作在车间的生产流水线上。每种酶都有特定的功能和岗位,生物通过酶的催化劳动,日夜不停的处理着从环境系数进来的物质,促进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应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最后加工成所需要的各种部件,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维持着生物的完整性和正常的活动。在现代社会中,酶已不仅仅是生命生产和存在的基础,而且也是人类寻求发展和进步的工具。人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已与酶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没有酶,就没有生命;没有酶,人类的文明就无从谈起。
第十三节 酶揭开胃肠消化的秘密
淀粉酶和蛋白酶是最主要的两种消化酶,能在许多食物中找到。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在食用食物之前一直使用这些食物酶进行预消化。发酵食物与陈年食物是很好的例子。但是,生的食物同样含有这种酶,而这些酶在我们咀嚼食物时会变得很有活性。食物需要经过适当咀嚼,以释放和激活这些酶。1777年,意大利物理学家斯巴兰沙尼(Spallanzani)用自己饲养的山鹰做了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实验。他将一块生肉塞进一个上面布满许多孔眼的金属小管子里,管子两端盖紧,不使肉掉下来,然后迫使山鹰吞下小管。过一段时间在设法取出小管,小管依然完好无损,盖子仍牢牢的固定在小管上,但是管中的肉不见了,只留下一些淡黄色的液体,这使斯巴兰沙尼惊讶不已,山鹰吞食金属小管实验结果使人们开始认识到胃的消化过程是一个化学过程。但那黄色的液体是什么?无人能回答。
1822年,美国外科医生博蒙特(Beaumont)为19岁法籍加拿大人圣马丁治疗枪伤,在圣马丁的胃部和体表之间遗留下一个永久性的瘘管,吃饭后会有液体从瘘管中流出来。博蒙特产生了以内感这一瘘管来观察人体消化过程的想法。他请圣马丁住在他家里,从瘘管中吸取胃液,观察它对各种食物的作用。这一世界公认的伟大实验历时11年。1833年,博蒙特在他的著作中论述了胃体运动和胃酸分泌的规律,认为胃液是一种普通的天然溶剂,它能溶解各种食物,即使是最坚硬的骨头也经不起它的溶解。他证明了食物在胃里是经过化学作用而被消化的。
确证胃的消化是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这是认识上一个质的飞跃。那么这种胃液,也就是斯巴兰沙尼看到的黄色液体,何以能在短时间内把肉分解掉?答案是德国科学家施旺于19世纪30年代找到的。他向胃液中加入氯化汞,顿时,淡黄色胃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再除去氯化汞,将沉淀物溶于水,沉淀物的水溶液照样有消化能力。施旺将这个能消化肉的沉淀物叫做胃蛋白酶(REPSIN)该词来源于希腊文的“Pepto”,意思为消化。现在我们知道,胃就是靠酶来消化食物的。没有酶做催化剂,胃根本不可能依靠机械作用消化肉。当你看到甚至想起美食佳肴的那一刻起,体内的酶已经接受指令,严阵以待了。随着你将食物放到嘴里,酶就开始了工作。不同的是酶以食物中的不同成分作为工作对象。在食物到达胃和肠道的过程中,各种酶在不同部位对食物进行不断的有序加工,分解的食物逐渐转化为能量和身体需要的物质。
我们吃的食物中多糖占大多数。大米、面粉、玉米等含40—50%的淀粉,淀粉就是一种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当多糖进入口腔后,牙齿通过咀嚼将食物切碎,同时唾液腺分泌出大量的唾液,由导管流入口腔。成人没昼夜分泌唾液约1—1.5升。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将淀粉分子打断,形成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我们可以做个实验,将唾液与混合后加入一滴碘液,开始呈蓝色,以后变成了紫色、红棕色、最后变成无色。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淀粉已经被唾液中淀粉酶完全水解了。当然,食物在口腔中停留的时间有限,根本无法完全水解脱下的多糖。口腔中的食物和着唾液 经过吞咽、借食道壁自上向下收缩,而逐渐向下移动进入胃。胃腺分泌胃液,成人没昼夜分泌1.5—2.5升。胃液的主要成分是胃酸和胃蛋白酶。食物与胃液相遇、混合,因为酸度太高,从口腔上下来的唾液淀粉酶已不能再活动了,而胃液中没有淀粉分解酶类,所以淀粉的进一步消化主要是在小肠中进行的。胰腺分泌胰液,经胰管流入称为十二指肠的小肠,胰液中含有胰淀粉酶和麦芽糖酶等多种消化酶。胰淀粉酶的最适反应PH约为7.1,但从胃下来的像粥一样的食物呈酸性,所以,食物在小肠内先与胰和胆的硷性分泌物混合,使PH升高,达到胰淀粉酶的作用条件。随后,淀粉先被水解成麦芽糖,再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食物中还有其他一些糖,特别是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等双糖,生物体是不能直接利用的,它们必须在小肠中内分别经蔗糖酶、麦芽糖酶和乳糖酶作用,分别成为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单糖后,才能被细胞吸收。牛奶中50%左右的乳糖,婴儿在哺乳期小肠内乳糖酶活性很高,但断奶后很快消失,如果婴儿吃奶太多或者哺乳期过长,就可能引起肠道功能紊乱。相当比例的人群由于体内缺乏乳糖酶,会因引用牛奶而发生腹泻等过敏反应。如今可以通过乳糖酶加工分解牛奶中的乳糖,使这部分人群也能正常享用牛奶。
食物中还含有以甘油三酯为住的脂类物质。口腔中没有脂类的消化酶,所以脂类食物是到了胃中才开始消化的。虽然胃中有胃脂肪酶,但它作用PH值接近中性,而胃液很酸,不适宜脂肪酶,所以在胃里只有一小部分脂类被酶及胃酸分解。婴儿胃液的PH值比成人高,所以,婴儿的脂肪酶在胃里能更多地发挥作用。脂类消化主要还是在小肠进行,尤其是在十二指肠内。当食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胰腺分泌胰液,胆分泌胆汁,经过导管流入十二指肠。胰液内含有脂肪酶原,它到了肠内就被激活;胆汁含有胆酸盐,能使脂类乳化,利于脂肪酶发挥作用。脂肪酶将脂类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继而被小肠壁吸收。生物需要的热量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糖和脂类。如果吃的东西太多,多余的热量则以脂肪形式储存起来。
在我们经常吃的食物中,单独存在的氨基酸很少,大多数氨基酸都是以各种蛋白质形成而存在。蛋白质必须水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生物细胞所利用。消化蛋白质的任务也是由水解酶担负的。细胞合成的是蛋白水解酶的前体,即酶原,它没有催化活性,但分泌到胃和肠道后,酶原被激活,开始对食物蛋白质进行水解。酶首先以没有活性的酶原形式出现,一方面使生物体可以有效控制酶的水解时机和程度,另一方面,也保护了产酶细胞,使其不会被自身产生的蛋白酶破坏。
在胃里,胃壁黏膜细胞生产并释放的胃蛋白酶原。在胃酸的作用下,她自行催化,切掉42个氨基酸,转变成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是比较特殊的酶,它在强酸性条件下可以水解食物中的天然蛋白质或经过烧煮的变性蛋白质,形成肽类物质,但由于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有限,蛋白质在胃里不能完全水解成氨基酸,而进入肠道。肠道内也存在着多种蛋白酶,如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肽酶等,它们都是由胰腺产生的酶原转化而来的。就这样,进入肠里的蛋白质会在这些酶的围攻下,完全水解成氨基酸。氨基酸很快就被小肠吸收,在人进食15分钟后就可以在血液中测定出蛋白质水解产生的氨基酸,经过30—35分钟,血液中按结算的浓度达到最高值。
食物中的糖,蛋白质和脂肪经过口腔、胃、肠道中严阵以待的各种消化酶的作用,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同时也在分解过程中释放能量,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些物质被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再合成物体所需要的多糖、蛋白质和脂类,同时将能量储存起来。
消化酶的产生取决了许多微量营养物质,尤其是维生素B6,营养不良通常造成消化不良,随之而来的是吸收不良,久而久之营养物质的摄入就会变的越来越差。结果是未消化的食物淤积在小肠里,从而刺激了错误种类的细菌和微生物的繁殖。由此引起的症状包括肠胃气胀、腹痛及肿胀。
对付这一类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吃每顿饭的时服用含有各种消化酶的增补剂。这种方法可谓是立竿见影。如果你想检验一下消化酶的增补功效到底怎么样。不妨做一下下面这个简单的实验:将你的消化酶增补剂捣碎后撒入一碗浓稠的麦片粥,假如这些药物质量可靠,那碗粥会在30分钟之内变成稀释的液体。坚持服用消化酶对身体没有什么害处,而不时的服用一些增补剂来控制各种消化酶的含量则有助于增加体内营养物质的含量。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消化系统通常可以进行自我改善。慢慢地我们也就不需要服用那些消化酶增补剂了。
第三章 强大的生命免疫屏障
第十四节 黏膜免疫系统
“黏膜免疫系统: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和惊人的发现。
过去我们只知道“细胞免疫系统”和“体液免疫系统”,“细胞免疫系统”,就是以T细胞、B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的。“体液免疫系统”,就是通过抗原、抗体的反应,机体产生抗体。当抗体接触到外来的毒素、微生物这些抗原物质时,产生抗原体反应,就能抵抗疾病,当然,现在我们又知道了,不但能抵抗一种疾病,同时也可以制造一种疾病。
过去我们只知道这两个免疫系统。
最近这几年,我们医学界又发现了另一个免疫系统,叫“黏膜免疫系统”。
什么是黏膜?我们人体的第一大黏膜系统是消化道,就是食道、胃、小肠、大肠、结肠等。消化道表面都铺着一层黏膜,这黏膜有多大呢?肠道黏膜铺开来比人的身体表面积还大得多。所以,人的最大黏膜免疫器官就是消化道。其次还有呼吸道,再有就是生殖道、胆道、乳腺、泌尿道。这些管道的表面都铺着黏膜系统,有分泌功能,分泌黏液。
“黏膜免疫”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需要了解两个问题:“黏膜免疫系统的屏障”和“黏膜免疫系统的调控”。
“黏膜免疫屏障”就好比我们进屋的这个门,关上了这个门,你就进不来。这门就是屏障。从黏膜的外面进入到血液里有三层屏障。最外面一层叫生物屏障,就是正常的微生物菌群,就是有益菌。其中一种叫“嗜酸乳杆菌”,作为一种生物屏障铺在黏膜的最外表面,第二层叫做免疫屏障,黏膜免疫系统产生的表面抗体,就像原子弹,敌人就是抗原,也就是外来有害细菌病毒等,子弹与敌人结合,就像特异性导弹,一个一个把敌人打死,一SigA为主,第三层细胞屏障,就是机械屏障,黏膜细胞之间有缝隙,当受到严重创伤和刺激时,细胞间缝隙加大,细胞黏膜的通透性加强,有害物质就会通过这个屏障,进入到血液中,扩散到全身。
这就是“黏膜免疫系统”的三层屏障。我们是不是能够想到,这个系统健康,人就不会得病。
那么,维持这三层屏障的正常状态,使它能正常地发挥作用,这就是“黏膜免疫系统调控”。
刚才介绍了生物屏障里有正常的微生物菌群,即有益菌。那么肠道里的微生物菌群,会随着大便排出体外。瑞典最新的一项研究,通过研究大便中含有多少种DNA的方法来提取和鉴别菌群。人的消化道中有多少种DNA就有多少种细菌。通过研究发现,有1200多种细菌在肠道内,其中有99%为有益菌。过去研究病,都是研究有害菌,研究外来的造成人类疾病的细菌,我们立刻想到致病菌,而有益菌的概念很淡,甚至想不到它。瑞典的这项研究使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肠道里有多少种DNA,旧有多少种细菌。这些细菌,99%是有益菌。它们能抑制住少数的有害菌,人就不得病。好比打仗一样,好人多,好人把坏人给压下去了。
为什么现在“坏人”(有害菌)多?都是我们“内讧”造成的。我们总是用抗生素,我们自己就把自己的“好人”(有益菌)给干掉了,现在医学上大量应用抗生素。随着细菌的耐药性增强,导致我们的抗生素一代比一代强,还有广谱抗生素,什么细菌都能杀。这就造成了两个效应,一是把致病菌杀灭了,可是与此同时,把我们99%的有益菌也给杀灭了,没有防御系统了,最终吃亏的是我们,所以,我们用抗生素就等于是我们自己在制造内讧,在破坏我们自己的防御系统。
有益菌就是人体的生物屏障,有益菌作为生物屏障来保护着身体里的黏膜,不使有害菌进入到血液当中去,不让它到全身去兴妖作怪,那么正常的细菌,也就是有益菌为什么能产生这个屏障作用,为什么它能抑制有害菌呢?
这是因为,正常的细菌,即有益菌,它可以分泌细菌素。其实,细菌也是一种细胞,它经过代谢以后分泌一种物质,其中一种因子叫“抑菌素”。细菌所产生的“抑菌素”对有害菌有抑制作用。就像动物界在生态中产生一种防卫的东西,比如,墨鱼受到攻击时释放烟幕弹,它有毒,足以抵御外来的敌人。细菌不断地分泌“抑菌素”,不让有害菌接近,为人的黏膜表面站岗放哨。敌人来了,有信号,它就产生“抑菌素”,把它给消灭掉。
这就是第一种生物屏障,在黏膜免疫上抵御外来的有害菌,抵御在人的肠道等管道里的有害菌。
第二种,“黏膜免疫系统的调控”,怎么样调控?
SIgA抗体,叫黏膜表面的SigA抗体,是怎么产生的,怎么源源不断地产生?细菌作为一种抗原物质,来诱导人产生抗体。细菌作为一种抗原作用与黏膜表面的M细胞,M细胞得到了细菌的信号,它识别了,就传给黏膜下的淋巴结,叫Pet小结。这里面有B细胞和T细胞,就是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接受了M细胞传递给它的信号,就把这个信号带走了,通过淋巴液上行到我们的脾脏,胸腺,这里是免疫系统的司令部,制造免疫系统的工厂。在这里面孵化成熟,制造了有活性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它们有产生分泌LgA抗体的能力了。它们就受到司令部的指派,又到了肠道,在医学上叫回潮。有80%回到了肠道,另外20%回到了呼吸道、胆道、泌尿道、生殖道、乳腺。所以我们讲,为什么微生物酵素能防止黏膜系统的肿瘤。吃这个微生物酵素,乳腺癌得病率就小,黏膜系统的这些功能就好,就是这个机制,它们就在黏膜下埋伏起来了,严阵以待了。当外源性的有害物质来了,它就知道了,就挡住了它们,就是这样一个过程。这样,被激活的T细胞和B细胞就埋伏在黏膜下,不断的输送着SigA抗体到黏膜的表面,像长城一样就挡住了外来细菌的侵入。这就是微生物菌群如何在黏膜免疫调控方面,控制着SigA的产生。
这样我们就看到了,微生物菌群在黏膜的表面作为一种生物屏障,作为一种免疫屏障调空,它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就是这样两个大的方面。
第三个屏障是机械屏障,是细胞本身的屏障。一般严重的创伤,可以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打开了,细菌就乘虚而入,从胡同里进入巴格达,产生不了巷战了。医学上成“菌群移位”。怎么样防止“菌群移位”,在医学上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刚才讲了,什么叫黏膜免疫系统,它依靠什么调控,微生物怎么样作为一种抗原、一种卫士、一种屏障来保护我们的黏膜不受到外来物质的侵害。这就是一个黏膜免疫系统的理论。
第十五节 生态免疫营养
第一代营养,五大因素,糖(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过去说,人需要吃这五种东西。
碳水化合物,各种米饭等主食里就有。
蛋白质,吃各种肉类、蛋类。
脂肪,吃植物油、肥肉、黄油。
维生素A、B、C等,各种蔬菜水果里有,有脂溶性的,有水溶性的。这设计到怎么吃,胡萝卜,要油炸,过油,好吸收,好利用。
微量元素:铁、锌、硒、钙等,有很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所谓的要素饮食。
后来在医学界发现,人不但需要这五种营养,还需要别的营养。人有免疫系统,它也需要营养物质,需要一种营养素,吃了以后,可以使免疫功能提高,这就产生了第二代的免疫营养。研究特别热的有,谷胱酰氨、核酸、和糖核酸,等等。作为一种营养因素,人类也需要吃这种物质,吃了以后就可以提高免疫力。中药里也有很多,如人参、黄芪、枸杞子里,都含有免疫因子,吃了以后,可以调节免疫功能。总之,人不但要吃五种东西,还要吃免疫因子,第六大营养物质。
最近三年有产生了第三代生态免疫营养,就是说,要吃微生物,吃微生物酵素。
为什么要吃微生物呢?根据黏膜免疫系统的理论,发现需要有微生物来诱导它产生LgA抗体,这个微生物需要有来源。另外,微生物作为一种生物屏障来抵御肠道内有害菌的侵害,这个微生物也需要有来源。就是说,我们还要吃活的细菌。过去老百姓讲,“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有一定的道理。他不干不净,就把活细菌给吃下去了,
微生物和人类到底有什么关系?
在人类还未产生之前,几千万年之前,就有了微生物。而且它的分布,和人一样,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种类。人有黑人、白人、黄种人。微生物也有不同的种类,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它们在地球上生活也要有一定的环境,人需要吃东西,它也需要吃东西。当人出现后,一些微生物就寄生在人身上。它最好的环境就是人的消化道。
随着人分布的区域不一样,饮食结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民族,身体里含有的细菌也会有所不同。欧洲人的细菌不利,亚洲人的细菌比例,不会完全一样。为什么有黑人、白人的区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现在发现人体内的细菌与人的本质有相关性。为什么现在有人想研究欧洲人和亚洲人大便里细菌群的比例和种类,为什么要研究,就是要弄清为什么你是这样的人,他是那样的人。
这与肠道内的细菌比例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当你体内菌群比例失调,健康状况就不好了,反过来,正常的比例才健康。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比例呀?在日本、中国都有这样一个研究,发现,人一生下来,一有大便,小婴儿大便里就有乳酸杆菌:长到四五个月,就有了双歧杆菌:到十七八岁最高,以后慢慢下降,到老年人,双歧杆菌的量减少,特别是体弱多病的人就更低。但是,发现长寿老人,90岁以上的,体内双歧杆菌的量和年轻人差不多。由此推断,双歧杆菌可能和寿命有关。作为人的长寿细菌,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双歧杆菌片,双歧因子(就是双歧杆菌爱吃的东西)。如果双歧杆菌增加了,它分泌的一些物质对人体器官有好处,人就健康了。
基于这个理论,建立了生态免疫营养理论,就是说除了吃那五种营养素以外,还要吃免疫因子,还要吃活的细菌(叫益生菌)。
为什么要吃?因为人一生下来体内就有一定量的细菌,菌群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它们可以产生一种统称为细菌因子的东西。这些细菌因子对人体的不同器官具有不同的营养作用、免疫调空作用,还有促进它的生长作用。
比如,你生病了,大补,喝鸡汤、鱼汤,它能有多少营养啊,就是营养因子,免疫因子。吃生肉的人健康状况比吃熟肉的人要好。同样,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动物体内,它们的肠道里面,细菌表面都包绕着SigA抗体,而我们人类没有,为什么呢?动物的黏膜免疫系统功能强,它吃乱七八糟的东西,不得病。人就不行,越爱干净的人越爱得病。为什么,他不吃细菌啊,越爱干净的人越不行。生活条件好了,洗碗筷啊,消毒呀,当然消毒也有必要,但是反过来,消毒过度,一个人生活在真空状态中,缺少了活的微生物细菌这种营养物质,怎么能健康生活呢?对器官的营养因子,都是细菌产生的。所以我们人类不但要吃五种营养物质,还要吃微生物。所以就产生了第三代的生态免疫营养,这就是微生物酵素这一类产品。特别是,对于菌群失调的病人,就非吃不可,当然一般人也要吃。我们都处于亚健康状态,都要吃。
现在的产品也很多,大家都知道,像儿科常用的妈咪爱,日本产的,实际上就是双歧菌,乳杆菌,它含有活菌。市面上卖的昂立一号,只有酵素,没有微生物,就是没有细菌,所以它营养不全。还有双歧杆菌片、乳酸杆菌片、乳酶生和酵母片,都是酵素。
现在协和医院在中国营养界做了一个研究,在中国市场上能买到的这些产品都做了实验培养,除了妈咪爱含有活的菌,别的都没有,只有酵素。还有三株,是经过细菌发酵产生的,但中国微生物保存啊,5小时就没有活性了。包括市面上卖的酸奶,除了当天生产当天吃的瓷罐里的含有活的乳酸菌,别的都没有。
因为它的生产工艺,在发酵当中,不同的细菌发酵一般是五代比较好,毒性作用减到最低。如果再保持这个温度,它就继续发酵了,盖胀起来了,产气了,生物作用就降低了。所以微生物酵素生产工艺是很严格的。它需要不同的培养基,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PH值,还需要一些营养物质。比如,乳酸杆菌,在瑞典研究,什么最适合它发酵?玉米呀,黄豆呀,最后发现,燕麦最适合它发酵。注意营养的人都吃燕麦片、燕麦粥。为什么呢?燕麦是乳酸杆菌爱吃的东西,所以乳酸杆菌的含量就多了。它所分泌的一些因子就可以调节你的各个脏器的营养。
比如说,脂肪肝,乳酸杆菌分泌的因子,就使你的脂肪肝消失了。还有一个产品产于日本,加了玉金,专门调节治疗脂肪肝的。为什么?玉金是一种中药,可以活血化瘀。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培养基的一种因子,使某一种细菌增加了,喜欢吃玉金的那种细菌增加。这种细菌分泌的细菌因子就正好促进肝脏脂肪代谢,脂肪肝得到缓解,或消失了。
人类的病是怎么产生的呢?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菌群失调,就是他体内没有细菌了,没有细菌因子了。维持健康的细菌和细菌因子少了。那么相应的那个器官就要得病。那么相反,如果人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营养、膳食,其中包括我们的生态营养,吃了以后就可以调节器官,有病就可以祛除疾病。
在生活中大家也发现,微生物酵素不是药,它却可以治百病。当然也不是包治百病。它最主要的作用是预防,通过使人的菌群比例正常,调节免疫功能,使你长期保持着一种健康的状态。
健康其实就是一种状态,食欲、体力、脑力等等功能。你的思维能力,身体的能力,是一种运动的过程,需要有一定的能量,过去说是五种,现在有六种、七种。别人问,现在需要吃什么呢?第七种,就是吃活的细菌,微生物酵素。
我们在做狗的大便化验,在电镜下发现,狗的肠道里面细菌外面都包着一层SigA抗体,而人没有。狗有一个很大的生理特性,狗吃屎,吃人的大便。大便是什么,大便就含有有益菌群,含有微生物酵素的成分。
微生物酵素是怎么产生的?在森林里面,挖地三尺,提取原菌种,加入不同的植物、蔬菜、水果,加入细菌爱吃的不同的东西,不断地培养,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才可以培养出我们需要的原菌种。然后再把这个原菌种拿到中国来,加入葡萄汁,加入苹果汁,加玉米粉,还有葡萄糖,给它再发酵三四天,就产生了我们现在的微生物酵素。
正常的微生物菌群,在人体中有重要的作用,当你失去它的时候,或比例失调的时候,人就不健康。
第十六节 酶—微生物酵素的功效
酶—微生物酵素到底是什么功效呢?
因为它是生态免疫营养,所以在生态方面它具有很多的活菌。比如植物乳酸菌是3×10?,乳酸杆菌是3×10?(大概,记不清了),日本的说明书上有。有活菌, 它有生态作用。微生物吃到肠道里面去,可以大量提供有益细菌,吃的多,数量就多,它分泌一些细菌分子,它有不同的作用。
第一, 营养作用。
有益的细菌在消化道里面,也要生活,要吃东西,也要代谢。细菌所代谢的物质叫细菌因子,归类于细胞因子。不同的细菌所产生的不同的细胞因子,对不同的生理器官,具有不同的生理作用。
这种因子可以营养某种器官,比如,肝脏、胰脏、肾脏,提高人体各个器官的免疫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知道有没有发现,有的人吃完了以后,关节炎好了,为什么?是生态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脑血栓通了,好了。有的人肿瘤要手术(在国外预约手术要三个月、半年)。到该手术的那天,一检查,没了。我们发现,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功效,也不好解释它。但我们知道,他有生物效应,就是,提供了正常的微生物菌群,使肠道里正常的有益的微生物的数量和比例,得到恢复,而正常的微生物又产生了有益的细菌因子,调空着人体的健康。
第二个作用,免疫作用。
举一个例子,怎么预防SARA呢?为什么吃微生物酵素可以预防SARS?要知道,SARS是一种病毒,它也是微生物的一种。它侵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呼吸道、黏膜。人的眼睛,侵入以后,会造成红眼病、充血。它最主要的传染途径是呼吸道。要造成疾病,病毒必须通过黏膜三道免疫屏障,进入到肺泡上的上皮细胞。病毒和细菌不一样,它叫复制。它必须进入人体的细胞里面才能复制,它造成疾病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侵入人的细胞。黏膜表面有三道屏障,它为什么还会侵入呢?为什么有的人感染了,有的不感染,有的感染重,有的感染轻?这是因为不同的人黏膜的免疫系统功能不一样。刚才讲的生物屏障,正常微生物菌群可以分泌抑菌素,就不让你近来。当菌群少的时候,抑菌素就会分泌得少了,病菌就长驱直入了。第二个就是抗体免疫屏障,抗体本身可以直接中和病毒,来了病毒就直接消灭了,刚才没讲维持一个细胞的正常功能,也需要细菌产生的细菌因子,就是说,黏膜免疫功能增强,细菌就不容易侵入,有的人这个功能强,就不得SARS。所以,第二个功效就是它的免疫调节作用。
第三个方面,就是抗肿瘤作用。
微生物酵素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当人体里的微生物菌群保持正常比例的时候,人是不能得病的。为什么呢?人的免疫系统,它有一个监控作用。为什么形成肿瘤?形成肿瘤的机制,是一个正常的细胞在复制、分化的时候,发生了变异。而正常细胞就不会变异。比如说,肠黏膜的细胞没24小时就要更新,增长的特别快。我们的肌肉,每三个月就要换一次。今天的某一块肌肉,三个月以后就不是它了。原来旧的肌肉就分解、代谢,没有了,产生新的肌肉了。所以运动员训练周期是三个月。健美运动员,要在三个月后比赛,提前三个月就要调整饮食,使肌肉特别发达,使脂肪一点都没有了,皮下就是肌肉。怎么吃?吃马哈鱼和新鲜蔬菜,别的什么都不吃,然后蒸一下汗,体重就下降了。含水少了,脂肪啊,什么都没有了,只留下肌肉了。实际上这也是很摧残健康的,看起来健美,实际上并不健康。
有益的细菌它可以产生抑制肿瘤的因子。肿瘤为什么可以发生呢?就是细胞在繁殖的过程中,会发生基因的变异。基因变异的时候,如果我们的免疫系统正常,它就可以指令淋巴系统里面的巨嗜细胞,把那个突变的癌细胞吃掉,消灭掉。如果免疫系统功能不行了,它的指令就没有了。那么,癌细胞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繁殖起来了,就形成了一个肿瘤。那么,人为什么会得肿瘤或者在什么状态下得肿瘤,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你的营养状态不行。什么营养不行,生态免疫营养不行,没有及时吃这个能使身体保持正常的微生物菌群,免疫功能就不行了。当它出现变异的时候,身体的监控作用不行,就造成了肿瘤细胞的生长,因为肿瘤细胞的生长是一种独立因素,一个监控因素,在制约着肿瘤细胞的生长。所谓独立因素,比如说,过度的劳累,特别是心里的憔悴、生气,都是不良因素。退休了,心里调整不好,神经系统功能调节不好,等等。还有不良的食物,吃了以后,可以诱发肿瘤。它使正常细胞的基因突变。这时候,你的免疫功能及时地消灭了那些异常细胞就产生不了肿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的监控系统,监视着人的身体的细胞,就是免疫系统。它依靠细菌分泌的抑菌素,它具有分泌抑菌素的功能,同时还可以调空人的免疫系统,来监视人的身体,不让肿瘤产生,或者消灭突然发生的肿瘤。
中国近代四大名医,有一个叫施金木(谐音记录),他病逝的时候80多岁。按照他的遗嘱给他做尸体解剖,做组织切片,发现他有8处癌,8处有肿瘤细胞,肺呀,肝呀,都有。但是,在生前,他的状态一直很好。他自己作为名医,他很能注意自己的营养调空,用中药来调理自己的免疫系统,所以他一直是很健康的。
我们的微生物酵素具有调节、抑制肿瘤的作用。另外,还发现它具有调空黏膜管道的运动功能。比如,消化道,有的人便秘,为什么,有功能性的,有器质性的。器质性的需要手术。功能性的肠道蠕动不行了,微生物酵素能使它蠕动。蠕动功能为什么可以启动呢?老百姓讲,做手术,伤了元气了,动手术,肚子一打开,肠道的功能确实是消失了,肠道不运动了。一般讲,越大的手术,需要恢复的时间越长。过去,一个大手术后,必须等他排了气,才能吃东西。因为肠道没蠕动啊。吃了微生物酵素以后,蠕动的功能提前了。所以现在索性没有禁食的时间了,手术完后,马上通过胃管打入微生物酵素,腹胀也没有了,肠道的功能很好。
我们查阅了一些文献,发现肠道作为一种内分泌器官,它也可以分泌一种肠道的激素,它为什么可以分泌,必须有一个刺激的信号给它。肠道为什么可以蠕动,肠道的表面有一种接受蠕动信号的受体,当一种抗体刺激它的时候,就像一个电钮,按这个电钮,它就可以旋转起来。这些东西都是什么呢?都是一些我们不了解的细菌因子。这些细菌因子调空着我们的肠道本身的功能,它可以刺激分泌,使蠕动增强。
归纳起来,有驱毒作用,生态作用,营养作用,提高免疫力,抗肿瘤,增强肠道运动功能,包括肠道其它一些功能,这么几大类当然,具体的还有很多。
有人说,为什么原来便秘的人,吃了微生素酵素就好了呢?有两个问题,一个作为微生物可以调整不正常的菌群比例,可以分泌一种细菌因子,使正常肠道黏膜的生长好了。同时,有一种细菌,它产生的细菌因子,刺激了肠道蠕动启动的靶器官,叫做受体,使肠道蠕动功能正常了,大便也就相应的正常了。
还有,听说一个食道癌的病人,吃了以后就缓解了,能正常吃饭了。这里有许多具体的作用,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现在,美国有一个报道,微生物酵素作为一种注射针剂,就是活的微生物菌群,注射到兔子的纤维母细胞瘤里,一种恶性肿瘤,发现注射了微生物酵素以后,肿瘤可以在一周内,大小衰减了70%,所以微生物酵素确实有抗肿瘤作用。局部就有抗肿瘤作用。另外,它还可以通过免疫系统的调空起作用。当然,还有很多东西,我们也不得而知。我们正在进一步研究。
第四章 走进酶的世界
第十七节 细胞质中的——溶酶体
1955年,用细胞化学方法,在电镜下观察到含有酸性磷酸酶活性颗粒表面包围着一层膜。从而确认是一种新的细胞器。定名为溶酶体(lysosome)。溶酶体存在于细胞质中,由一层单位膜包围而成,其实含有各种水解酶。这些酶能作用于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类,具有溶解或消化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大分子物质和颗粒的功能,是细胞内的消化器。
溶酶体膜的主要成分主要为脂蛋白,含有较多种酸性水解酶,主要包括:蛋白酶、核酸酶、糖苷酶、脂酶、磷酸酶、硫酸酯酶和磷脂酶等。常见的有:酸性RNA酶、酸性DNA酶、酸性磷酸酶、蛋白磷酸酶。组蛋白酶、氨基肽酶、胶原酶、α一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一半乳糖酶、葡萄糖酶、透明质酸酶、溶菌酶、酸性脂肪酶,这些酶的最适PH为5.0,在酸性环境中能把蛋白质、核酸、多糖几脂类等分解成为氨基酸、核苷酸、单糖、游离脂肪酸等小分子。溶酶体内为酸性环境,但在正常细胞内溶酶体酶不消化溶酶体自身的膜,这与溶酶体膜结构和功能特征密切相关。构成溶酶体膜的蛋白质是高度糖基化的,可保护膜免受溶酶体内蛋白的消化。在细胞质一般为PH7.0—7.3,在此环境中溶酶体的活性大为降低。
一 溶酶体的类型
(1) 异噬性溶酶体:如果被消化的底物是外源的,称为异噬性溶酶体;又称吞噬性溶酶体。作用是吞噬外来异物,病毒、细菌、衰老红细胞、血红蛋白、铁蛋白、酶等。异噬性溶酶体多见于巨噬细胞、白细胞、肝细胞等。
(2) 自噬性溶酶体:如果溶酶体中被消化的底物是内源性的,则称为自噬性溶酶体。内源性物质来自细胞内的衰老和崩解的细胞器或局部细胞质等。正常细..
胞中的自噬性溶酶体对细胞内结构更新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细胞受到药物作用,射线照射和机械损伤时,自噬性溶酶体数量明显地增多。在病变的细胞中也常可见到自噬性溶酶体。
二 溶酶体的功能
(1) 细胞内消化与营养作用
溶酶体是细胞内的“消化器”。不论是外源性还是内源性大分子物质,都可以被溶酶体中的酸性水解酶分解为可溶性的小分子,释放到细胞质内被重新利用,以补充细胞内所需营养。故溶酶体对细胞有消化和营养作用。
在自噬性溶酶体内,细胞内衰废的细胞器被降解,分解为小分子,通过溶酶体膜释放到胞液中补充了胞液的代谢库。有利于细胞器的更新。例如肝细胞中线粒体的半衰期为10天左右,肝细胞内所有的成分在150天都要更新一次。当动物处于饥饿状态时,其细胞内常有自噬性溶酶体出现,以分解细胞自身的部分物质作为营养,以防止本身永久性死亡,这是一种自身保护性措施。
(2) 参与器官:组织形成与更新
细胞内消化作用是在溶酶体内进行的。而溶酶体的自溶作用是指溶酶体膜破裂,释放出其中的水解酶到细胞质中,结果引起细胞自身物质的溶解,整个细胞被释放的酶消化。在个体发生过程中,器官、组织的形态简称,通常是通过溶酶体的自溶作用来实现的。
在骨骼发生过程中,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共同担负骨组织的连续改建过程。破骨细胞的溶酶体酶能释放到细胞外,分解和消除陈旧的骨基质,这是骨质更新的一个重要步骤。
脊椎动物个体发生中,部分组织和细胞有步骤的退化或吸收,这与溶酶体的作用分不开。如蝌蚪尾部的消失。溶酶体中的制止蛋白酶能消化尾部退化的细胞。
(3) 协助受精
精子的顶体(acrosome),是由精母细胞内的高尔基复合体演变来的,实际是一个大的特化溶酶体,其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在受精过程中,精子必须穿透卵的多层结构才能进入卵。在精子附着到卵的外层后,顶体膜与精子的质膜结合,造成穿孔,顶体内的各种酶被激发而释放到细胞外,此现象称为顶体反应。顶体酶协助精子穿透卵的外层而入卵。
此外,溶酶体还与机体的防御和免疫功能、激素的合成,释放和分泌等过程有关。
第十八节 酶异常是疾病的原因
酶的质或量异常引起酶活性的变化是某疾病的原因。酶的质或量异常可以是先天遗传的,如酪氨酸酶缺乏引起的白化病,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异常引起的蚕豆病(又称胡豆黄,是一种溶血性贫血),磷酸核糖焦磷酸(Pkpp)合成酶活性升高引起的痛风等;也可以是继发性的,如维生素K缺乏,r— 谷氨酰酸化酶功能低下、肝脏合成的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Ⅶ、IXX不能进一步缩化成熟造成的凝血功能障碍。
有些疾病的发生是由于酶的活性受到抑制,这多见于中毒性疾病。例如氰化物、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抑制了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重金属盐中毒是由于抑制了硫基酶的活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是由于抑制了胆碱脂酶的活性。
第十九节 酶试剂用于疾病的诊断
测定血清(或血浆)、尿液等体液中酶活性的改变,可以反映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酶都是细胞内合成的,所有体液中的酶都来自组织细胞,如血浆中存在的功能酶(与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有关的酶类)主要来自肝脏,而血浆中的非功能酶(指在血浆中无实际生理功能的酶)来自全身细胞,这是因为血液与全身各组织是沟通的。因此测定血浆中一些酶的活性,有可能反映产生该酶的器官组织的功能状态,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使血浆中酶活性发生改变。
1. 细胞胞中酶合成速度增加,进入到血液中的酶也随之增加。例如患成骨肉瘤和佝
偻病时,成骨细胞中碱性磷酸酶合成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增高;恶性肿瘤广泛转移时血清中的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增高。
2. 细胞损伤或膜通透性增高,这使细胞中的某些酶释放入血增加。如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心肌梗死或肝炎时,血清中氨基转移酶的活性增高。
3. 酶在细胞内合成障碍,可使血浆中酶活性降低,如肝病时,血中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Ⅶ2等含量可明显降低。
4. 酶活性受到抑制,如有机磷中毒时,细胞的胆碱脂酶活性降低。
另外血清同工酶活性的测定对于疾病的器官定位是很有意义的。
酶还可以作为试剂工具,广泛运用于一些指标的测定。例如葡萄糖氧化酶用于血糖的测定。
第二十节 酶与疾病的治疗
酶制品也可以在临床上用于疾病的治疗,体内缺少的某种酶而加以补充,即所谓替代疗法。
酶在医学上应用的历史悠久,而且用途极其广泛。在我国古代医学中,早已有使用含酶成分的谷芽等入药的记载。如今,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酶直接去医治一些恶疾顽症、或者利用酶催化剂制造出其他化学方法难以合成的药物,另一方面利用特异而灵敏的酶反应来检测体内化学物质,诊断疾病。
在人体代谢活动中,一旦发生酶量失调,不论是过多还是过少,都可能让人患病,当然较常见的是酶量的缺乏。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补充相应的酶来治疗这些疾病。如今已有许许多多的酶被作为药物。医生把这种治疗方式称为酶疗法。
在1893年,就有人用木瓜蛋白酶治疗结核性溃疡。如今,像酸性蛋白酶、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等蛋白酶制剂,都可以作为消炎药制剂治疗血栓性静脉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副鼻窦炎以及溃疡病的炎症。这种酶疗法的作用机理是利用了蛋白酶来分解蛋白质和多肽,从而增加组织的通透性,促进病灶附近组织液的排泄;抑制浮肿,蛋白酶除了消炎、消肿、祛疾等效用外,在烧伤和烧伤治疗中还具有使皮肤不粘连和不结疤的功效。
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等能把积食分解成机体能消化吸收的物质,所以,常被用做助消化剂,以治疗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症状。医生给你的多酶片和乳酶生就含有这些消化积食的酶类。尽管胃内酸度较高,不适合大多数酶发挥作用,但人们可以将某些酶制成肠溶剂型,如糖衣片和胶囊等。让酶达到肠内后再出来发挥作用。
1954年瑞典的Rhodin用电镜研究小鼠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时首次发现,过氧化氢酶体,也称微体(microbody)。过氧化物酶体含40多种酶,只要是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能分解细胞的过氧化物。过氧化物酶体广泛分布于各种真核细胞中。
过氧化酶体的功能是除去细胞中有毒底物和代谢物,对细胞起解毒作用。过氧化物酶体中的氧化酶利用分子氧在氧化反应中去除特异有机底物(R)上的H原子,产生过氧化氢(H2O20),然后过氧酶又利用H2O2氧化其他各种底物(R′),把氧化氢还原成水。
过氧化物酶体免除了H2O2对细胞的毒害。在人体的肝、肾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可氧化分解来自血液中的有毒成分,担负着清除血液中各种毒素的作用。例如,人们饮酒时,进入人体内的酒精,约有一半是在过氧化物酶体中被氧化分解的。过氧化物酶体在脂肪的氧化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一位6岁的女孩,她患了一种叫做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疾病,机体对任何微生物都缺乏抵抗力,她只能呼吸过滤了的空气,引用严格消毒的水和吃严格消毒的食物。她所患病的原因是一种名叫腺坩托氨酶的基因有先天遗传的缺陷,体内不能合成这种酶。医生们将她的血抽出来,分离出淋巴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然后将含有正常腺坩脱氨酶的能力,再将这些淋巴细胞回输给女孩,治疗她的疾病。结果回输的淋巴细胞在女孩体内合成了正常的腺坩脱氨酶,女孩的症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是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的基因治疗。
你的身体完全是由来自食物的各种分子构成的。在你的一生中,你将要吃掉100吨食物,这些食物在消化道中被富含各种消化酶的分泌液所分解,而这种分泌液的制造大概为每天10升。常量营养物质(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微量营养物质(维生素、矿物质)都是通过消化道被吸收的,而消化道的健康与完整在根本上取决于你所吃的食物,因此你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适应和保持健康的能力。
半乳糖血症病人不能吸收半乳糖,吃了富含半乳糖的食物后,血中的半乳糖含量很快升高。半乳糖积累过多,会使人体中毒,引起肝脏肿大、白内障、大脑发育受阻和身体瘦弱等一系列病变,若不及时治疗,一般是童年早死。为什么这种病人不能吸收利用半乳糖呢?原来,半乳糖进入人体后,必须转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而这个转变需要三个酶来催化。半乳糖血症病人的细胞内,缺乏其中的一种转移酶。在病人的细胞内决定这种转移酶的DNA发生了突变,合成出来的不是正常的转移酶,而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蛋白质。医治半乳糖血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食用富含半乳糖的奶制品,当然,这种医治方法并不能使病人的突变基因得到纠正,错误遗传信息仍通过生殖细胞传给下一代。
牛奶过敏现象在儿童和成人都很普遍。有的时候这是由于乳糖过敏造成的,因为许多成人已经丧失了消化乳糖的能力。其症状为胃胀、腹痛、肠胀气及腹泻,只有服用可以分解乳糖的乳糖分解素才能减轻患者症状。乳汁品过敏大概是另外一种同样相当普遍的现象。其原因我们现在还未完全了解,最常见的症状为鼻塞、粘液分泌过多、呼吸不畅如哮喘以及胃肠疾病。长期大量食用乳制品的人更容易出现过敏现象。对牛奶过敏的人可能对酸奶并不过敏,有的人对羊奶也不过敏。
越来越多的证明表明儿童型糖尿病与对乳制品中牛血清蛋白(BSA)的过敏有关。这种类型的糖尿病通常在儿童十几岁的时候发病,在英国每年有8000名儿童死于这种糖尿病。它通常先攻击免疫系统,破坏制造胰岛素的胰腺细胞。但这种糖尿病的起因至今还是个谜。
尽管有些人的体质易患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TDD)。但这并不是全部的原因。基因方面易患该病的儿童如果经过至少7个月的母乳喂养或者至少3到4个月的完全母乳喂养,那么他们的发病率就大大降低,动物研究表明,基因方面易患糖尿病的老鼠,如果喂食含有牛奶或小麦麸质的食物,其感染该病的危险就会增加。在一项研究中,老鼠食物中添加的仅1%的脱脂牛奶就使得它们患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几率从15%上升到了52%。1933年,纽约西奈山医院的免疫学教授汉斯—麦克尔。多士(Hans—MichaelDosch)医生发现乳制品中的牛血清白蛋白导致糖尿病发病率升高的原因,并表明它可以与胰腺细胞发生交叉反应。即自身易患糖尿病的因而如果在4个月左右就接触牛血清白蛋白,就会形成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过敏反应。因为这时他的肠壁尚未发育成熟,渗透性很强。因此他们的免疫细胞不仅会破坏牛血清白蛋白分子,还会错将胰腺组织也破坏掉。他继续指出,在新近被诊断患者有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140名儿童中,所有人的体内都存在这种抗体。多士医生认为这些牛血清白蛋白抗体的存在表明这些儿童今后患儿童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有80%到90%。
他相信在婴儿出生后的6个月内不应食用乳制品,这样可以降低他们患病的风险。但是牛血清白蛋白可以通过母亲饮食进入她的乳汁。所以如果以母乳喂养婴儿的母亲应该避免食用牛肉和乳制品,那么就可以完全消除基因方面易患此病的儿童的风险。目前基因方面易患此病的儿童占总数的1/4。
第二十一节 酶和基因
基因是稳定的,但也可能因突变而发生变化。所谓突变,实质就是DNA结构发生可遗传的改变。一旦发生冲突,在下一代中,变异的基因就有可能继承下来。如果这种变异的基因对人体是有害的,那就是遗传病。现在发现人类大约有3000多种遗传病病人。在日本,婴儿死于遗传病的占第一位。遗传学家估计,全人类大约有15%的人患有一定程度的遗传病。遗传病大致可有两类情况:一类是由于染色体的结构或数量发生差错而引起的叫“染色体病”;另一类是由于DNA上某一段遗传密码出现差错而造成的,称为“基因病”或分子病。
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证明,DNA分子上“书写”着成千上万变化无穷的遗传密码。遗传密码编排形成的一个个功能单位就是基因。众多的基因构成了生物体的设计“蓝图”,按照蓝图进行“施工”,就能生产出各种蛋白质、酶及其他生物配件。世界上之所以有千差万别的生物归根到底就是她们设计“蓝图”不同。随着DNA的遗传作用、复制和表达机理的揭密,人们希望能在体外完成基因蓝图的设计和改造,基因工程也就应运而生。
一般而言,基因工程包括五个步骤:一,获取目的的基因;二,将目的基因与具有自我复制功能的DNA片段结合;三,将重组DNA引入宿主细胞,与宿主的染色体一同增殖;四,筛选具有重组DNA的细胞;五,从这些细胞中提取扩增的目的基因,或培养细胞以获取目的基因所表达的产物。
要实现这些定向的体外基因操作,依靠普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幸运的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人们相继发现了能识别,切割DNA分子特定位点的限制性内切酶和能将断裂的DNA片段重新连接的DNA连接酶,还发现了能运载外原基因的载体和手段。这几个不可缺的因素相互结合,实现了基因工程这一伟大的理想。
回顾人类改造生物的历史可以发现,人类所运用的手段和技术在不断的进步。最早,人们认识到微生物是可以“驯化的”于是形成了“定向培育”技术。即在特定的环境中长期出现某微生物,并不断转接传代。从而培育出具有利性状菌株。著名的卡介苗就是采取这种方法选育获得的。这是个“守株待兔”式的育种方式,成功几率极低。后来随着对遗传变异现象认识的深入,出现了诱变育种方式,利用诱变剂促进突变的发生,基因突变的程度也非常有限。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基因工程技术,彻底冲破了不同生物间遗传物质变换的屏障,完全不受任何生物间亲缘关系的限制,使人梦寐以求的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创造生物新类型的夙愿成为现实。它能像工程一样事先设计和控制,是最新最有前途的育种方式。基因工程的意义并不局限在创造新物种,它还可能用于大量生产高附加值的多肽和包括酶在内的各种蛋白质。能进行疾病的基因治疗,以及开展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等。
基因工程的成功将生命科学引入了一个崭新的革命时代。1977年12月,美国的两种加洲科学家合作,第一次用大肠杆菌生产生长素(Somatostatin),这一成就当时轰动世界。他们首先人工合成生长抑素基因,然后将这个基因和大肠杆菌的质粒PBR322上的β一半乳糖酶基因重组在一起;再用这个重组的质粒DNA转换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产生一种前体多肽,含生长抑素的激素;提取出这种前体多肽,在体外用溴化氢处理即得有活性的激素。30多年来,基因工程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它使整个生命科学领域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促进基因工程和发展的那些神奇的酶,我们知道,基因工程师们在对DNA进行人工操作时,总希望能按照预定的设计,把一种生物的某些基因与另一种生物的某些基因连接起来,以求达到理想的重组目的,在这里,首先要解决两个难题;一是怎样从DNA的长链上认出那一段所需要的基因;二是如何从DNA的长链上把它准确地切割下来。这是比显微外科手术还要精细的多的一种分子手术。为了突破这个难关,科学家们佼尽脑汁,终于发现一种“长眼睛”的分子剪刀。这种分子剪刀就是专门把DNA切成特定片段的酶—DNA内切酶。因为它们是在DNA分子中的限制性位点上发挥作用的,所以又称限制性内切酶,细菌总是将自己的DNA修饰保护好,不被自身的限制酶降解,而外来DNA入侵防御系统。1968年阿拉伯首次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到限制酶。几乎同时,美国的史密斯(Smitn)从流感嗜血菌中也分离到限制性内切酶,并证明它确实对DNA中的特定位点具有剪切活性。1971年,内森斯(Nathans)利用这个酶对一种猴子病毒(Simian.Virus.40.sv40)的DNA进行剪切。排列了酶切图谱。1978年,这三位科学家因此荣获了诺贝尔奖。那年就已有100多种限制性内切酶被发现和鉴定,并陆续不断有新的限制酶被发现和分离。目前,已从大约250种细菌中分离提纯出500余种限制性内切酶。
人们从大肠杆菌中分离纯化得到3种DNA聚合酶Ⅰ,IDNA聚合酶Ⅱ和DNA聚合酶Ⅲ。在发现大肠杆菌DNA聚合酶后不久,人们又从小牛中也分离到了DNA聚合酶,此后,对各种真核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一些微生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现已知,在真核生物中存在4种DNA聚合酶,分别由α、βR和S来命名,情况与大肠杆菌相类似,其中DNA聚合酶又相当于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Ⅲ,可能是真核生物中主要的DNA复制酶。
聚合酶链式反应(PGK)是一种利用DNA聚合酶及DNA摸板来模仿体内复制过程的技术。它能使快速特异地将任何所希望的目标基因或DNA片段在体外扩增。利用PGK技术除了可以用于基因分离和克隆,还可用于DNA序列分析,从基因组成或克隆片段中制备测序摸板,遗传病和传染病的分析诊断,以及肿瘤机制研究和法医鉴定等方面。
其实,在基因操作中,除了以上谈到的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D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酸酶外,还需要有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RNA聚合酶、多核苷酸激酶、碱性磷酶、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和核酸酶S1等参与。正是运用了众多酶的巧妙之手,人类才能构筑起伟大的基因工程。
经研究发现,由牛睾丸中提取的透明质酸酶(hyaluron:dase)若和某些抗生素、肾上腺素、肝素以及某些局部麻醉剂共同,可以增加药力的扩散作用。透明质酸是一种结缔组织的黏多糖。由D—葡萄糖酸和N—乙酰—D—葡萄糖胺组成,它有助于阻滞入侵的微生物及毒素物质的扩散。透明质酸酶可以催化透明质酸的水解。造成局部组织的粘性减少。有助于药力的扩散。
我们在临床上,能看到许多这样的患者,血脂、血压均不高、却患有脑血栓。为什么得脑血栓看的是大脑毛细血管和血液之间的关系。让我们看一下数字就知道了。毛细血管直径是5U,红细胞直径是7—8U,因为红细胞>毛细血管,所以只有变形才能顺利通过,不造成堵塞。但如果血黏度上升,红细胞的变形力就会下降,无法通过毛细血管造成毛细血管血栓。医学上称为TIA。有小血栓就有大血栓,成为中老年人的血栓主体。在加上红细胞数量很大,400万/毫升,所以血黏度高时造成大量红细胞堆积、聚集、变形力下降,形成大量团状、线状聚集,是十分危险的。红细胞积压后产生破碎,破碎的红细胞像泥沙一样在血液中循环,与纤维蛋白和动脉硬化斑块结合,成为组合栓子,流到哪里过不去就会产生栓塞。所以看来降低血黏度,改善红细胞压积和变形力是多么重要关键的。
血栓发作不是一次就完了,而会反复,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比一次时间间隔短,由于血栓6小时固化,就无法打开,所以治疗主要考虑从建立侧枝循环开始,对已患血栓的人而言建立侧枝循环才能基本治愈。但如果血黏度不降,侧枝部分还会出现堵塞,一旦堵塞,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或偏瘫、或禁语、或全瘫不能自理,但用药只能暂时减少血小板的聚集。不能改善红细胞的压积,如果血黏度不降,就是用药也不可避免再次遭到血栓的袭击。
健忘和老年痴呆是不是人生发展的必然?由于血黏度的上升,造成毛细血管和脑组织因为无血无氧就会造成缺血或缺氧,因此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大脑皮层的组织就会有间隙和分离,健忘和老年痴呆就会逐渐来临了。
输液能控制脑血栓吗?一样是不可能的。药物作用是靠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治疗疾病,药物半衰期多为3—6小时,24小时就没用了。怎么能维持半年呢?就是加上延缓技术也就24小时,这也是你为什么一天吃三次药的原因。
降低血小板能否完全控制脑血管病呢?在血黏度的检测中,只有红细胞变形及聚集,没有血小板,可见血小板聚集在脑血管病中的比重是不大的,在血黏度中所占的比例也是有限的。又因为血小板较小,不会造成单一体血脂的栓塞,所以抗血小板聚集药不能完全控制脑血管病的发生。
你知道阿斯匹林的害处吗?阿斯匹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最主要用于抗血小板聚集,但不能改善红细胞的压积,所以只有某一方面的作用,但其副作用却是巨大的。由于长期服用,会诱发心绞痛、有耳毒刑损害听力,有习惯和成隐性,可引起缺铁性贫血,可导致肝功能和肾功能的损害,容易引起胃粘膜出血等。
血黏度增高时,就会促使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激素的大量分泌,从而抑制胰岛自身分泌,胰岛素的量,出现胰岛素分泌不足和相对不足的现象,医学上称胰岛素对抗。成糖尿病。
治疗的最好方法是提高过氧化酶(sod)的活性,降低过氧化(Lop)。
血栓病人是由于血纤维蛋白在血管内凝集所造成的。在通常出现情况下,血纤维蛋白溶酶在血浆中首先是以酶原形式出现的,即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它经过血浆中的纤维激酶分解而激活。激活的酶像外科大夫的手术刀一样,把凝集的血纤维蛋白一点一点地削掉,从而消除血栓。
链激酶(streptokinase)是由链球菌产生的一种蛋白酶,1933年就发现它能促进人血凝块溶解。20世纪50年代初,有人将它制成了链激酶制品,用于清理创面、消除炎症。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提取工艺的改进,链激酶的纯度大大提高,成为了治疗血栓,特别是新生血栓的一种重要药物。
链激酶的治疗机制就是由于它有激活血纤维蛋白溶酶原的能力。现在发现,由人尿中提取的尿激酶(urokinase)也有相似的作用。
酶疗法还能用于遗传疾病和癌症的治疗。L—天冬酰胺酶是第一个用于治疗人类癌症的酶制剂。20世纪60年代初,实验发现,将天竺鼠的血清注射到小鼠身上,能抑制恶性淋巴瘤的生长,在其他动物身上,也有类似的效果。后来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可能是天竺鼠血清中含有的L—天冬酰胺酶产生了抗癌作用。这个发现在医学界不断得到证实。普通哺乳动物的血清中不含该种酶,但在其他动物、植物和细菌中却普遍存在。细菌是生产这种酶的最佳来源。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到的L—天冬酰胺酶,在人体临床实验中证明具有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等作用,其中对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最为显著。
细胞合成蛋白质需要天冬酰胺为基本原料。人的正常细胞具有天冬酰胺合成酶,因此,使用L—天冬酰胺酶药物不会影响正常细胞合成蛋白质,但是,癌细胞却没有天冬酰胺合成酶,使用天冬酰胺药物后,天冬酰胺被分解,但又没有重新合成的途径,这就造成癌细胞无法合成蛋白质,自然就被“饿”死了。
第二十二节 能摧毁细菌最坚硬防线的酶
溶菌酶又成胞壁质酶(muramidase),可以治疗许多疾病,但它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大的功效呢?这从它的名字中就能悟出点缘由。原来,溶菌酶就是能溶解细菌的酶。溶菌酶广泛存在于鸟和家禽的蛋清。哺乳动物的眼泪、唾液、血浆、尿、乳汁和组织(如归纳、肾)细胞中,其中以蛋清中含量最为丰富。
细菌最坚硬的防线就是它的细胞壁,细胞壁是主要由肽聚糖构成的一个坚韧的网状结构。细胞壁主要作用就是保护细胞,同时它也赋予细胞一定的外形。一旦失去细胞壁,细胞就变得不堪一击。而溶菌酶的功效就在于它能水解细菌那坚韧的细胞壁,使菌体失去保护的屏障而死亡。
1922年,弗莱明发现并命名了溶菌酶。1936年,麦耶(Meyer)等人发表了关于精剂溶菌酶的报告。1945年,,奥尔德顿(Alderton)利用膨土岩吸附,从鸡卵中得到了受率高结晶好的溶菌酶。
溶菌酶现已是临床上应用较广的一种酶制剂。它具有抗菌、消炎等作用,并对组织无刺激,无毒性。溶菌酶首先运用于五官科各种炎症。研究表明,它对眼、耳、鼻、喉、口腔的急慢性炎症均有一定疗效。
溶菌酶和抗生素制成复合药剂,可以使抗生素的用量减少到原来的百分之一,而疗效比单独使用抗生素或溶菌酶要好,在内科,它与抗生素复合使用,可以治疗支气管肺炎和肺脓肿,具有退热快,使痰咳出等功效:治疗肺结核中,它能使咳出的痰不带结核菌,并促进空洞恢复。
在外科,溶霉菌对治疗手术浮肿和发热,疗效显著,且发现它有镇痛作用。
近年来,研究者发现溶菌酶还有许多其他医疗用途,但这些研究仍处于实验阶段。近来,由于微生物抗药性增强而使得许多抗生素的药效逐渐下降甚至丧失,发汗溶菌酶等非抗生素类抗菌药物显得极其重要。
第二十三节 酶与磺胺药
目前,地球上已经确定的微生物有10万种以上,其中绝大多数不危害人类,有不少还能为人类服务。可是,也有一小部分细菌与人类为敌,它们或直接危害人类,或引起人类栽培的植物和驯养的动物患病,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多少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和医生都在寻找杀死这些病菌的药物,20世纪30年代,德国学者杜马克(Domagk)在征服病菌的道路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人们已经知道苯胺染料能使细菌染色,也能杀死细菌,杜马克大胆的联想到:能否把苯胺染料改造成为一种治疗的药物,使它们能杀死病菌而不伤害人体呢?于是实验就开始了,他用许多化学方法来改造苯胺染料,制成了各种各样的化学衍生物,然后从这些化合物中挑选能杀死病菌—链球菌的药物。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他终于找到了一种能杀死链球菌的白色粉末,根据它的化学结构特点,杜马克称它为 “磺胺“。
杜马克先将链球菌注射到小白鼠身上,链球菌很快的繁殖起来,小白鼠患病了,但是经注射了黄胺药后,它慢慢的恢复了健康,接着是否用于病人?有一次,杜马克女儿的手指划破患上了链球菌败血症,高烧不退,各种办法都不奏效。焦急万分的杜马克下决心冒风险,他给女儿注射了磺胺药。第二天早上,小爱莉莎便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磺胺药第一次在人身上战胜了疾病。
磺胺药为什么能战胜病菌而不伤害人体呢?这得从叶酸讲起。叶酸是一种辅酶,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人体一旦缺乏这种物质就会发生贫血。当然,细菌也少不了它。叶酸是由一种叫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化合物经过一系列酶反应而得到的。对人体或动物,不给叶酸,先给组成叶酸的对氨基苯甲酸等3种原料,仍不能幸免于贫血症,这是因为人的动物体内都缺乏合成叶酸所需的二氧蝶酸合成酶等。也就是缺乏将这些“元件“装配成叶酸的能力。可是致病的链球菌却存在这个合成酶体系,有本事用这些“元件”装配叶酸。
磺胺药的核心成分是对氨基苯甲酸,它与对氨基苯甲酸在结构上非常相似。某些致病菌体内的二氢蝶酸合成酶虽然有很强的专一性和很高的辩识本领,却分不清对氨基苯甲酸和对氨基苯磺酸之间的细微差异。我们知道,酶和底物就好象是“锁和钥匙”。这里的磺胺药就像是一把配得不好的假钥匙,它与对氨基苯磺酸在结构上很像,能进入二氢蝶酸合成酶的“锁眼”,但却打不开。然而,这把锁被假钥匙占据后,真正的钥匙就无法再进入了。也就是说,合成叶酸的真正原料对氨基苯甲酸,此时无法与二氢蝶酸合成酶结合,菌成无法合成叶酸,从而影响菌体生命物质核酸的合成。使病菌在人体内的繁殖受到抑制。因为人体本身只能利用食物中的叶酸,并不参与“锁和钥匙”之争,因此,磺胺药对人体无大碍。在发挥抑制病菌作用后,磺胺药就随着尿液排除体外。
磺胺药是青霉素诞生前治疗许多细菌性疾病的最有效药物,曾经为人类阻挡了无数次可能的灭顶之灾,尤其是在战胜痢疾、肠炎和喉炎等病症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二十四节 酶与青霉素族
抗生素是一类颇为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如若单纯用有机合成方法,常会有许多副反应,而利用酶来参与抗生素的生产,则可省略许多有机化学合成步骤,如今的抗生素生产已经离不开酶的帮助,其中最为成功的当属采用酶工艺生产青霉素和它的“兄弟”们。
青霉素是由产黄青霉(Penicillum.chrysogenum)发酵产生的,它的问世,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随着青霉素的广泛使用,出现了大量的耐药性细菌,其药效日渐下降。发展新型抗生素成了当务之急。目前,半合成青霉素和半合成头孢素成为药业重要的开发项目。它们的副反应和毒性较少抗菌谱宽以及药理学性能好,从而知道了当前世界抗生素市场。
青霉素和头孢素及其衍生物因都含了β—内酰胺结构,而统称为β—内酰酶类抗生素。20世纪50年代发现6—氨基青霉烷酸(6—APA)后,开创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生产的新纪元。6—APA是由L—半胱氨酸和结氨酸形成的二肽,可从青霉素发酵液中分离或由青霉素分离而得到。以6—APA为原料,可以获得像氨苄青霉素和羟氨苄青霉素等具有更宽抗菌谱,且运用于口服的各种半合成青霉素。
头孢菌素C是由青霉菌“近亲”头孢菌属的真菌所产生的一种抗生素。其核心部分就是7—氨基头孢霉烷酸(7—ACA),头孢菌素C经过酶解法可进一步合成其他各种头孢菌素,如头孢力新,头孢利定等。
第二十五节 降脂、减肥的耙酶
血液中的脂类物质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甘油三酯和磷脂等。它们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而溶解于血浆。采用超速离心法将脂蛋白氛围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医学上指的血脂异常,包括血浆总胆固醇(TG),瓷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G)。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的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G)的降低,它们是引起动脉粥样樱花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早年曾有许多降脂药物,如烟酸类、树脂类、氯贝丁脂类和鱼油类制剂等,但由于这些药物并不直接针对病因,疗效不佳且副作用大,从而大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有些疾病的发生与某些关键酶的活性密切相关,如果能准确地抑制这些酶的活性,就能控制和治愈疾病。这些关键酶被称为“耙酶”。
血浆中胆固醇升高,是血浆脂质代谢紊乱的主要特征之一。人体胆固醇来源于食物和体内生化合成,后者占全部胆固醇来源的70%—80%,因此抑制体内过多的胆固醇合成是防治心血管病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胆固醇合成途径中,已经查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是控制合成速度的关键酶。抑制该酶的活性,就能有效的减少或阻断体内胆固醇的合成达到防治高血脂的目的。
现在已经从真菌中定向筛选获得了一系列HMG—CO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KI),这些将HMG—COA还原酶作为耙酶的药物以康帕丁(Compactin)类似物为主,约有10余种。产生菌主要有青霉和曲霉等。
近年来,这类药物新品种不断涌现。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有洛伐他汀(LOV)、辛伐他汀(SIM)、普伐他汀(PRA)、氟伐他汀(FLU)和阿托他汀(ATO)等。统称为他汀类(staeins),大量资料表明,这类药物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少,耐受性好,是临床防治动脉粥样樱花的首选药物。
由于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新颖,通过抑制控制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而阻断或减少体内胆固醇合成,并且刺激低密度脂蛋白(LOL)受体增加,有效地清除体内LDL。它们的开展和应用被认为是防治心血管病的一个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人们将酶抑制的筛选转向与胆固醇生物合成有关的其他酶以及脂酰辅酶:A胆固醇脂酰转移酶AGAT,并且希望开发出新型降脂药物。AGAT是催化胆固醇生成胆固醇酯的酶,在生物体内胆固醇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食物中的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从肝脏分泌到血脂蛋白的主要成分胆固醇酯的供血,以及胆固醇蓄积引起动脉硬化的部位的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泡沫化过程,都和AGAT有关。AGAT正成为科学家更感兴趣的“靶子”。
第二十六节 抑制“耙酶”,消炎止痛
炎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症。炎症发生时,可以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局部表现,且伴有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变化等全身症状。人们早期曾用糖皮质激素类留体抗炎药,但这类药物会产生依赖性,而且易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20世纪50年代后期,人们转向非留体抗炎药的研究。如今ASAID以发展为一类品种多、数量大的抗炎、抗风湿治疗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在世界医药产量中属领先地位。
让我们再考虑另外一个例子。60岁的人中有90%患有关节炎。一旦疼痛发展到无法忍受的程度,医生就会建议病人服用类固醇和非类固醇类抗发炎的药物。这两类药物都可以减轻疼和肿胀。然而它们有都会加速疾病的发展。在美国,非类固醇药物的行业产值已达到95亿美元—50亿美元用于采购买药物以及另外45亿美元用于治疗其副作用。上千的人就死于这些药物的副作用。
德国拜耳公司早在1899年发明的阿司匹林,当属第一个NSAID产品。在结构不同,种类够多的NSAID药物中,有大家熟知的龇唑啉酮类的保泰松,吲哚乙酸类的消炎痛,舒林酸和安西美辛,昔康类消痛喜康和美洛昔康,丙酸类的布洛芬和萘普生,苯乙酸类的双氯芬酸,等等。NSAID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多种免疫功能紊乱的炎症性疾病及各种疼痛(牙痛、头痛、痛经及肌肉痛)症状的缓解和肿瘤上痛的阶段治疗。美国几年前的一项统计表明,每年至少有1500万人西药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其中还不包括非处方药布洛芬和阿斯匹林。
但是,早期临床上应用的NSAID普遍存在在胃肠道毒副作用,以及损害肾、肝、血液和神经系统等一些不良反应。上世纪50年代出现的保泰松其抗炎和止痛作用强曾风行临床20余年,但因其对骨髓和其他系统的严重毒性,被许多学者提议甚用或废弃。因此,国内外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寻找低毒的新型抗炎药物。
抗炎药物治疗炎性疾病的疗效在临床上早已得到公认,但它们的作用机制在1971年才得到证实。炎症的病现过程比较复杂。范内(Vane)和其他同事首先发现阿司匹林类NSAID,是通过抑制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而发挥抗炎、止痛和解热的作用。
90年代后,抗炎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寻找高效低毒的新型抗炎药提供了思路,在充分了解疾病发生机现的基础上,特别是找到了与疾病相关的一些关键酶,进而以这些关键酶作为治疗的“靶子”,寻找这些所谓“耙酶”的有效抑制剂,已经成为先导药学研究和开发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二十七节 端粒酶可欲知衰老和癌症
癌症是西方国家第二大致死病因。在英国每3人中就有1人在他的一生中被诊断出患有癌症。现在每4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当细胞开始出现反常活动、生长、繁殖并进行扩散的时候,癌症就形成了。这就好象是人体内的一场革命。一些细胞不再为整个身体的利益而工作,并且日益猖獗开来。临时的革命细胞是很常见的,人体的免疫系统,会首先孤立它们,然后消灭这样的“叛逆分子”。但是,一旦成了癌,免疫系统被征服了,然后损害就会逐渐扩展。
传统的疗法将癌症看成敌人,把它切除或通过辐射把它杀死,或通过化疗把它根除。所以有这些疗法都使得身体更加虚弱。
癌症的起因?
取得重大进展的是许多种癌症深层次的病因和危害的理解方面,至少有75%的癌症细胞跟生活方式有关。包括饮食、吸烟及饮酒。其他的危险诱因,包括因接触放射线或紫外线的辐射引起的荷尔蒙分泌失衡、污染、食品添加剂、毒品以及感染。
在所有的危险诱因中,饮食是最大的诱因。是自由基对细胞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的损坏。这种损坏引起了细胞功能的改变。
端粒(telomere)和端粒酶(telomerase)是近年来国际生物界研究的热点。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或行为异常,被认为同细胞衰老及肿瘤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大量资料证实,85%以上的人类肿瘤细胞表现出高水平的端粒酶活性,而绝大多数成人的体细胞和良性肿瘤细胞不具有端粒酶活性。端粒及端粒酶与衰老有关的最有力证据是有人将端粒酶基因导入人正常的细胞中,使得端粒酶异常表达,导致端粒序列异常延长,细胞增殖旺盛,细胞寿命也大大延长。
第二十八节 清酶来保护你的牙齿
每天我们的牙齿都在不断的受到细菌的攻击,它们破坏牙齿的珐琅质,引起龋齿。凡是牙齿遭受过细菌袭击的人,都会有苦不堪言的体会。龋齿病原菌主要是变行链球菌和唾液链球菌,它们利用口腔中蔗糖或其他可发酵糖类,并转化其为非水溶性葡萄糖和黏多糖,在细菌表面构成一层称为荚膜的结构。口腔内细胞混入多糖中而黏附在牙齿表面,并相互凝集沉积形成牙垢。在牙垢中,细菌利用糖进行厌氧性发酵,生成柠檬酸和乳酸等多种有机酸,这些有机酸能从牙齿表面的珐琅质(羟基磷灰石产生的含钙物质)中夺取钙,破坏牙齿组织,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严重时出现龋齿。
大量事实表明,唾液溶菌酶对口腔内某些细菌有溶菌作用。研究发现,无龋齿者口腔中唾液溶菌酶的活性明显比易感龋齿者高,而且酶活性高的人,其牙菌斑中无变形链球菌酶的菌株—球孢链霉菌和灰色链霉菌。它们生产的溶菌酶防止龋齿的效果明显。
第二十九节 微生物酵素—酶的临床应用
森田羲博士依据两万伍千个临床病例公布酵素的特优效果。“酵素对所有的疾病有效,并非夸大其词”“没有酵素,人不会生存”。
酵素可治疗下列疾病
病名 病例数 特殊效果 普通效果 无效
碰撞内伤 1,923 55 20 25
风湿症 1,983 45 20 35
并用化学疗法 1,074 55 15 30
哮 喘 1,937 45 15 40
其 他 5,278 60 20 20
其他疾病包括:
咽喉炎、心脏病、结膜炎、白内障、绿内障、中风、小儿麻痹、羊癫疯、筋萎缩症、发冷症、体质虚弱、异常体质、皮肤发黑、皮肤粗糙、黑斑、青春痘、湿疹、褥庖、烫伤、香港脚、阴虫、化脓伤、割伤、胆囊炎、腹膜炎、肋膜炎、脓胸、支气管炎、肺炎、感冒、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萎缩、脊椎炎、荨麻疹、丹毒、脸腺炎、鼻蓄脓、中耳炎、骨髓炎、齿糙脓漏、动脉硬化症、低血压症、口腔炎、扁桃腺炎。
从普通人的眼光来看酵素,它就是特效药。一个患了肺结核,在病床躺了七、八年的五十几岁妇人,任何医院都觉得没有希望而放弃。她自己也心灰意冷。每天服用酵素3次,并嘱咐她静养。一个礼拜之后,原本吃饭与排泄不知自主,即变成另一个活泼有精神的人了,一个月后,自己可乘公交车了,一年后已完全恢复健康。
一 酵素能维持健康,治疗各种疾病。
例1:半健康的人一月就见效,指肩膀酸疼、懒散、疲倦、头昏、食欲不振。
例2:胃溃疡有救了。
在北海道某一条街,有一位六十七岁的胃溃疡女病人等着手术,偶然看到隔床病人服用酵素,引起她的好奇,问她在服用什么?一问之下,心脏病患者说出了酵素的功能。听了之后,在姑且试试的心情下服用了酵素,过了二十天,将近开刀的日子,再做手术前的X光检查,医生觉得太奇怪了,再一次用胃镜仔细检查,发现溃疡消失,只见治愈的疤痕。
例3:能治碰撞内伤。
五十四岁的建筑公司经理被车撞了,各医院都医不好,症状是剧烈头痛,两手肿胀麻痹、。用一天服用多次的方法食一个星期。第二天就见效了。第三天更好,晚上能安眠了,一周后,周期性疼痛的间隔时间渐渐拉长,疼痛也减轻了,一个月后,几乎所有的病痛都没有了,有时下雨之前稍微感到疼痛,仅此而已。
例4:能治好痔疮。
痔疮包括裂肛、痔核、脱肛、痔瘘等,都会引起发炎,其中痔瘘是脓流出肠管。其他的症状是血液凝固,血管肿大、断裂。对付痔疮,可服用酵素,一天三次服用,连续服用一个月。酵素的功能有净化血液,分解病毒、抗菌、抗炎、使细胞复活等综合作用。
用这种方法医治,一开始的两三个礼拜,就有相当多的人好了,除了中途说已经好了0而效果的人之外。来医院治疗的一百名中有五十名治愈,如果再经过数周、数个月的治疗,治愈率会再提高。
若想快点好,酵素加入热水浸泡患部就好的很快。
例5:可生发。酵素能治好秃头,有人怀疑,也有人相信。酵素硫通头部的血液,使毛根不堆积污垢。压抑了毛根的发育,就算血液再怎么畅通,也无济于事,只有清洁毛发这个方法,更重要的,要擦干头发,如果有水,污垢容易再堆积,然后服用酵素。酵素分解废物、促进血液流通,输送养分,营养就可以到达所需之处,毛根细胞易随之活泼。
例6:能治不孕症。
酸性体质的女人大多不孕、难产。这种体质骨盆发育不良,是不孕、难产的原因之一。酸性体质生出的孩子智能低下。其次乳汁分泌不良,对孩子的成长也有不良影响。酵素的重要功能是净化血液,分解血中脂肪,将酸性变成弱碱性。如果酵素群不足或减少,或机能低落,则呈现酸性体质。
例7:能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以二十岁到三十岁的女性居多,一旦变成慢性,即使用酵素也难治。这是一种全身关节活动不顺,又会疼痛的病。膝盖痛是最初症状,用酵素治疗的一百人中,有二十至三十人治愈。观察治疗情况:每天服用200西西,即食一周,大约两三天就不痛了。轻度初期的人用酵素疗法,需要三个月,如果是慢性,就要六个月。还要尽量减少动作。为什么有效?那是因为酵素所有功能集中,特别是抗炎,细胞重生,净化血液促进循环。
例8;能治宿醉。
分解血中酒精。现在以宿醉为例。大家也知道宿醉是喝酒后隔天头痛欲裂,开门关门都会刺痛头脑,亦即所谓酩酊大醉。由于血中酒精的成分超过7%的限量造成急性酒精中毒的症状。这时服下酵素,能在短时间内酒醒(时间长短不一,因人而异。有的三十分钟,平均要一小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特效?原因在于酵素的分解作用。酵素能分解血液中的酒精,减少酒精的成分,被分解的物质,变成汗、尿排出,叫做分解作用。这件工作必须数千种酵素一起分担。喝酒中服用酵素不会醉。不会喝酒的人,喝酒前三十分钟服用酵素,这样以来就不易醉。酒量大的人,在酒后睡前亦要服用酵素。这样就不会宿醉。
例9:能治性无能。
有一位结婚十年的妇人,为了治疗慢性病,一直用酵素疗法,连续一个月每天服用酵素,又过了一个月,某一天,意外地,她送我礼物,那是因为她怀孕了。一直不孕的那段时间,有人说温泉有效,她去试了,又有人说祈求神明,她也做了。十年间就这样反复尝试各种办法,也吃了许多药,都不见效,夫妻两人早已看开了。做了三周的酵素疗法之后,妇人有不寻常的感觉,一个月后心怀希望地到妇产科检查,真的怀孕了。现孩子已三岁,很健康。
酵素提高女性卵巢机能的事,从前就知道,也广被宣传着,但我遇到的是这个例子。
六十岁的男子十年前已无性功能,三个月服用酵素使性功能恢复。这是因为细胞的重生作用,使睾丸细胞重生。净化血液使毛细血管的废物除去
例10:对胃癌有效。
一位中年的胃癌女病人,每天喝200西西的酵素原液。但是的诊断结果恶性肿瘤大如鸡蛋。五年后溶小到鸽子蛋,又服用三个月后病人就无任何感觉。这种病人共有五个,同酵素疗法与辐射线照射,才有效。
酵素疗法能组织某种程度的癌细胞发育,在动物实验中就已知道。这是医学博士重野哲宽的研究。
取出白鼠的活癌细胞,滴下酵素原液,观察期间,癌细胞漫漫消失。五、六个小时之后,癌细胞的外皮膜开始死亡,白色原形质的卵死亡。另一种叫氧化还原酵素,在体内分解氧气排出来,组织癌细胞发育。这种最新报告已经有了。
二 酵素为什么能治疑难病。
1. 曾治90%人放弃的脑中风。
大家一定知道脑中风是脑中部分出血,致使中枢神经麻痹。除运动神经以外,还有语言神经。有位农夫五十五岁,因为高血压引起脑中风,半身不遂,上厕所必须太太帮助。服用酵素十个月,可以骑车到处走了。一周后,他就能独自上厕所,一个月后就可以自由行动,三个月后可以到户外轻松的运动。酵素能强化细胞,促使细胞繁殖,分解异常出血,有排除作用。
酵素有根治的特效,没有任何副作用可长期使用,减肥美肌有特效。对污染病有威力,治疗亚健康。
酶与负离子
负离子的不足,会阻碍营养素的吸收,减弱酶的活性。营养素是由正电气所构成的,被摄取的营养素,会借助体内负离子的力量来吸收。但是,体内负离子若不足,摄取的营养素无法吸收,就会排出体外。
何谓离子?
离子为带有电极的原子或原子团,持正电极的为正离子,持负电极的为负离子。电极为电子的集合体,而这些集合体在流动时,就会产生电流。若将电子分解,就能分割出一种名为[原子]的微小粒子,此原子具有带正电的原子核,以及数个带负电的电子。
但是因某种原因,使得物质的电子移动时,会破坏正、负电子的平衡,电子遭移除的原子带正电,而有电子入侵的原子带负电。负电极的电子移动时其原子会变成正离子及负离子。
我们知道人体是无数个细胞所组成的,细胞内外所带的电位不同,人类的新陈代谢是依据电子做物质代谢。血液循环,会运送氧气及营养,并排除细胞内的废弃物。当细胞内外电位不平衡时,细胞便无法正常运做,细胞的新陈代谢如果不良,会丧失活力。导致许多不好的症状,自然身体状况就不好。细胞的内、外侧都带有电气,事实上,所谓物质代谢,即是正、负电互换,换言之,就是进行电气现象。
很多人并不了解静电对人体的影响,在日本有一份电视台组的实验报告,说明了静电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以下摘录其实验的内容。
什么是静电。
地球上任何一种物质都会有正负电极,维持中和是最稳定的状态。此外,摩擦加上外界的强力,从物质中分离出安定的弱负电极,只剩下正电极,此状态即可成为[带电状态]。
此种带电状态与易通电的金属接触后,负电极与正电极会中和,于干燥的空气中,电流难以流通,因而瞬间进入体内,产生阵阵刺痛感,就是因为静电在放电的缘故。将热板置于头皮上,若毛发竖直时就表示有静电,雷电也是同样道理,空气中所集合的负电,与地面上的正电中和,10亿伏特的电流一瞬间流通,静电等于是小型的雷电。
有人易起静电,有人则否,这是为什么?静电完全是因人而起的现象,易起静电的人,会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自然放电。容易产生静电的人50人中有45人,静电会让身体感到刺痛的冲击,但是,此种冲击只有20万分之1秒瞬间的感觉,所以对身体并无害处。
但是人体若易产生静电,却不易去除,因此会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语自日本全过负离子医学界会长,?口升博士)究竟静电和人体有何关系呢?
当人体易产生静电时:易集合静电不易去除时,体内有何变化?访问了?口升博士,进行以下实验。
被实验者,分别是,长期受到静电所苦承德神谷、作田、以及几乎感受不到静电的白石、石川等四人。
[实验一]带电量的测量。
首先,四人先进入易产生静电的房间,在这里下意识的晃动身体,以产生静电,并记下此时的带电量。
从指尖摩擦出的火花大概有1万伏特以上,每个人的带电量不尽相同,以下为四个人的最高带电量,越3000—8000伏特。
总之,只要周围环境条件许可,谁都可能带电。平时感觉不到静电的人也不例外,依然会带电。
[实验二]自然放电的测量。
接下来,是测量身体里储存的静电可自然释放多少。四人强制令他们带电1万5千伏特,以观察减少的程度。
平时感觉不到静电的白石,经过2分钟,带电量减少至4300伏特;相反地,长期受静电之苦的作田,经过2分钟后,带电量是白石的二倍,约8000伏特。而后的二人做比较,也是受静电之苦的神谷不易自然放电。
以下是受静电之苦的两位身上的困扰
作田:肩膀僵硬、腰痛、膝盖、足踝等关节痛、导致失眠和发冷症。
神谷:肩膀僵硬、腰痛。
[实验三]检查血液中的红血球。
为了检测静电对人体的影响,我们做了红血球的检查。果然,不易自然放电的人体的血液,有意外的问题产生。
不易自然放电的作田及神谷二人的血液,红血球会结合,使血液呈浑浊状。另一方面,易自然放电的白石及石川二人的血液,均呈现清澈状。
红血球结合表示什么呢?[血液呈浑浊状、是因为体内呈酸性的缘故](日本全国负离子医学会长?口升博士)总之,浑浊的血液表示人体内进行[酸化]。
健康的身体有以下特征:
体内呈弱酸性
表面呈酸性。
此外,肉食主义者,压力大者,都有可能致使人体内由弱碱性变为酸性,导致原本清澈的血液变浑浊。
那么,人体酸化与静电有何因果关系呢?
人体进行酸化,会破坏体内的负离子不足,就会聚集电气。(全国负离子医学界会长,?口升博士)。
我们体内有所谓离子的电气在控制平衡,健康的身体是正负离子均维持良好的平衡。但是,如果人体内进行酸化时,负离子会减少,结果会导致体内储存静电。
清澈血液的红血球,表面上有很多负电气,会产生相斥作用;反之,体内进行酸化时,红细胞的表面正电会增加,产生相吸作用,这是血液浑浊的缘由。
[实验四]负离子浓度与血液PH值比较。
健康的人体内,负离子浓度约为—60ml,若呈弱碱性时,PH值为7.40。
(不易感受静电的二人)
正常值 石川 白石
负离子浓度 — 60ml — 72ml — 56ml
血液PH值 7.40 7.40 7.39
(受静电之苦的二人)
正常值 作田 神谷
负离子浓度 — 60ml — 26ml — 21ml
血液PH值 7.40 7.38 7.35
因为负离子不足,体内因酸化产生的血液浑浊,使血液滞碍难行,此为患发冷症或肩膀酸痛的原因之一。
然而,负离子不足造成对人体的影响,不只如此而已。还会阻碍营养素的吸收。营养素是由正电气所构成的,被摄取的营养素,会借助体内负离子的力量来吸收。但是,体内负离子若不足,摄取的营养素无法吸收,就会排出体外。
如果有健康的身体是否就不易聚集静电呢?
有一位工作人员,平常不易感受到静电,在持续繁重的工作后,就会极容易感受到静电,来测量他血液中负离子浓度。
结果,负离子浓度为— 23ml(正常 —60ml)且血液呈浑浊状态。
总之,累积疲劳后,即使是暂时身体没调适好,也会引起负离子不足,造成血液浑浊。
测量此工作人员自然放电的时间后,与受静电之苦的人,放电时间是一样的。在这里,每人有1万5千伏特的带电状态,试着以人工方式 照射负离子,结果,经过30秒后,人体减少9900伏特。负离子发挥了绝大的效果!
体内的负离子一旦增加,会中和正静电,使静电消失了(全国负离子医学界会长?口升博士)以下图表显示负离子与正离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效果。
负离子的影响效果 正离子的影响效果
血管 扩张 收缩
血压 正常 升高
血液PH 碱性 酸性
骨骼 强壮 脆弱
尿液 促进排尿 抑制排尿
呼吸 平顺 急促
脉搏 缓和 急促
心脏 运作 不易运作
疲劳 恢复快速 恢复迟缓
自律神经 镇静化 紧张化
[实验五]人体会吸灰尘吗?
被实验者是上班族女性高松小姐,一到冬天,小腿就会发痒、饱受静电之苦的高松小姐,目前任职于电脑系统开发,职场四周易产生静电的公司。
[即使是夏天,我也会起静电?。只要稍微一动,就会听到“啪”的一声,次数已多的数不清了]。
我们测量工作二小时后的高松小姐的带电量,结果发现,高松小姐的体内,积了8000伏特的静电。在这里,我们一样使用特殊的相机拍摄高松小姐工作的情形,如何!高松小姐的鼻子上也沾满了灰尘。所以身上也会引起和电器制品一样的现象。
接下来,比较皮脂腺的变化,与工作前相比,皮肤明显地变脏。
[电器制品含有许多电磁波及静电,静电与电磁波会将负离子剥落,使得负离子变少了]。
[实验六]测量空气中与血液中负离子的浓度。
本实验并非在OA机器多的办公室进行,而是在一般住宅。实验方法:测量家电用品在使用前及使用二小时后,空气中与体内的负离子数有何变化。
电器品(关) 电器品(开2小时后)
空气中 600个/cc 700个/cc
血 液 — 64ml — 46ml
经过二小时后,空气中及血液中负离子会减少,若欲维持健康状态,至少须在—60ml以上。
现代科学实验证明,负离子进入人体后,使呼吸变得均匀,使肺功能得到改善,提高细胞的生命活力,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加强肝、肾、脑、肾上腺组织的氧化过程和蛋白质矿物质的代谢,以及体内维生素的合成和贮存。它进入血液后,还能增加红血球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大氧气的吸入量和二氧化碳的呼出量,生物负离子可增强气道纤维运动,可将混入气道内的细菌和病毒等异物随纤毛运动排出异物的100毫升。生物负离子可活化肺内潜在的吞噬细胞,是肺内“尘埃”细胞转变为巨噬细胞,可改善肺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增加细胞内供氧(肺吸氧量增加20%)。呼吸道具有强大的防御功能。每天每人可吸入1万立升空气,其中1.5亿细菌,全部被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消灭。负离子促进血液循环,使血压平稳。它对神经系统也有调节功能。它不仅能促进人体健康生长,具有益寿健身的作用,而且还在临床上用来治疗许多疾病,如对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新陈代谢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病、烧伤等都有一定治疗作用。它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促进体内合成和储存维生素,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实验看出,空气中负离子的数目,郊外及农村多于城市,城市树林及公园内多于街道及室内,松树林中又多于一般树林中。在一天中,早晨又比中午及下午多。城市室内空气中含离子的数目为没立方厘米40至50个,室外约100—200个,海滨、瀑布、喷泉边可达1.5万至2万个,森林中则可达10万至100万个。科学实验证明,当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离子少于25个,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将会发生障碍,出现头痛、恶心、眩晕和疲劳等感觉。而当负离子数在每立方厘米增加到1万个以上,人体各种新陈代谢活动就显得非常活跃,当空气中的负离子达到每立方厘米10万个以上,则可起到防治疾病,健身益寿的作用。科学实验还证明,空气中的尘埃和工厂排出的废气,都会使空气中多含的负离子数量大减。
从上述用现代科学手段对空气所做这一系列观察的结果,与我国传统的《灵宝毕法》对多入少出功法的内容和作用的论述,完全都是说明趁早晨车马还没有大量出动,尘埃尚未严重扬起,工厂还没有全部开工,废气尚未大量排出的这段时间,到远离工厂、大路的树林中去多吸有治疗、健身、延年益寿功能作用的气,是含有高密度能量的气,加之经过现代科学实验所证明的负离子进入体内,它能增大氧气的吸入量和二氧化碳的呼出量。因而在天未明之前,到树林里去做呼吸运动,吸进的还是大量氧气而不是二氧化碳。尤其现代科学对植物呼吸的观察研究,还证明植物在有光的条件下,是呼吸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收能量、合成有机物,在无光的条件下,则是吸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在天还没有亮以前树林里的空气,正是《灵宝毕法》所讲含有高密度能量的初升而旺盛的氧气。因而在天未亮到树林里去做多吸少呼运动,恰好能吸收到大量身体所急需补充的能量。
当了解了只有森林的每立方厘米含有10万个以上负离子的空气,才有治病、保健、益寿延年的作用时,恐怕会使远离森林的人们就会因之望洋兴叹,怎么办呢?不要着急,有办法。
这里提供一些简易增加负离子的方法
负离子摄取法
1.饮水:饮用矿泉水。
自来水煮沸。水在沸腾跑出蒸汽时,会产生很多负离子。
将备长碳放入水中一个晚上,备长碳会吸收正离子,变成充满负离子的水。
2.淋浴
水域接触皮肤时,会产生负离子。体内摄取负离子时,皮肤85%在呼吸。此外,多接近瀑布、喷泉、水域温泉也可摄取负离子。
3.吃火锅
煮食物时,锅的热气及蒸气会产生负离子,会吸收营养,增加酶的活性。
如果治疗,得到充分补充,还请关注,负离子治疗仪。
以上所谈的均为救护生命之根本。引用专家们的话来讲。
[酵素,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催化剂,人体的一切生理现象,如:消化、呼吸、排泄、分泌、代谢都离不开酵素的作用]。
卫生部科教司司长,中国医学会副会长 黄永昌
[人体的细胞只能吃最小的分子,酵素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把食物分解为最小的分子,分解到细胞能利用为止,帮助细胞得到营养,使我们的器官保持健康]。
—— 空军北京医院医学博士 李卫东
酵素好比细胞的货币,没有酵素就没有生命。
1999年诺贝尔生化奖得主 波以尔博士
为什么有些治疗能药到病除,而有些却“病”不除?关键就在“酵素”。
—— 亨特、圣提诺博士
酵素对癌症,内脏疾病及美容等,均有维护健康的功效。
—— 日本藤本大三.博士
抗生素之后的时代将是微生态制剂的时代。
陈曦院士
酵素具有排毒、解毒、提高身体免疫细胞防护功能。
台北医学院教授董大成博士
酵素具有控制酒精性溃疡作用。提高睾丸DNA及睾丸素的合成。亦是未来抑制癌症的圣品。
——日本获野洁伸博士 奥田拓道博士
上百万的妇女容易流产,那是因为他们的胎儿缺少一种保护的酵素导致。
—— 《新科学》杂志
第五章酶与生命
没有酶,就没有生命,所有的生命都离不开酶的催化来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走到了终点,因此说,所有的生命现象都是酶在活动的现象。
—— 题记
第三十节,没有酶就没有生命
生命科学奥妙无穷,探讨生命科学的工程是人类永远不能竣工的工程,因此说这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事业,只要生命存在,探索研究生命科学的脚步就不能停息,且未有穷期。
什么是生命?,老子在《道德经》中描述为“惚兮恍兮”,其中有聚;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说它是处于恍恍惚惚,窈窈冥冥的状态,以忽隐忽现的方式存在着的一种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且拥有能量,载有信息,流动着的物质现象。现代科学研究的结论,蛋白质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就是蛋白体存在的方式,酶就是生命延续的链条。用一名最通俗的话解释生命,那就是:“生命就是生活”。一个新生命在她生活的空间里存活下来,需要的条件很多,诸如空气、阳光、水分、营养等是最基本的。然而没有酶的作用,即使有了充足的阳光、雨露、清新的空气和水分,也无济于事,一切都暗淡无光夫去了光彩。酶,即微生物酵素,是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酶存在作用于所有的生命活细胞内,是酶启动了细胞的活力,使细胞展现出种种生命现象,没有酶,卵子和精子就无法结合,植物也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有细胞活动将失去动力,生命现象亦无从产生。
酶是一种很复杂、很特殊的蛋白质,它在人体内担任着新陈代谢各种化学变化
的媒介体,如果生命体内没有了酶,就不会产生化学变化,生物体内也无法进行新陈代谢,当然也就没有了生命。因此,许多专家论断:没有酶,就没有生命。
第三十一节,酶决定着人的寿命
生命科学已成为前沿学科之一。人的生命奥妙究竟在哪里?人的生命特点是什么?人应该如何掌握自己的生命,使之经常保持旺盛状态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呢?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测验,将下列几项:事业、爱情、婚姻、健康、父母、子女、财富依自己看中的顺序排列。很多人都将健康排列在最末一位。其实仔细想想,没有了健康,又如何发展事业,如何孝顺父母、照顾子女以及增进婚姻的幸福呢?所以,健康应该排在第一位。通常会将健康排在第一位的人,都是失去过健康或者正为病痛所折磨的人;这也说明了失去的东西才会更珍惜。请朋友们善待自己,珍惜生命吧。
那么如何珍惜生命,关爱健康呢?这要因人而异,有个选择的问题,现在有句时尚的话“选择比努力最重要”,不无道理。然而对于酶来说,却是我们人人都需要的,尤其是我们东方人,更需要、更迫切;因为我们东方人的生活习惯影响了酶的吸收和活性。所以东方人比西方人更需要补充酶。因为酶决定着人的寿命。我们人体内的酶愈缺乏,人就愈易老化多病,寿命就愈短。反之,我们人体内的酶贮存愈多,人就愈健康,自然也会长寿。
第三十二节能 酶的流失与补充
在生命化学变化过程中,生命体内的酶是会损耗的,除了部分由人体自己制造补充外,大部分的酶,还是需要靠平时在食物中不断的摄取补充,只有这样才能使体内的酶维持平衡状态,如果补充不足,就会引发体内器官的新陈代谢障碍,各种严重的病症就会出现,由此生命也就亮起了红灯。
那么除了人体内酶的损耗外,人体酶是怎样流失和不足的呢?
现代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新月异的突飞猛进;兴旺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空气的污染、环境的污染、食物的污染、噪音等,给人类生态环境带来了惊人的损害,这些无不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挑战与威胁 ,这些都是造成人体内酶流失而不足的重大原因。除这些大环境的因素外,下列因素也是影响人体酶流失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一 是年龄的递增;二是不良饮食与生活习惯;三是感冒发烧;四食用过度加工和烹煮的食物;五情绪不稳定与长期的压力;六嗜饮刺激与兴奋性的饮料或食物,如咖啡、酒类等,七妇女怀孕;八过度运动;九过度肥胖;十恶劣的气体等各种原因,当我们大概知道了酶的流失的原因后,就应该懂得如何尽可能的补充我们体内酶的数量。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健康之道之法。哪些人最迫切最需要大量补充酶呢?
一、希望改善体质、增进健康及恢复健康的人。
二、免疫力差,很容易感染疾病的人。
三、慢性病人。所谓慢性病人是指在人体纠缠数月甚至数年的各类慢性疾病,因长期受病魔的折磨,会不停的消耗酶、维生素等营养素。
四、成长中的儿童、少年。
五、手术前后的病患者。
六、产前产后的妇女。
七、肝脏功能不良、容易疲劳的人。
八、神经衰弱、性能力失调的人。
九、先天性肠胃不好及胃肠功能低下、消化不良的人。
十、精神不振、经常昏昏沉沉的人。
十一、脑力与体力负荷较重的人、加班族、打工族、运动员、知识分子、科研人员、教师等。
十二、未老先衰、体弱多病的人。
十三、 有各种不明疾病,时常不舒服,不得劲,四肢无力疲倦无食欲,心烦意乱,焦虑等症状的人。
十四、亚健康人群
上述是特指出的一些急需补酶的重点对象。其实为了您的健康和长寿,酶是人人都需要的生物酶。凡是需要健康的人,渴望长寿的人,都需要补充人体的生物酶,试问,有谁会将酶拒之生命之门以外呢?
那么如何防止酶的流失,又如何及时补充人体的生物酶昵?
说来简单:除了人体内自己制造补充外,主要靠获取体外酶的补充,获取体外酶补充有两大途径:二一生食;二是直接摄取酶补充物,这在一些发达国家是早就盛行的,尤其在被称为长寿之国的日本,生食已成为他们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日本人生产的微生物酶素(就是我们所说的酶),也是他们直接补充的一个方法,也许这就是他们打造长寿民族的秘诀。
第三十三节,走进酶的时代
现代医学论和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医药发达的科技现代药物在延长着你的生命,也在吞噬着你的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做过的一项调查,60%的死亡都是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导致的。在 美国,非类固醇为药物的行业产值已达95亿美元。50亿美元用于购买药物以及45亿美元 用于治疗其副作用。上千的人就死于这种药物的副作用。然而没有人采用已被证明有效的营养素,生物制剂、微生物酵素、负离子、超导离子等,它们同样具有着抗炎的功效,且没有副作用。人的自然寿数,应该是100年到125年,方能称之享尽天年。现代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只有少的可怜的75年,且后20年老还要在糟糕的健康状况下苟延残喘。尽管我们拥有先进的药物、手术和医学技术,现在一位45岁的男子预期可以活到74岁,这只比1920年时预期的72岁多两年。很显然,需要我们开辟一条新的保健方向来延长我们的寿命,“一息尚存,皆可复命”,只要呼吸尚未停止,大脑神志尚未丧失,就有可能使其生命得以恢复。在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生命科学的飞跃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健康长寿的追求生活质量的新理念。 防病保健远离药害的绿色之风正席卷着我们这个生存的世界。发达国家风靡近四十年的“微生物醇素——酶,终于在中国人的渴望期盼中跚跚而来,它补酶的功效,必将引起所有需要健康的人们的震憾,它带着健康长寿的信息,带着无数患者和亚健康人群的福音,必将掀起生命科学的浪花,引发生命科学进程的革命。一个崭新的基因世纪和酶的时代已经来临。让我们认识生物酶,享受生物酶,跨入酶的时代,让酶为我们健康的人生,美好的生活增添更加灿烂的异彩。
第三十四节 酶是一支不朽的生命之歌
当我们了解了酶在人体生命中的作用、功能后,了解了他的使命、责任的重大、工作的繁忙;正如我们对伟大与高尚、奉献与无私的赞扬那样用“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这样的经典之句献给微生物酵素一一-酶,是当之无愧的。
酶是微生物、是菌、是一种人体内谁都不能缺少的益生菌。它以自己的生命化作人体的能量,催化着生命的光彩,她以消耗自己的生命来活化为延续生命的动力,不断的重塑着精彩的人生;它是人体内生命不息的生力军。有了酶,生命就有活力,就会生机盎然;有了酶,生命就饱满靓丽,就有风情万种,光彩照人。酶是滋润种子的春雨,酶是生命复苏的春风,哪里有了酶,哪里就有了生命。不论是碧绿伏地的小草,还是枝叶参天的长青大树,不论是含苞的花蕾还是累累的果实,无不洋溢着酶的欢笑、酶的精神,酶是一支不朽的生命之歌。
生命需要酶,没有酶就没有生命。因此,许多酶为了生命的进程牺牲了自己,这就需要大批的新酶,大量的、不断的补充到生命体内。由于环境的污染和我们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影响了酶的吸收补充和酶的活性,因而流失或减弱了酶的催化功能。生命体因酶的不足导致了人体生态的不平衡,继而产生诸多功能性障碍,菌群失调,免疫力下降,疾病丛生,危及健康和生命。面对这些,只有及时的高浓度的集中补充微生物益生菌酶的制品,才能给生命体内输入新的活力和生机,使枯萎的生命得到复苏、恢复生命的健康。这在生命科学比较发达的日本已不是什么新闻,而是生活中普遍的常识。所以说酶是所有生命不可确少的微生物,是人人都需要的一种生命的催化剂。谁想要健康,谁想要长寿,就必须设法摄取吸收酶的补充物。生命是歌,酶是歌的音符,酶与生命是一支不朽的生命之歌。只要生命不息,这支歌就永远不会陨落。
后记
《酶与生命》一书将要付梓,我们总觉得还有很多的缺憾和需要补充的内容,由于时间的关系和出版社催稿,及其它事宜又紧逼而来,我们几位合作者又分居天南地北,难能一聚,不好再仔细地讨论修整,尽管该书不论从内容还是逻辑性、层次性、系统性、完整性,都欠进一步理顺,也只好将这个不成熟的果子捧给读者去品味了,是苦、是酸、是涩、是甜,我们热切地期待着专家、学者、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在编辑这本书中,我们查阅了许多专家、学者、及海内外同仁的著作、史料和讲稿,许多精辟的论著,读来受益非浅,使人爱不掩卷,沉思良久,有的我们引用或录录,对本书起了画龙点睛之妙,在此,我们一并致谢和致意!!!
这本书旨在传播生命科学给人们一个信息和认识,若能达到此目的,我们都深感欣慰。因此这本书不是那一个人的专利,它是长久以来一代一代学者、专家心血汇集的结晶。由于我们的水平所限,许多不足在所难免,敬请大家海涵。
当今科技日新月异,早在日本等发达国家人造生物酶即微生物酵素已给人类健康带来新的生命活力,北京保罗集团引进的日本科技生产的微生物酵素,为国内保健品填补了一项高科技的空白。我们坚信微生物酵素走进千家万户之日,正是中华民族成为长寿民族之时,愿微生物酵素——酶给人们带来真正的福音。
借此感谢华夏文化出版公司给与的大力支持,感谢责任编辑、著名作家陈春生先生所付出的劳动和努力。
让我们祝愿酶与生命一书在新世纪生命科学之春里绽放出她应有的魅力,摇曳出生命的春意盎然。
作者
2004年夏于沂河之滨
参考资料
韩秋生编著 人体生命再生工程
(英)帕特里克霍尔福德著营养圣经
蔡谨、孟文芳菲 生命的催化剂——酶工程
(台)李晓涵 酵素断食法
(台)张明在职 神奇的起导离子
李宁博士讲座资料人人需要微生物酵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