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雁翔国际-官方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雁翔国际
查看: 47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明清俗曲研究》的研究方法与特色

[复制链接]

2283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5:25: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评《明清俗曲研究》的研究方法与特色

                                                         周 雁 翔

    最近拜读了陈玉琛先生新出版的《明清俗曲研究》一书,全书洋洋洒洒近五十万言,。较详尽的对明清俗曲行了全面的介绍、探讨、分析和研究,读来使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明清俗曲研究》是一个大课题,它牵扯到许多方面的问题,文学的、音乐的、政治的、人文的、历史的等等,而且有许多前人没有论述过的问题,如怎样评价俗曲?如何理解情歌?怎样看待反帝反封建战歌及学堂乐歌?俗曲是怎样演变的?它的艺术特点、发展规律以及研究价值等,都是不能回避的问题。要想对这多问题做出一个客观的科学的回答,就必须在科学世界观的指导下将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所以,研究方法问题便成了关系到研究成果科学与否的大问题。
   《明清俗曲研究》一书在唯物辩证论、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论的观点,运用民族音乐学中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观点,将传统国学中对文献的考据论证的方法与西洋音乐中对作品分析叙述的方法结合相结合,将文学的分析与音乐分析相结合,将历史状况的研究与俗曲的产生发展研究相结合,使该书的研究思维在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原则性指导下实现了立体化的布局和研究方法多元综合性的统一。纵观全书,可以看到它的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综合性、实证性、思辨性、系统性的特点。
所谓科学性,就是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原则,运用民族音乐学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观点以及其它多种综合性的方法,本着从历史事实出发,以文献资料中的词例、曲谱以及历史文献为依据,将俗曲的各种事件放到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努力展现俗曲在各时期的概况,从对俗曲艺术形式本体特征及其思想内容的分析中,从对各种文献资料的解读中,考察俗曲的产生、发展的前因后果及其传承脉络,总结其演变发展的规律。对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宜用一种模式一种思维去分析所有的作品和所有的问题。力求对明清俗曲的研究做出贴近客观事实的分析与判断。
    所谓综合性的方法,是指跨学科的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因为就俗曲研究的本体而言,它的内涵及外延十分丰富,单纯用任何一种方法都无法将其研究深透。该书采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或分门别类,或综合论述,或史论结合,也或对比、推论。传统国学中对文献的考据论证的方法,西洋音乐中对作品分析叙述的方法,近几十年来应用比较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的方法,对于俗曲艺术学科的研究都是需要的。目的是使该书成为一部集理论研究、曲词文学、音乐谱例及史料选编为一身的著作。
    实证性的方法是揭示有关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基本方法之一。由于明清俗曲乐谱文献的缺乏,所以仅靠乐谱很难全面认识俗曲音乐历史的基本面貌。而文献资料则是俗曲历史的见证者,在论述俗曲某一事项的同时,将有关文献插入其中,一方面是以此为据,以增强论述的史证性;另一方面也是进一步阐释和揭示历史文献的深刻内涵。对于从历史横断面共时性的研究来讲,这无疑也强化了研究的基础性因素。该书在论述春调【孟姜女】的形成过程时,将明初朱元璋的筑城运动和移民运动给民生到来的历史性灾难的重演以及春调流行的情况结合起来,用历史事实和有关文献论证了春调【孟姜女】形成的必然性。
   【罗江怨】即是南集曲名,又是明代最早的新型俗曲之一。它是怎样演变的?史书没有其演变情况的具体记载。针对【罗江怨】的特殊性和资料的丰富性,该书运用思辨性的方法,将有关材料通过理性的、逻辑严密的比较、归纳、推理、分析、论证,描绘出了【罗江怨】衍化过程的具体情况。不仅使我们看清了俗曲【罗江怨】的衍化情况,这对于理解其他俗曲的衍化也是有帮助的。
    所谓系统性,即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构架全书的结构和研究描绘它的每一个章节,这样既可以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又可以抓住系统间的相互联系,展开研究,把明清俗曲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内涵外延、词曲里表,梳理得条理分明,分析得合情合理。所以说该书是一个系统的集合,它的每一个部分又都是明清俗曲系统的各级子系统。这样便构成了一部明清俗曲学的完整的立体形象。
    抓住重点,点面结合,则又是该书研究方法的一个突出特点。明清俗曲繁浩博大的特点以及文献材料相对稀少的事实,决定了它的研究无法全面开花,而科学研究的特点也并非眉毛胡子一把抓。于是,抓取一点,通过其特殊性透视其普遍性,从而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该书在论述清代俗曲汉满结合的特点时,将几首民歌为例进行分析、对比,在论述俗曲向戏曲延伸发展时,列举了五音戏、锡剧、评剧初期情况的事例,在论述俗曲结构特点时,又以【剪剪花】为例,以期实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效果。该书的第十章的十二篇短论是对十个精品曲牌的分析研究,在全书中它便成了一个以点带面的代表。作者说:“这对于进一步了解俗曲,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即弥补了前面某些章节对某些曲牌的论述中所受到的局限,又可通过对某一曲更具体化、微观化的探讨,使我们的认识更深入一些。它即是《明清俗曲研究》某些章节内容的补充或展开,又可将每篇独立成章。它的意义还在于不仅可以使我们的研究更形象化、更细致地认识某一曲目,也可以从某一曲目来认识明清俗曲,乃至从宏观上了解和认识明清俗曲的大局,也或许可以从中管窥中国传统音乐的某些奥秘、真谛及其发展态势。”(374页)这就是第十章的用意所在吧。
    综上所述,该书诸多种研究方法的恰当运用,实现了作者研究思维中立体化布局的设想,顺利的应对了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考验,为使本书成为精品力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
    周雁翔当代作家、诗人,现任中国文化经济国际交流协会会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国际交流委员会主任、《中华创新》杂志社总编、中国诗书画印艺术研究院院长、北京元天雁翔影视文化传播中心董事长、总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雁翔国际-官方论坛

GMT+8, 2024-12-22 00:23 , Processed in 0.09727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