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3
0
1万
管理员
周雁翔与聊斋醒世文化的不解情缘系列报道之三:
八十年代初刚到蒲松龄故居的周雁翔
聊斋情深 柳泉意长
———周雁翔与聊斋醒世文化的不解情缘之三
家水、邱臻
编者按:根据蒲松龄文博馆史料记载:伟人毛泽东说“蒲松龄是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家”“是一位人民的作家”。毛主席还对山东与济南军区领导人说:“蒲松龄是真正的圣人”。能与圣人结缘是福分。周雁翔先生与蒲松龄聊斋醒世文化结下的半个多世纪的不解之缘是一般人所做不到和难能理解的。当您看完“聊斋情深 柳泉意长”——周雁翔与蒲松龄聊斋醒世文化结下的不解情缘一文,您就会从周雁翔那种“情系聊斋扬国粹 魂牵柳泉润中华”的家国情怀中,感悟其中的奥妙和融化在这段情缘故事里的真谛。
周雁翔(左二)在蒲松龄文博馆与蒲氏后人蒲圣业(右一)战友同仁于平安(左一)陪同北京客人孙主任(左三)在蒲松龄文博馆门厅合影。
聊斋
柳泉
身居聊斋寻鬼狐 细品柳泉觅仙乡
八十年代第一个春天,刚刚建立的蒲松龄纪念馆,还不具规模,机构不健全,人员也极其缺乏,加上周雁翔的到来,人员也只有几个,而且大多数是退休的男性老教师和蒲氏后裔。几个老人在这里守望,因大都年过花甲,看看展厅、看看大门,还有个小卖部搭理着,其余就是打扫卫生和安全保卫了。大家都习以为常地感受着这里的相对清静和安逸,同时也都非常认真得按部就班地做着属于自己该做的工作,每个人都非常严谨,也都很有学问,他们都是诗书满腹的先生。
在部队服兵役的周雁翔(前排中)
而周雁翔和大家不一样,他是怀着好奇与寻根求源的聊斋梦,魂牵梦萦的走进聊斋小院的,因此,这里的一切对周雁翔来说,都充满了新奇和诱惑。因为,对周雁翔来说,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已经体验了工人、农民、军人战士和学生生活,而从他迈进蒲松龄故居的那天开始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职业文化工作者。之前,虽然周雁翔爱好文学和喜欢写作,那毕竟都是业余的爱好和喜欢,而今梦圆聊斋,情依柳泉,欣喜中有一股压力不约而来。聊斋何等的情深?柳泉何等的意长?蒲松龄的生平?蒲松龄的著作?蒲家庄的由来?蒲氏家族的历史文化以及变迁等一无所知。
面对着刚刚开放的蒲松龄故居,面对着来自国内外四面八方的游客,面对着不同的问题和变幻莫测的种种提问,周雁翔常坐在聊斋小院里静静地独自思考,他非常清楚的知道,必须自己都明白了,才能给不同的人一个满意的答复。
蒲松龄故居 周雁翔摄影
蒲家庄主街道上的宋槐
于是,周雁翔开始了新的跋涉与自我深造。周雁翔一方面通读着蒲松龄的著作《聊斋志异》、诗词、俚曲、杂著以及有关的年谱等文献资料,一方面又走遍了蒲家庄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他在聊斋故里细细考察着,他在仙乡苦苦寻觅着,很快就和蒲家庄的老少爷们婶子大娘熟悉了,周雁翔听村里人讲故事,听许多老人谈奇说怪,听他们唱俚曲。功夫不负有心人,周雁翔大致明白掌握了蒲家庄的变迁、蒲氏后裔的沿革,蒲松龄的著作、生平,更熟悉了蒲家庄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不论是聊斋故居,还是蒲松龄引以为号的柳泉;不论是仙乡的田园地头,还是蒲松龄涉猎过的山山岭岭,遍布了周雁翔重重叠叠的脚印,这些无疑都为周雁翔在这里的发展与日后的辉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蒲家庄民风纯正、朴实、率真、善良 ,周雁翔走家串户,与村民融合到了一起,不断汲取着传统文化的营养,不仅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信任,更得到了大家热情帮助和关爱。大家看到周雁翔是个干事的,不仅对人热情、坦率、勤奋好学,还非常接地气的和善平易近人,所以大家愿意和他交朋友说知心话。周雁翔说自己很幸运,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是在这里扎根立足的根本。直到今天,还有许多老百姓说,他是这里最能干的一任馆长,他在这里的时候,也是蒲松龄纪念馆最红火、最兴旺、最鼎盛的时期。这不但是老百姓的评价,也是当年分管这里的上级领导们感慨由衷的说辞。能得到这样的评价,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可想而知,周雁翔在这里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
周雁翔说:“当时蒲松龄纪念馆刚刚建立,还不成规模,正式工作人员只有四五个人,还分成两部分,一个在蒲松龄研究所,因条件限制,长期在家里,另外三个,当时的负责人鲁童和蒲松龄第十一世孙蒲章俊,再就是我和另外一个年轻的退伍军人谭秀杞,其余都是临时在这里帮忙的退休干部和老教师。没有专职的讲解员,没有专职的安保人员,没有资料室和专职的资料管理人员,更没有啥资料,记得所谓的资料就是盛香烟的一个纸箱子,可以说除了故居一个四合小院,再加上前院后院和新盖的几间不合时宜的大红瓦房子,真是一穷二白,都得一切从零从头开始。然而,这一切都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工作的热情和执着的开拓精神,每天都乐此不彼的忙碌着、工作着、发展着。”
说起那段时间,周雁翔非常感谢那些在这里工作的老先生,他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有很好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几乎大半辈子都教书育人且严于律己。周雁翔以自己年轻的活力和善于开拓拼命工作的精神,感染着周围的同志,更引起了老同志们的关注和关心,很快他们都成了忘年交。周雁翔从大家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与工作经验,虽然过去多年,从周雁翔言谈的语气和眼神中都深含着眷恋与怀念。
周雁翔还特别提出了在这里兢兢业业工作过的蒲氏第十二代孙蒲先明老先生。周雁翔特别动情的说:“蒲先明先生是我走进蒲松龄故居对我帮助最大,也是我为人师表的榜样,更是对蒲松龄聊斋醒世文化有着卓越贡献的、功不可没的、令人尊敬的人。不论是对蒲松龄故居和聊斋园的早期建设与管理,还是对蒲松龄聊斋醒世文化文献资料的挖掘、整理、研究、探讨、弘扬与传承,及其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都是蒲松龄聊斋醒世文化史册中不可或缺的篇章和传奇。”
还有老师出身的王志广,他工整有力的书法功底不仅为蒲松龄故居和聊斋园早期的展览陈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还为本人夜以继日地抄写书稿和诗文,给予了无私的帮助。
当然,他们的贡献还远不止这些,这都是令人不可忘怀的。
虽然几十年过去了,周雁翔忆起这些与同事旧友的往事就像是在昨天仍历历在目。
我很留恋那段阳光明媚的日子,更难忘他们光明磊落无私奉献的精神,因此,也铭记着他们为这里做出的贡献和挥洒的心血与智慧,时常缅怀感恩着这些默默无闻的良师益友,没有他们就没有蒲松龄纪念馆与蒲松龄聊斋醒世文化的今天。周雁翔感慨的说。
蒲松龄第十二代孙蒲先明生前工作照
在大家的帮助下,周雁翔很快适应了这里的工作,一点一滴都从零做起,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打扫卫生、安全保卫、迎来送往,倒水端茶,清洗茶具,陪同参观,讲解导游,无所不能。在实干中学,在学习中实践,加班加点,经常吃住在聊斋,通宵达旦习以为常,虽然很苦很累,但他乐此不彼,总感到快乐、有趣、充实。周雁翔终于在这片沃土里扎下了根,孕育着他的聊斋情深和流泉意长,并不断的在魂牵梦萦里升华。
周雁翔后来深情地写下了一首发自内心的歌:
《金色的梦》
迷人的孝妇河旁,
有一个神奇的地方。
鬼妹狐仙是那样的美好,
精怪花妖是那样的善良。
聊斋情深说不完的故事,
柳泉意长滋润着惠风和畅。
蒲松龄三百年前的一个老人,
给世界一个金色的梦让天下人向往。
古老的黉山脚下,
天堂月宫里绽放着奇葩,
龙宫地府里放射着能量。
聊斋情深影响着生灵,
柳泉意长洗涤着思想。
蒲留仙聊斋志异奇妙的智慧,
摘桂冠赢得了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周雁翔陪同著名作曲家雷振邦(右)八十年代初在蒲松龄故居采访蒲松龄第十一世孙蒲章公(左)演唱俚曲后合影。摄影:周雁翔
周雁翔在蒲松龄建馆之初出版书籍上的周雁翔照片与简介
周雁翔在蒲松龄纪念馆时的照片
周雁翔简介
周雁翔,当代作家、诗人、文化创意策划设计家。聊斋学、博物馆学、图书馆学学者、研究馆员职称。出版专著二十余部、创作影视作品十余部、主编各类文集百余部。代表作:长篇叙事诗《书魂》;诗集《雁翔诗选》、《爱在四季》;报告文学集《情缘血河》、《谁持彩练当空舞》;歌词集《飞鸿之声》;电视连续剧《蒲松龄》;音乐片《我们是龙的传人》、《聊斋情》;音乐故事片《磨难曲》;摄影集《美好的瞬间历史的永恒》;录音带《情溢聊斋》;小小说《醒》;长篇小说:寒灯夜语;文化理论书籍《文化创意与策划设计》;论文集《托起智慧的太阳》、《百家论丛》《蒲松龄纪念馆》等。
周雁翔曾任蒲松龄纪念馆、博物馆、图书馆馆长、中国地市县图书馆馆长联谊会主席、论文评审委员会主任等,是《蒲松龄研究》季刊和《图书馆天地》报的创刊人、主编。
周雁翔现任: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席、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文化艺术委员会主席兼任中国丝路文化促进中心主任、淄博市中华文化促进会聊斋文化专委会首任会长、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高级文化艺术顾问、和平文化的倡导人,《母爱撑天世界和平文化博览园》的创意策划发起人。
编辑 韩家水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雁翔国际-官方论坛
GMT+8, 2024-12-22 00:16 , Processed in 0.1293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