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雁翔国际-官方论坛

标题: 写在纪念蒲松龄诞辰诞380周年系列活动闭幕之际 [打印本页]

作者: bbsyanxiang    时间: 2020-5-19 12:23
标题: 写在纪念蒲松龄诞辰诞380周年系列活动闭幕之际
编者按:张庆林先生是出生在蒲松龄故乡淄川的文化人,一生从事教育,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也是当代文笔犀利的作家。
   庆林先生文学功底深厚,对文化与乡愁独有建树和更深刻的理解,他的这篇评论,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活与文化传承的厚爱与渴望,尤其是对家乡聊斋文化魂牵梦萦充满了热望与期待,这篇小短文正是他由“纪念蒲松龄诞辰38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  引发的有感而论。今奉献给大家,特别是聊斋文化的热爱者,定有收获和深刻的启迪!

                                                                                    
                             
    写在纪念蒲松龄诞辰诞380周年系列活动闭幕之际

                                                                         张庆林

        由周雁翔先生及蒲氏嫡系孙蒲胜业等为中坚力量,策划组织实施的“纪念蒲松龄诞辰380周年"系列活动,自5月8日开幕,历经10天,明天就要闭幕了。
从各电媒平台及微信报道的消息看,这次纪蒲活动,形式创新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历时持续日长,关注参与者众多,反响广泛强烈,虽然受“疫情”影响,不得不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但仍然获得巨大成功。每个关注此次纪念活动的人都感到欣慰,表达祝贺和敬意。
        我想说的是,就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和成就而言,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不仅是淄川的唯一、般阳唯一,而且是中国的唯一、明清小说的唯一:《三国演义》是接近历史题材的章回体小说,《水浒传》是演绎历史的绿林英雄传(或略)小说,《西游记》是佛道和神话题材的长篇小说,伟大的《红楼梦》则是具有社会和政治宏大叙事意义的,言情的,现实主义小说,《儒林外史》虽是章回体形式,内容却各回独立不相连贯,批判、暴露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唯有《聊斋志异》是以浪漫主义(狐仙鬼怪故事)和现实主义(用描白的笔文表现他们的生活)紧密结合的,独立成篇的短篇小说辑。
       另外,《红楼梦》等煌煌巨著丰富的人文、格物知识内容,都渗透包涵在小说的情节和细节描写中,曹雪芹蕴积深厚的诗词修养,表现在小说人物的创作中。而蒲松龄则各有专著,如《聊斋俚曲》,如《聊斋诗集》等等。所以,我说蒲松龄及广义上的“聊斋文化”是独特的,惟一的。
        纪念名人,包括各时代各行各业的英雄人物,绝不仅仅是纪念其个人。而更重要,更深远,更普遍的意义,是为现实和发展服务,为弘扬民族文化的正气、大义,教育激励人民和后代,保持和传承文化的根服务。纪念蒲松龄当然也不例外。从这个意义上,我觉得对这次纪念活动的意义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我还想到,如果不是“疫情"影响,本次纪念活动或许能搞得更大众一些,例如聊斋俚曲的表演,完全可以更广场化、民众化,从而增强互动、扩大普及、提增爱好者学习者。而在研究方面,或许也可以举办一些不同层次、专题的研讨会,提升学术的气氛,扩大和发现蒲学研究的新成果。
        就蒲松龄本人来讲,同样具有唯一性。
首先,他是辉煌和悲情的统一体,从他的文学创作成就来看,他是永垂千秋的作家和天才,在"明清小说”这一中国古代文学高峰上,筑就瑰丽奇崛而独领风骚一道风景。也许正因为此一辉煌,人们对他悲情的一面,或扼腕叹息,或百思不解,或归咎于科举黑暗,或感叹于天道不公,但都改变不了蒲翁于科举道路皓首穷经,屡败屡战,终老不第的事实。但是,从历史和现实的视角对待,假若其科举顺利,顶多也就是在中国的科举及第名单上多一个蒲松龄而已,而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里则可能泯灭一座奇丽异峰。这两种巨大反差集蒲翁一身,也是他的“唯一"之一。这种辉煌与悲情的矛盾集聚的生命历程,本身就塑造了一个特殊的形象-----蒲松龄。
        1  视科举为终生目标,至死不渝(学者对此论述颇多,毋须多赘),却恰恰证明了他倔强自信的性格。尽管每次冲锋都铩羽而归,却绝不放弃,似乎一定要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文采风流。这里面有多少盲目偏执,多少世俗尘障,多少心智创痛,真非常人能说得清。所以,作为文学匠的蒲松龄是感性的,透明的,而作为科考的蒲松龄却是多面的,复杂的。
        2  以“志异”诉衷肠筑就真正的“才子”辉煌。
也许蒲松龄并没有认识到,他顷尽终生心血写成的《聊斋志异》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所反映的文风清流,与他梦寐以求的科考功名,是格格不入的。
     首先,科考及八股文章并不需要文学创作的才华,也不需要奇幻美丽的创造性想象。所以,在中国延续千年的科举考试制造的(举人、进士)金榜题名者中,真能青史留名的作家凤毛麟角,尤其明清小说的作者们如曹雪芹、施耐庵、吴敬梓、吴承恩(中过举人)等,皆是科举落北者。即使“郢中三友"的张历友,李希梅也都落北而去。不同的是或则看透科场黑暗,或则心生厌倦,或则自忖力所不逮,都金盆洗手或悬崖勒马。惟蒲松龄"一条路走到黑”,实在可叹亦可敬。所幸,尤其令后世感到幸运的是科举辜负了他,《聊斋》却成就了他,使之成为昭彰天下彪炳后世的真才子,真文士。
        3 庶民英才、塾儒翘楚、布衣作家。蒲松龄出生在一个中道落败的农村地主家庭,到他独立门户时已十分贫穷,由于应童子试县、府、道连中三元的才名,而被聘为塾师并以此为职业50余年。所以,用今天的话说,蒲松龄是活在老百姓中的才子,是教师中的佼佼者,是布衣作家。因此,纪念和研究蒲松龄具有很广泛的平民性、草根性、普及性受众。
        4  笔下云谲波诡,幻域快意恩仇。世间的蒲松龄困在科举的黑暗中苦苦争扎,仍不堕青云之志,矢死未靡。他是如何对待和抒解这种壮志难酬的苦痛和矛盾的呢?那就是靠他真正的天廪才气,靠他奇崛瑰丽的想象而搭造的幻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可以潇洒自如,自由自在的生活,自由自在地表达他的爱恨情仇。科举的繁琐死气一扫而空,及第进仕对他说来如囊中之物,唾手可得。如《叶生》中久困名场的叶生,在魂游之后不仅自己,而且连同自己的学生一路青云直上,“文章词赋,冠绝当时”。再如《阿宝》中的孙先生,虽然痴呆,但“稍加昼夜揣摩,制成七艺”,不仅也中举,而且愈明年即“举进士,授词林”,进而受到皇帝召见……在诸如此类的篇章中,科举追求中的艰辛和苦恼一扫两空,唯有潇洒和荣幸。其实质表达的还是般阳才子,聊斋宿儒的才智风流。这些,在《聂小倩》、《娇娜》、《封三娘》、《白于玉》等篇章中,不仅有更精彩的体现,而且更柔情地融入了男女之间,家室之间,妻妾之间,人鬼或生死之间种种关系的恩怨情仇。
  因此我想,如果一定要解锁蒲松龄的心灵,这些才可能是比较真实的折射。
  










欢迎光临 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雁翔国际-官方论坛 (http://bbs.hxyxgj.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